将储能控制装置接上电源,接上线圈,已经可以进行抛射式发射了。因为还没做电刷所以线圈在接通后会被拉回来。
初动能没有计算,粗略估计最大在10J左右
后续制作计划:
1.制作电刷,使线圈可以发射出去
2.安装铝合金弹头
3.整体组装
此枪特点:弹头越重,初动能越大(但是不要太重)。所以,单纯线圈发射初动能只有不到5J。<cc></cc>
开始上图。强大的能源设备:
目前所用的发射轨道:
知道什么叫郁闷么....
做好了的30cm加速轨道,装上线圈,一通电轨道就被磁力拉弯了卡死线圈....(本来已经是极限了)。所以在搞到更坚固的材料之前,此轨道只能废弃<cc></cc>
完。如果顺利的话,明天就能进行发射测试。<cc></cc>
最新进度:电刷安装完毕
现已进行半压(18V)小电流发射测试,弹头动能0.78J。
下一步试验计划:
1.制作大电流线圈
2.进行36V全压发射测试
3.测试最大动能<cc></cc>
这能算轨道炮吗?看了半天没看出来。
楼主能否上个示意图?
另外,作为能量的供给和储备,36V电瓶,那几个电容,开关,还有那些细线应该不会有很出色的表现。
这种结构叫永磁体加强型轨道炮,属于加强型轨道炮,与传统轨道炮有所不同。
示意图我不会画,但照片已经很清楚了
低压轨道炮靠的是长加速轨道。不过非常不幸的是我那30cm加速轨道因为材料强度不够而报废了
电源线为双股2.5平,应该不会有问题。线圈细是因为先要测试可行性,然后就该换粗线了
这种结构叫永磁体加强型轨道炮,属于加强型轨道炮,与传统轨道炮有所不同。
示意图我不会画,但照片已经很清楚了
低压轨道炮靠的是长加速轨道。不过非常不幸的是我那30cm加速轨道因为材料强度不够而报废了
电源线为双股2.5平,应该不会有问题。线圈细是因为先要测试可行性,然后就该换粗线了
讨论一下:具体来说,这个结构应该算作直流直线电动机中的音圈电机。
用这个结构来做导轨炮可能有以下问题。
主要有:1,弹丸(这个结构不能叫弹丸了,叫电枢更合适点)太大太重,加速度太低。
2,导轨长度是有限度的(而不是很长),具体取决与你所用的永磁体表磁强度,轭铁的厚度等。因为:导轨越长,永磁体表磁越强,永磁体越厚,轭铁越薄,空气间隙越小,轭铁的U型根部越容易磁饱和。如果出现磁饱和,则永久磁体对面的轭铁将丧失对线圈背面磁场屏蔽功能。根据U型根部的轭铁磁饱和的严重程度,加速力将减退和消失。(如果你所用的钕铁硼磁体表磁是4000高斯,看图上轭铁的厚度,永磁体厚度4个毫米左右,空气间隙约8毫米,可以判断U型根部的轭铁已经饱和。如果判断正确,具体的现象是轭铁的U型根部部位屏蔽的比较好,加速力较高,越到后面加速力越弱。你可以测试一下)
3,这种结构在弹丸线圈截面一定时,因没有充分利用永磁磁能(可以采用轭铁聚集,增强磁场强度),热损较大。
既然你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考虑我在其它帖子所诉方案如下:合适的薄片状矩形线圈做弹丸(一般可以控制到5到10克),碳纤维管(淘宝上有卖的)支撑,环氧树脂封固增强,通过位置检测、四象限开关控制电流方向并斩波恒流后用导轨供电,在交替的永久磁体构成的磁场缝隙(可以采用轭铁聚集,增强磁场强度,达到2特左右)中加速前进(这个不受导轨长度限制。且磁场强度高,弹丸线圈轻,所以效率非常高),这个做好了是可以破音速的,缺点是,弹丸线圈制造困难,高速发射时需要高电压。
其实这种方案可以好好讨论一下的。
7F高手!此种结构受导轨强度限制,不能做较长的导轨,限制了威力。另外加速力量确实如你所说,越往后越小。
电能利用率还是不错的,目前所测最高为9.8%。
另外我已经设计好改进方案,采用类似重接炮的结构,多极加速机械控制。不过过节影响了材料供应,在往后一周内应该可以完成试验轨道。
刚完成了测试轨道及线圈,不过电刷及换向器还要等周末去采购。
上图1是表磁4000高斯左右的永磁体,2是汇集磁通的轭铁,3是产生约20000高斯左右匀强磁场的狭缝(可以设置发射工作轨道)。
可以采用上图磁通聚集的原理进行结构变形,以适合自己的设计。
狭缝的可用宽度(宽度越大,磁阻越大),取决于永磁体的厚度(厚度越大,磁势越高)。
一般电工铁的饱和磁场21500高斯(2.15特斯拉),所以狭缝的可用高度,取决于永磁体的高度和表磁。如果希望狭缝磁场是20000高斯,所用永磁体是4000高斯,那么狭缝高度应是永磁体高度的五分之一。
同理,轭铁的厚度也应满足所需最大磁场强度要求的厚度。
在低速情况下(100米以下),如果其它参数相同(电流、电压、线圈形状圈数,导轨长度都一样),用4000高斯和20000高斯磁场强度,效率相差3到4倍。
如果加到高速400米以上,则用4000高斯和20000高斯磁场强度,效率相差不大,但所用加速的导轨长度相差5倍。
高手就是不一样啊,佩服
我曾经想到过类似的方法增强磁力,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还有就是成本问题。
先用此种结构进行测试,如果效果不错就改用磁汇集。不过我的最终目标是发射磁铁而不是线圈
重新设计了轨道,现在只要装上电刷就能发射了。
即使找不到材料,这种结构也非常浪费磁能。如果非用这种结构,建议把其中一个角铁旋转180度,使其底部和另外一个重合,或在现结构底部的缝隙处加一个长条铁板,以形成完整的磁路。
如果按上面改进,同样电流下,加速力至少增加50%。
还可以把永磁体三等分截断(不太好截,建议重新选永磁体),这样不改结构,在同电流同加速力下,弹丸的长度减小三倍,线圈无效边减少三倍,重量减少两倍,电阻减小一倍。低速下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你可试试。
这个“旋转180度”是什么意思?没明白
加铁条方法不错,这就去试验
旋转后两个角铁的底面重合,形如LL(把一个L放在另一个L的上面),用螺丝锁紧,这样就不用你那打了四个孔的支撑板了。
麻烦ter9vul弄个原理图说明一下此发射原理,不是非常清楚.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8 20:57:09编辑过][/color][/align]上图的3也即狭缝中,产生2特左右的匀强磁场,垂直放入通电导线,根据电流方向,受向前或向后的力。如果在狭缝中放入矩形线圈,矩形线圈的上下边受力相反,前后边受力相反,线圈是不会动的。但只使上下边和前边放入狭缝中,则通入合适方向的电流后,线圈受向前的加速力(牛)为电流(安)和磁场强度(特斯拉)和线圈前受力边总长度(米)的乘积。为获得在一个长轨道中的连续加速力,把上图多级级联并使每一级狭缝的磁场和下一级相反,矩形线圈的长度和每一级长度相等,这样线圈在两个狭缝中时,前边和后边受相同方向的力,上边和下边受相反方向的力,通入合适方向的电流后(过两级之间后电流换向),线圈就一直受向前的力了。
累呀,魔神实验我当解说,干这活儿不容易呀!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