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多级磁阻线圈研究中,已被实践的控制方式不外乎两种
1、感应子弹所处的绝对位置,利用计算好的最佳开通时间控制后级单元的开启和已开启单元的关闭
这种方式用的最多也最成熟的是光电方式,缺点是布置采集单元的空间占用电磁加速的有效行程,能够优化的方式不外乎采用更小体积的采集单元或者未来可能被尝试光纤插入采集方式。
另外一种采集方式是反电动势的方式,缺点也很明显,电路复杂,为了避免相邻单元感生电势干扰必须增加单元之间的工作间隔,目前尚未看到磁阻系统中有这类方式的应用。
2、利用充分采集的物理数据做计算,控制不同单元的开启
这种方式优点明显,原理结构简单,单片机可以被成熟应用。
缺点也很明显,采集的数据准确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而且随着各种变量的动态变化降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长时间累计的结果是设定的参数完全不可用,这里面有太多的变量因素:管道摩擦系数的变化、弹体质量的差异、角度变化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不同地域气压密度的变化、线圈以及其他器件温度、性能的变化等等等等。。。。
目前这样的方式仅仅只能用于实验,真正实用化存在很多问题。
上面两被很多方案实践,也许还有其他方式各位可以补充。
我的思考源于一个想法、就是只把线圈加速的方案当作弹体速度采集产品去思考和设计,这样想解决办法的时候思考比重完全放在非加速上。
比如,子弹的速度变化,有没有其他方式能采集到呢?
假如、我们在将多级线圈模块整体密闭,用压力采集器去检测这个整体模块的后坐力变化,达到顶峰并压力下降时,主动断开已工作的加速单元,后级加速系统用很少能量间歇工作,直至后坐力压力变化达到一定的阀值全功率开启后级加速单元,然后回到前面的关闭模块的逻辑判断。
这种方式不影响线圈的绕制,完全脱离加速模块的,而且有相关的芯片可以尝试做实验。
这个方案是否存在可行性,拿出来给大家讨论或者拍砖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