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能源——能源作物
大仙2008/08/28电气电工 IP:陕西
未来新能源——能源作物
文章出处:摘自《大众科技报》   发布时间:2005-04-05  


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试想,煤和石油的“祖宗”既然都是远古时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种植能源作物,像收割庄稼一样来“收获”石油呢?这将是21世纪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的问题。

  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从当前情况看,芒属作物可算是一种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芒”。原产于中国华北和日本,这种植物具有许多优点:

  1.生长迅速:它季就能长3米高,所以当地人称它为“象草”。

  2.生长泼辣:这种作物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阔地区到处都能生长,它在强日照和高温条件下生长茂盛,对肥水利用率高。在生长期间,可不施化肥和农药,凭它根状茎上的强大根系能有效地吸取养料。

  3.燃烧完全:“芒”在收割时比“较干燥,植株体内只会有20%-30%的水分。这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大气中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燃烧时就释放多少二氧化碳,不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成本低:芒属作物所产生的能源相当于用油菜籽制作的生物柴油的两倍,其成本还不及种植油菜的1/3。

  5.产量高:据试验,这种生物燃料作物,每公顷产量高达44吨。如果1公顷平均年“收获”12吨石油,比其它现有任何能源植物都高,而且可连续收获多年。

  绿色植物将向人们提供越来越多样的化学制品和能源。从能源作物提炼出来的生物柴油可以取代石油,减少人类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因而能源作物的开发与种植,不仅使能源可再生和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也为农业经济的复苏创造了契机。能源作物将成为人类开发再生能源的又一新途径。

  能源作物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经讲学博士林奇聪在《能源季刊》发表的研究结果指出,每1公顷油菜可生产1200升植物油和1060升的氧气(40个人1年所需的氧气量),植物油不仅可供食用,同时只要经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就可变成生物柴油;氧气对净化空气很有益处。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不含硫化物,因此不会形成酸雨现象;另外它可以借由生物分解,避免对土填。地下水的污染。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开往新能源,期望能在维持工业发展的周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推广种植能源作物,不仅是国际环保的大势所趋.而且也是农业经济与改善土壤的要求所致。现代农业的高度生产、单一作物的种植以及过度机械化的结果,导致严重的土壤流失,而不当的耕种方式、种植对上出有害的作物,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种植能源作物,不仅可阻止土壤的流失,还可帮助土壤建立新土壤层。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了40多种“石油”植物。专家们正在进行品种的选择和质量的优化,并准备尽快实行商业化生产。现在,欧洲一些国家已在大规模种植芒属植物,英国打算拿出150万英亩的土地来种植这种生物燃料作物。德国已兴建了一座发电能力为12万千瓦的发电厂,其燃料就是芒属植物、白杨、柳树的混合物和秸秆。

  英国科学家与工程研究委员会不久前决定,它将投资2000万英镑用于开发洁净能源新技术,其中向绿色植物要能源是这个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科学家们认为,现在普通植物对于阳光的利用效率不到4%,如果通过研究使其提高到5%,那么只要世界农田面积的1/10,就可提供相当于目前人类使用的全部化学燃料的能源。

  科学家预言,在未来20-30年内,从事耕种的一部分农民将转而生产能源作物,并建立使用“生物燃料”为燃料的发电站。
来自:电气工程 / 电气电工
13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大仙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783
回复
1652
学术分
13
2008/05/17注册,13时0分前活动

传感器测试,物联网监控,测控。130 0345 0361 手机微信同号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