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国力非常强盛,技术也很先进,但是为什么一到近代就大大落后了呢?这种巨大的反差虽然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其中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人的思维具有直观、经验、形象、整体的特点和倾向性,中国人一般长于形象思维,而弱于理论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有其优点,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和不足,近代中国国力由强转弱,也与这种思维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国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很强盛,技术也很发达,中国古代的技术虽然比较发达,但它们都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无论是印刷、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还是本草纲目、中医和针灸等等,它们都是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都是一种经验思维;现代科学技术则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是一种理论思维,缺乏理论思维和科学思维工具的支持,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就无从谈起,从经验思维到理论思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擅长于经验思维的中国人在以理论思维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革命面前,就这样被大大地落在了后面,并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一百多年积贫积弱的屈辱历史。
中国人擅长形象和经验思维,而弱于理论思维,形象思维由于具有直观、模糊和不精确、不严格、不经分析的特性,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导致人们在思维上出现思维模糊、混乱和混淆等失误和错误,概括来说,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情况和表现,即:①由于思维模糊导致的思维混乱和混淆;②由于未能对思维进行明确的定义和限定导致思维随意性过大,并由此引起思维混乱和混淆;③由于不经严格的逻辑分析和论证导致的思维混乱和思维错误;以及④由于不证而论导致的思维混乱,下面我们就对容易引起思维混乱、混淆或错误的这四种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① 思维模糊导致的思维混乱和混淆。由于思维对象、内容、条件、情况不明确和模糊导致的思维混乱和混淆,是中国人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类思维混乱和失误。如很多人看似围绕某个话题争论不休,其实是在话题的内容和含义不明确的情况下,各自对话题有不同的理解,各人都在自说自话;又如“大海航行靠舵手”这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语,它并没有对“舵手”所应具备的条件进行明确的界定,要在大海中保持正确的航向和安全航行,不单需要有人当舵手,关键是需要什么样条件的人当舵手?我们需要的是熟知航海、技艺高超的人来当舵手,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舵手;一个人可能是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但在另一个领域他可能就不是行家里手了,在面对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甚至可能没有一个人能独自担当起舵手的责任。
② 中国人传统的不对思维对象和内容进行明确定义和限定的思维习惯,还很容易导致思维的随意性过大,为某些人断章取义、故意歪曲、曲解、混淆和偷换概念、偷换和转移论题留下了空子,并由此引发各种思维混乱和混淆,这类现象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如某些商家为促销打出了“买一赠一”的广告,当你买了一个冰箱的时候,发现赠给你的却可能只是一管牙膏;又如大家都很关注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却以“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是必要的”作为答复;又如批评一个人某件事情做得不对,他马上就会反驳你说“我做的不对,你做得就对?”再如某个人对另一个人横加指责,旁边有人打抱不平,这个人马上就会对其开火说:“我说他,又没说你,关你什么事?他给你什么好处了,你要替他说话……”等等,都是此类思维混乱和混淆的生动写照。
③ 偏重于形象思维和过度依赖经验的思维习惯,还很容易使人们陷入不经严格的逻辑分析和论证导致的思维混乱和错误。中国人习惯于认为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习惯于不是这样做就得那样做,这种简单化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就是由于缺乏逻辑分析和论证造成的;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人有多大胆”是主观性的思想领域的问题,“地有多大产”是客观领域的问题,它们不是同一性质的问题,如果不加逻辑分析和论证,将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机械类比和联系,就不能保证结论的必然性,就很容易犯错误,我们在历史上也是吃过这种苦头,有过这方面教训的。
④ 不证而论导致的思维混乱。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另外一类容易引发思维混乱的情形是,某些人在不提供任何论据和论证的情况下,就直接对某事物和某件事情做出论断和下结论,这类口号和说教式的论断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现象,如明代程朱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以及中国传统道德中提倡的“以德报怨”等等,“灭人欲”是否有证据支持,是否可行?就“以德报怨”来说,“以德报怨”的目的是什么?“以德报怨”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这种措施是否能达到所期望的目的,另外如果对“怨”都要以德报之,那么又该怎样报“德”呢?上面这些问题和论断都没有提供明确的论据并进行充分的论证。
此外,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糊和不经逻辑分析与论证的思维习惯,还很容易导致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和是非观的混淆。中国人的价值观中既有“仁义值千金”的思想,也有“金钱如粪土”的观念,如果这二者都成立,是否就会推出“仁义值粪土”的奇怪结论?中国人既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又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点,我们到底应该坚持哪种价值取向呢?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既有“士可杀不可辱、舍生取义”的观念,也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实用主义价值观,我们又该怎么取舍呢?以前曾有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提法,从逻辑分析的角度来说,如果所有的人都只利人而不利己,那么利人的目的最终也无法达成,这样它就成了一个逻辑上无法实现的伪命题,成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进行操作的空洞口号。
形象和经验思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形象和经验思维容易使人在思维上出现思维模糊、混乱和不经逻辑分析的失误与错误,容易使人的思维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性认识阶段,并很容易造成经验的滥用和误用,形象思维还容易使人们倾向于用直接、简单化的方式看事情和处理问题,如前段时间物价部门为了降低百姓的药价负担,就采取了直接降低药价这种简单化的手段,结果却导致老百姓一些最常使用的药物无药可买,或者药物在改头换面后重新高价销售,根本没有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又如治理超载简单地采用限载和罚款等方式,结果是超载还能赚钱,不超载肯定亏本,逼得货车司机不得不超载等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反映和表现。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是一个科技和经济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只有坚持科学思维和科学发展观,才能克服形象和经验思维的局限和不足,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失误和错误,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反之,如果不坚持科学思维和科学发展观,虽然也能一时轰轰烈烈,但是却很难长久和持续,长期下去就会难以为继,就无法保持经济发展的后劲,就无法在和其它强国激烈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无法确保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科学思维,坚持科学发展观,主动克服传统思维方式和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和不足,使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富强,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面对和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责任。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