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汽车甚至楼房……3D打印机的魔力已感染了越来越多人。如果能有一台3D打印机,就相当于拥有了一间“微型工厂”。模型爱好者可以按自己的设想打印出轮胎、机翼;女孩们可以随心所欲设计首饰,然后打印出来并佩戴。然而由于3D 打印的成本过高,因此在大多数领域,这项技术还未普及。
从用途上看,3D打印设备主要分为大型商用产品以及桌面家用两类。大型商用产品早已经使用多年,市场竞争相对稳定。而桌面家用类产品在近两年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根据长期跟踪3D打印行业的咨询公司Wohlers Associates的数据,2011年,3D打印机的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左右,到2016年该市场将达60亿美元,其中除了打印设备,还包括材料销售和设计服务的整体产业链。
面对这样一块甜美的蛋糕,国内的一些研发机构、企业“坐不住”了,转而进入3D打印机研发、生产领域。在新出炉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的“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而此技术正是3D打印技术的一种。
从目前发展的形势来看,在生物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已非常成熟,但却受制于生物材料的限制;而工业级别的3D打印运用,又可分为原形制造和金属产品直接制造。原形制造的技术已相对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而金属产品的直接制造,尤其是大型金属结构件的直接制造,却是3D打印技术最核心的困难所在。这块市场虽然规模不会特别大,但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
从以上两个领域就可以看出,3D打印是一项产业链,其发展关键在于通过材料、软件研发等将3D打印与制造业生产模式联动起来,而不是仅仅盯着“打印机”。只有如此,才能将3D产业的价值真正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