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实现的机制是创造研究的重要内容,创造本质上主要涉及到一个认知局限性克服和突破的过程,表现为一个认知抑制解除的过程,认知抑制揭示和解释了创造实现的机制。认知抑制研究是创造力研究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课题,认知抑制研究对创造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什么是认知抑制(Cognitive Inhibition)?
认知抑制的概念始于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Eysenck (1995)提出认知抑制的降低(reduced cognitive inhibition)能够提高外界无关信息的收录量,是促进知识表征态改变,进一步提高创造力表现的机制。(林纬伦,2005)
认知抑制概念的提出与对大脑神经活动的研究和脑科学的进展有密切的关系。脑科学研究表明,创造与皮质激活的一般水平有关,激活是一种连续的过程,较高激活水平下能有效地执行简单任务,复杂任务的完成则要求较低水平的激活。霍尔对低等动物的研究也表明,激活程度的增加使行为僵化,激活程度的减少使行为更多样化。a波的振幅被认为是皮质激活的一种间接指标,心理学研究发现高创造性的被试脑电图a波的振幅小于低创造性被试。Eysenck (1995)通过研究证明高创造性的人在进行创造活动时,比创造性低的人前额叶激活水平更低。Martindale(1989)进一步认为低皮质唤醒水平和发散注意有利于创造性的产生,发散注意在较低的皮质唤醒状态下更容易产生,而且高创造性的个体似乎更有能力控制他们的皮质激活水平。 (张庆林,2004)
较高的激活水平有利于简单任务的执行,复杂任务的完成则要求较低水平的激活。研究表明,不恰当的激活容易导致注意和意识狭窄现象,使注意的指向范围、分配、调节和转移发生困难,使意识的范围和广度变窄。大脑某一部位的强烈兴奋对邻近部位具有负诱导效应,过强的意识活动不利于弱的记忆痕迹的激活和提取,某一领域的集中思维活动不利于注意和意识的转移以及其他领域知识的提取。智力主要表现在处理新情景和复杂任务的过程中,中等激活程度的注意、意识和动机水平最有利于智力活动的进行。创造作为一种更复杂、新颖和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它需要较低的激活水平,高水平创造者特别是理论型创造者可能存在一个背景水平的低兴奋性。认知抑制概念的提出为我们从大脑神经活动的角度揭示和解释创造活动的脑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思维、智力、创造活动主要涉及和表现为宏观层面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从宏观层面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出发,认知抑制主要表现为个体当下注意、意识、认知状态对自身注意、意识、思维、认知和问题解决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从宏观层面的心理现象出发,宏观层面的认知抑制概念可以初步定义为:
认知抑制是个体当下注意、意识、认知状态对个体当前认知和问题解决活动的不利影响和制约效应。
创造活动中的认知抑制主要涉及到注意、意识抑制,涉及和表现为状态水平、形态水平、形象水平、概括抽象水平的认知抑制,涉及到问题情景、要素、模式、背景水平的抑制。创造性问题解决往往与对问题的过度限制和不必要限制与认知抑制的解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表征、界定、定义基础上的联想、想象、概括、抽象发散、考察探索和重新表征是克服认知抑制和实现认知抑制解除的有效方式。如我们不应该问:"我怎样才能制造出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是应该问:"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消灭老鼠?"
认知抑制是创造研究的重要概念,认知抑制概念的提出为揭示创造实现的机制,为揭示和解释创造实现的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创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认知局限性不断克服和突破、认知抑制不断解除的过程,认知抑制揭示和解释了创造实现的过程和内在机制。通过语言的表征、界定、定义、联想、想象、概括抽象发散、考察探索重新表征,就可以实现注意、意识抑制的克服,实现对状态水平、形态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等不同水平认知抑制的克服和超越,有效克服问题情景、要素、模式、背景的局限性,并通过问题情景、要素、模式、背景的主动选择、改造、替代、转换、转化、生成等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直觉、灵感、顿悟是原发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直觉、灵感、顿悟中的认知抑制主要涉及到模式水平的认知抑制。直觉、灵感、顿悟中认知抑制的解除主要涉及到模式水平认知局限性的克服,表现为模式水平认知抑制的解除。
谢中兵 200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