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人类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大系统中去审视一次人类的知识大厦
新生代的哲学思想(十二)
作者:逍遥子
文章来源:作者惠寄
浏览:574 次
----------------------------------------------------------------------------------------------------------------
关键词:人 科学大系统图式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
摘要:在本篇文章中,我主要根据我们哲学新生代几大根本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类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大系统中初浅地去审视了一次人类的知识大厦,其中以科学大系统图式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为主要关注点。
----------------------------------------------------------------------------------------------------------------
一、历史状况。
人类关于科学大系统图式(知识大厦)比较明确的讨论和表述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那会儿,到今天仍然在进行中。人类关于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争论到今天也一直在进行中。迄今为止最大多数人都还是比较倾向于认为这些问题都不可能有完美的形而上学解答。
二、我们哲学新生代想要谈谈我们的看法。
㈠、先谈几个元性的看法。
1、属人的一切问题都遵守人本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我个人思考了很久,始终觉得这些问题从哪一方面讲都是离不开“人”这一核心关键词的。因为这些问题本身不是宇宙中从来就有的,它们都是人产生以后生出来的问题。宇宙中,只有当人这样的智慧生命产生以后,并且发生了认知世界的活动时,才会产生所谓的“科学大系统图式,科学与非科学,真理与假理,……”的问题。这样的一切问题本性上都是属于人类意识形态系统大图式中的小问题。人注定是这一切问题永远也不可离开的根本基础,没有人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什么“科学大系统图式,科学与非科学,真理与假理,……”的问题呢?所以,离开人谈这样的一切问题,那都只是荒诞不经的,无脑的,未启蒙型的,……人才会干的事。
通过1点我确认了这些问题的属人本性。于是接下来的几个特征性就是必然和顺理成章的了。
2、属人的一切问题都遵守公认论与私认论辩证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我们新生代认为,属人的一切问题都是遵守公认论与私认论辩证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所谓遵守公认论与私认论辩证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说,怎样去看待这一问题,它们最终没有什么天定好了的先验标准,它们的终结标准就是我们人,任何时候,我们人私认或公认出来的任何结论,就是,任何时候关于它们的标准和结论。
你把你的意念从人类社会历史当中跳出来,站到它的上空,超脱地从亚里士多德那会儿一直看到今天,你就会明白,关于这一切的问题,从古到今,都是哪一个世纪的谁怎样认为,当时的公众怎样认为;后来哪一个世纪的谁又怎样认为,当时的公众又怎样认为;今天的谁怎样认为,今天的的公众又怎样认为;不仅如此,这个问题的人本主义问题运动模式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变成明天的谁怎样认为,明天的公众又怎样认为;……,任何人,关于这一问题的任何一种观点都只不过是这个问题人本主义问题运动模式当中的浪花一显。当然,我并不排除这种问题的人本主义问题运动模式有被终结的相对可能和时候。
3、相对论与绝对论辩证统一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对这些问题是适用的。
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人确实都可以公认与私认这些问题,但是还有一个更大的事实是,所有的观点本身必然都还遵守相对论与绝对论辩证统一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
就是说所有的观点本身必然都是相对正确的,它们必然都是相对于自己时代的、自己个人的、或自己公群的某种认知信息域才能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大厦应该分为哲学、物理、数学和经验实用类的知识。你必须承认,这种结构的知识大厦相对于他那个世代就是绝对真理。
大概是从孔德开始,社会科学的关键词开始进入人类的概念世界。马克思还为此而搞了个“科学社会主义”。无论我们今天的人怎样看,你都必须承认,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种结构的知识大厦相对于他们那个世代就是绝对真理。
今天的世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世代。今天的人们已经尝试过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构建人类的知识大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边缘科学、……,各种各样新的关键词涌现了出来,人类的知识大厦显然在一种看似混沌、看似曲折的争吵中不断完善、细化和成长着。
是的,我每次打开关于人类知识大厦问题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能看到作者在当中罗列出证明他的观点绝对正确的大量理由。这本身正是每一个这样的观点必然都是相对论与绝对论辩证统一的现实主义之所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世界,并不是有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关于人类知识大厦问题,一切观点本身的这种相对论与绝对论辩证统一的元本性。
换句话说,我慢慢的意识到,相对论与绝对论辩证统一这种全新的,高级的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想要被当今世界的大部分思想者理解和接受,显然还要慢慢来。
4、一元论与多元论辩证统一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对这些问题是适用的。
就是说,科学大系统图式的问题,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问题,……,我们人类从一种角度去看它,就会得出一套观念体系;从多少种角度去看它,就会得出多少套观念体系,这些观念体系共同正确,相互之间并列共存,辩证统一。
一般来说,人类每一个历史世代都会有一些占到统治或主流地位的,关于此类问题的观念。这些观念往往是先由某个个人或某一些人在小范围内鼓吹起来的,然后慢慢上升到主流大众支持的公认地位的。但是在同时期也许还有很多其它“不同政见者”,此时就构成了中心一元与边缘多元的,一元论与多元论辩证统一的结构性关系体系。
一元论与多元论辩证统一的结构性关系体系局面,是科学大系统图式的问题,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问题,其实也是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存在,在时空像数性的“数”的方面,必然的共同法则局面。
㈡、迄今为止,世界上也许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上述四小点元性的思想观点。
我在多个思维地点说过,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其实仍然还是停留在本能的、线性的、机械的日常思维能力状态水平,系统辩证的日常思维能力状态水平并没有多少人已经达到。在思想家的世界大体情况基本也是如此。国际上如此,除我之外的中国思想界就更不用说了。
结果,人们在“人本”、“公认与私认”、“相对与绝对”、“一元与多元”的,关于科学大系统图式和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巨复杂性思想观点浪潮面前基本上都眼花了、头昏了、丧失了面对和处理问题的高级态度和方法。
方法论的低级导致所谓“群花当中就没有靓花了”的低级结论。众多关于科学大系统图式和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思想使人们觉得,大家的思想观点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完美的,大概也不可能有什么完美的了。
于是就出现了开文我就说过的情景:迄今为止最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认为这个问题不可能有完美的形而上学解答。
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过去的人们,思想世界当中最缺少的就是㈠点当中的四小点元性的思想精神,人们总是企望找到一个“唯一最完美的真命答案”。今天我们揭示出,其实这种企望本身就是荒唐的。人可以找到多少种考察这些问题的角度,就可以有多少个关于这些问题的“唯一最完美的真命答案”。科学大系统图式、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思想,最终其实就应该是多元意见体系性并列共存的,最终是一元论与多元论辩证统一的。这些问题本身没有天定的“唯一最完美的”真命答案。人们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构建科学大系统图式,去进行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都是可以的,这也正如人类造房子,人人都可以造房子,只要是认真好好地造的,造出来的房子应该都是好房子。我注意到,过去有很多人已经构建了很多相对说来还是比较好的科学大系统图式,有很多人已经去进行了很多相对说来还是比较好的科学与非科学划界了,其实应该就是这些各种科学大系统图式意见体系性并列共存的,一元论与多元论辩证统一的;各种科学与非科学划界也应该是体系性并列共存的,一元论与多元论辩证统一的。
如果一定要说“唯一最完美的真命答案”,那么所有的这些答案体系性并列共存在一起,一元论与多元论辩证统一在一起,所构成的那个系统群答案就是相对“唯一最完美的真命答案”。
㈢、如果非要要求我逍遥子给出一个单面性的答案,那么所不同的仅仅只是,我是把这些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大系统当中一并考虑的。
那就是放到人类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系统大图式的问题大系统当中一并考虑的。
我觉得人类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系统大图式本身也就象一棵大树。
1、最下层(树的枝叶部分)应该就是每一个分枝科学与分枝科学之间的相对划分,譬如物理学内部的牛顿力学与量子力学之间的相对划分(也许在它们内部还可以有更细的划分)。在这些各种小的,分枝科学与分枝科学之间的,就是各种小的,交叉科学和边缘科学。
2、然后就是各种小部门科学之间的相对划分,譬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之间的相对划分。在这些各种小部门科学之间的就是各种交叉科学和边缘科学。
3、再上面我看应该就是各种学问部门了。我觉得也许可以相对划分为自然学、自然科学、各种基础的交叉的与边缘的科学和学问、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学。
有了这个“自然学、自然科学、各种基础的交叉的与边缘的科学和学问、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学”,我看人类一切研究所能形成的学问部门都能囊括在内了,而且会来得相对更准确些。
理由:
⑴、我觉得,人类对世界万象的研究,无论是自然研究还是人文社会历史的研究,所得出来的任何一种结论,如果还没有得到验证的,就不能冠以科学的前缀或后缀称呼,都只能纳入学问的世界。关于自然现象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验证的,就得归入自然学;关于人文社会历史现象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验证的,就得归入人文社会学;得到验证才能归入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
譬如霍金《时间简史》那样的研究成果,我不赞成冠以科学的前缀或后缀称呼,我觉得无论我们这个世代的人多么的感叹于《时间简史》当中种种论述的世界顶级性,但是回头来《时间简史》当中种种的论述还不能冠以科学的前缀或后缀称呼,《时间简史》当中有很多思想观点还谈不上是科学的。象《时间简史》这样的人类研究成果暂时也只能归入自然学的旗下。
再譬如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社会主义”,这种东西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只能说是一家之言,我觉得它离科学实在是太远太远,更不用说它在最近几十年来所遭遇的种种否证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社会主义”最多只能算是一种人文社会学,我不赞成冠以科学的前缀称呼。
⑵、我觉得,有了这个“自然学、自然科学、各种基础的交叉的与边缘的科学和学问、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学”,很多过去被人们标签为迷信或伪科学的东西便有了一定安身立命的地位。譬如我们中国的中医学,气功学,风水学,相学,测字学,譬如世界上的UFO学,特异功能学,……。
过去我们的语词概念比较简单,往往就只能用科学与伪科学来概括和标签人类的各种认知结果,这样做在我看来非常粗糙,有大量的人往往也极难接受,往往易于引起巨大争议和社会分歧。
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国的中医学,气功学,风水学,相学,测字学,当中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我觉得,它们当中也有很多方面,是不可以一下子就被标签为迷信或伪科学而盖棺定论的。要我说,这样的行为本身恰恰只是非科学和不严肃不理性的。我们也许确实无法承认这些东西是科学,但我们至少可以承认它们是学问,我们不干涉它们合理化的存在和它们的自发展。
我看也只有这样做,才是各方面最易于接受的。
有的时候我甚至在想,也许这些学问本身就是属于不可以来量化检验的学问。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用来判定一种人类研究成果到底是不是科学的“量化标准”本身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是不是根本就不适用于上述一些学问成果的检验和判定?!也许这些学问本身需要自己的“科学标准”。
无论如何,我们不可以把这些东西一棒子打死,而是应该给它们留下一定的余地。
⑶、重点说一下人文社会历史的各种学问。
一方面,我觉得,人文社会历史的各种研究成果与其说是科学,到不如说是学问会来得更准确些。
①、人文社会历史现象的一个巨大特点就是,它一般都是非重复的。人文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即时发生,唯一性和一次性地发生的,所以,从极严密的意义上讲,重复检验这个事对于人文社会历史现象来说,本身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②、不仅如此,我注意到,人文社会历史学者的研究及其结论本身往往就是人文社会历史世界“当中的现象”;人文社会历史学者的研究及其结论本身往往就是一种新的创造,一种新的历史的起点;人文社会历史学者的研究及其结论本身往往就会影响新历史的具体进程。譬如,我要是一个大经济学家的话,我要是分析说,股市马上会跌,我的这个结论马上就会对现实的股市进程产生影响,本来不一定会跌的股市也许因为我这一句话而真的跌了。象马克思,我在多个文字场合都表示过,他的思想成果本身事实上是已经影响了近现代人类社会历史了的,他的思想成果其说是科学,就不如说是一种另类的学问,就是具有历史创举性意义的学问。
③、当然,我也注意到,人文社会历史现象虽然不具有极严密的意义上的重复检验性,但是起码还是具有“类似现象重复检验性”和“粗略意义上的重复检验性”的。甚至还有其它更多的复杂检验性。
A、“类似现象重复检验性”。
所谓“类似现象重复检验性”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历史当中,相类似问题和现象一般会遵守近似的法则和事理。
譬如,遇到凄惨的事,我会心生悲哀心和同情心,别人一般也会这样,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悲哀和同情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我们还是把它们统称为悲哀和同情;譬如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工作生活,坎坎坷坷,生老病死,虽然……;譬如外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经验拿到我国来也有指导借鉴作用,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别国人民也可尝试,虽然……;……,这些都是人文社会历史现象的“类似现象重复检验性”。
B、“粗略意义上的重复检验性”。
所谓“粗略意义上的重复检验性”就是说,人文社会历史现象一般是追求在大体上、宏观上、总方向上、总趋势上、总体的意义上的现象重复检验性,它一般不去追求,也无法去追求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那样,极其严密性的现象重复检验性。
譬如,吃饭,张三要吃三碗才可以饱,李四吃一碗就饱了,我们现在得出一个人文结论说,“只要有饭吃,人人都可以吃饱”,这个结论就是忽略了每一个不同饭量的人具体的饭量的不同,而在大体上、宏观上作出的一种人文道理的判定结论。
再譬如,人们所谓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变化当中的那个“周期性”,这个“周期性”只是在一种粗略意义上总结出来的,当中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时间同一规定性,有的可能是三朝而亡,有的则是历七八朝才亡。所以,这个所谓的“周期性”更不具有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那种科学严密性。
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总结出这么样的一个“中国人文社会结论”出来呢?我们的目的主要是想供后来的人好好借鉴借鉴,吸取吸取当中所涉及到的因果经验教训。
④、正是在上述三个小理由的基础上,我才觉得,人类人文社会历史的各种研究成果与其说是科学,到不如说是学问会来得更准确些。
当然,通过上面三小点的分析,我们也应该能够看出一个元道理出来了,就是说,人类人文社会历史的各种研究成果到底算不算科学,或者说有哪一些能够算得上科学,这取决于现象及关于现象的研究成果本身和人关于科学的标准两者。这当中存在一种主观与客观的合力运动,这是一个多因算术题。任何一种现象及关于现象的研究成果,如果我们人一定要公认它是科学,那谁都没办法。
希望本第⑶点在未来的时空中对人类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思考能有所帮助。
4、再往上,我看应该就是“知识学问、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人伦道德,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各种其它意识形态”,……了。
首先要说明一下的是,知识学问、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人伦道德,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各种其它意识形态,这些都是属于每一个人类历史时代,总群体意识形态当中,分的,具体的部门意识形态存在形式。人是一切历史之本,任何一种上层建筑人文现象的产生都必然是有其人类生理或心理的下层建筑基础的。人类每一个历史时代总群体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当中的这些具体小部门意识形态存在形式,都是针对人类生理或心理的下层建筑世界当中相对应的基础而生出来的。
⑴、知识学问。它主要是针对人类对世界万象知识方面的渴望而生的。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求真知,求全面了解和全面掌握世界万象的奥秘,并指望可以因而获得改造和掌管自然、改造和掌管社会、改造和掌管人生、……的力量,为人自己的生存生活和更好的生存生活服务。
⑵、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怎样看待宗教信仰,取决于每一个人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了解状况,你对宗教信仰的情况理解和了解的多,你看待宗教信仰的思想结论就多,你对宗教信仰的情况理解和了解的少,你看待宗教信仰的思想结论就少,就简单。
⑶、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主要是人类的精神粮食。
⑷、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每一个历史世代人与人之间存在和行为关系的,强制性的共同规定和约定。
⑸、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总是一方一方的,所以,它显然是一种“主要与自然地理相关的人文意识形态”。一定的自然地理因素经过长期的人文积淀,就会形成一方一方的风俗习惯。
⑹、人伦道德。人伦道德总的来说也是属于每一个历史世代人与人之间存在和行为关系的共同规定和约定。但是它主要管辖那些无须或不能通过强制力的形式来限制人类行为的,人与人之间存在和行为关系的人文领域。
⑺、政治经济军事的各种其它意识形态都是各有专攻的人文意识形态。本文不再多述。
⑻、综述。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的各种意识形态原本都是归一的。古代,人类意识并不发达,人类的意识世界还是处于混沌未分的状态,相应的,人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世界也并不发达,今天相对分化出来的各意识形态部门也是混沌未分的。在古代,知识学问、文学艺术、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人伦道德,政治经济军事的各种其它意识形态都是与宗教信仰混沌未分在一起的。
②、我注意到,特别是在西方世界,直到今天,宗教信仰活动还是负责着他们社会很大一部分风俗习惯、人伦道德的教育工作。这种工作使得他们的各种宗教观念和信条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学艺术、法律制度、知识学问,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各种其它意识形态,即影响着他们的整个社会生活方式本身。
无宗教信仰和无神论世界的人们,往往用“迷信”这样的标签来标贴宗教信仰极其兴盛的西方世界,及他们的文化,甚至他们的整个生活方式。现在看来,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③、宗教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心里世界对精神家园的一种永恒的基本需要。
我在另一篇文章当中就曾经说过,人,他不仅有形的身体需要一个有形的家园,他无形的精神也需要一个无形的家园。这个无形的家园供他的精神停泊、休息;寄托和庇护他的精神世界;做他精神世界强大的基础;洗礼他的精神、荡涤他的灵魂;做他灵魂的航向标和明灯;给他提供人伦道德;……,甚至指导他的人生。【1】
这当中最大的一个东西就是“信仰”。
是的,人是一种需要信仰和信念的高级动物。人无论是信主、信神、信科学、信某一种信念、信祖宗、信某种图腾、信迷信、亦或者只信自己,亦或者随机信,他终归必然是要信一样东西的。没有人生信念的人,他的灵魂必然空虚或空洞;失去信念的人,他的精神必然崩溃,精神崩溃的人要么会变成精神病人,要么会自杀。
这就是“信仰”这个关键词必然需要和必然存在的理由吧。
④、关于“知识学问、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人伦道德,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各种其它意识形态”,我个人觉得,它们最佳的存在模式之一应该就是,并列共存,互不干涉,互相促进。
特别是知识学问与宗教信仰之间。宗教信仰是地地道道的信仰,但是信科学知识也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与宗教信仰在功能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所以,知识学问请不要歧视信仰。
⑤、……
三、我列出一个图表。
人类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系统大图式
1、物理学—待验证的物理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1、化学—待验证的化学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1、生物学—待验证的生物学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㈠、自然学1、天文学—待验证的天文学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1、地理学—待验证的地理学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1、……
②、科学力学A、科学流体力学……
A、科学弹性力学……
②、科学声学……
②、科学电磁学……
⑵、按现象对象的不同分②、科学光学……
②、科学分子物理学……
②、科学原子物理学……
②、科学原子核物理学……
②、……
A、科学经典力学……
A、科学热力学……
2、物理科学⑵、按发展时间分②、科学经典物理学A、科学统计物理学……
A、科学经典动力学……
A、……
A、科学相对论……
A、科学量子力学……
②、科学现代物理学A、科学原子核物理学……
A、科学凝聚态物理学……
A、科学统一场论……
A、……
⑵、按……分
2、化学科学……
㈡、自然科学2、生物科学……
2、天文科学……
2、地理科学……
2、…………
⑶、语言科学……
3、基础科学⑶、科学数学……
⑶、科学哲学……
㈢、各种基础、交叉、边缘性的科学3、交叉科学……
3、边缘科学……
4、交叉学……
4、基础学……
一、知识学问㈣、各种基础、交叉、边缘性的学问4、边缘学……
4、…………
5、政治科学……
5、经济科学……
5、军事科学……
5、历史科学……
5、法制科学……
5、文学艺术科学……
㈤、人文社会科学5、宗教信仰科学……
5、风俗习惯科学……
5、人伦道德科学……
5、…………
6、政治学—待验证的政治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6、经济学—待验证的经济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6、军事学—待验证的军事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6、历史学—待验证的历史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6、法制学—待验证的法制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㈥、人文社会学6、文学艺术学—待验证的文学艺术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6、宗教信仰学—待验证的宗教信仰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6、风俗习惯学—待验证的风俗习惯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6、人伦道德学—待验证的人伦道德猜想 预言 研究结论 等等
6、……
二、宗教信仰
三、文学艺术
四、法律制度
五、风俗习惯
六、人伦道德
七、政治经济军事的各种其它意识形态
八、……
----------------------------------------------------------------------------------------------------------------------
说明:
1、在图表当中,一切自然的、人文社会历史的、交叉的科学和学问则被统摄进了“知识学问的大厦”,而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人伦道德、政治经济军事的各种其它意识形态与“知识学问的大厦”,则成为人类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大系统当中并列共存的小意识形态部门,它们相互平等,互不隶属。
2、省略号表示后面有更细更深的分层。
3、关于“社会科学”,我们前面文字部分已经说过,你也可以认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所谓的“社会科学”,但人们也有权反认为。只有看到这辩证统一而在的正反两方面,你的思维才是高级的。
4、我们关于“知识大厦”的构建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而已。
-------------------------------------------------------------------------------
文末言:祈望本文在未来的时空中,对人类对整个知识大厦本身的思考能有所推进和帮助。
-------------------------------------------------------------------------------
注释:
【1】参见拙作《哲学新十条》
20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