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谣言及其平息对策剖析
12112006/07/28地理与地质 IP:四川

地震谣言及其平息对策剖析

韩林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地震局,青海黄南 811300)
摘要:分析探讨了地震谣言的成因、预防、识别及平息对策等问题。
关键词:地震谣言;预防;识别;平息对策

0  前 言
我国由于受世界上2 个最活跃地震带的影响,即东濒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横穿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的欧亚地震带,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有地震就会有地震谣言,地震及其谣言相伴相生。地震谣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一场范围较大的地震谣言其危害性是相当大的,所造成的损失往往不亚于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灾害。人类虽然进入高科技时代,准确预报地震仍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在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的今天,识别地震谣言,强化地震对策,是地方地震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地震谣言的成因分析
万事皆有因,地震谣言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人为灾害,其成因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产生、传播和蔓延受一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主观方面而言,其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古今地震史上每个省份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一,地震记载详略不同,有些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受特定的历史、文化局限虽有地震而没有记载。不论是有记载的还是没有记载的破坏性地震,都给当时的人们带来过灾害,大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遭受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地区,面对悲惨的场面,人们无可奈何,闻震吃惊,谈震色变。本能使他们反映出人类学的弱势,惧怕死亡和损失,在地震灾害面前自身显得独立和无助。在这种恐震作用下,为谣言的产生、传播创造了条件。其二,人类学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为自身安全的需要,普遍关注地震问题,但是缺乏对地震科学知识的了解。当今的媒体宣传作用真可谓足不出户,全知天下大事,今非昔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空前的进步,使人们耳目一新。无疑媒体在介绍中外地震,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方面,社会公众通过视听了解到地震是怎么回事,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负面作用。人们过于注意破坏性地震的危害程度,表现出人类较弱的地震灾害承受力。如一旦提到破坏性地震,就自然联想到唐山、张北、伽师及国外的日本阪神,俄罗斯的萨哈林岛等,它们给予人类带来的教训太深刻了,那种残酷的场面至今让世人惊恐万状,难以忘记。因此,求生和安全是他们的第一需要,是人类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这种负面作用的支配下,成为谣言的制造、传播者。其三,把一些与地震无关的自然灾害现象和动物习性的改变,误认为地震前兆;甚至有些唯恐天下不乱者趁机推波助澜、恶意制造事端,在无意和有意中为地震谣言的产生、传播提供了温床。其四,某些地区处在地震带上,多次发生地震使当地或周边地区受震和震感波及,经常感觉不安,从而引发地震谣言。就客观方面而言,目前地震预报科学技术仍处在探索之中,属世界难题。尽管在这个领域通过广大地震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长期地震预报取得某些成就,但是短临预报难以实现。人居建筑条件差,不易抵御大震等。在这种地震预报没有过关,地震设防又十分薄弱,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的形势下,人们迫切希望准确预报地震的良好愿望无法实现,甚至感到绝望的情况之下,地震谣言就会趁虚而入,迅速蔓延。

2  地震谣言的预防和识别
地震谣言是指在某一地区发生的毫无地震根据,纯属无中生有,随意编造、传播要发生地震的信息,制造混乱,迷惑干部群众的非地震事件,它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如果对地震谣言的认识不足,识别不力,就会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带来极大影响。因此,预防和识别地震谣言是地方地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在一个地区发生地震谣言,往往是有前兆的。一些不懂地震知识,不关心地震工作的干部和群众,在正常情况下开始对平时不敏感的相关问题,显得非常“敏感”,到处打探有无地震的消息,对地震部门工作人员问这问那,突然“关心”起来。当这种“敏感”和“关心”有加剧的趋势量,就意味着地震谣言有可能随时发生,作为每一名地方地震工作者,应该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地震谣言的苗头,迅速做好辟谣的思想准备,力争将谣言平息在萌芽阶段。对一些打探地震情况的当事人,地震工作人员要善意倾听,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冷静分析谣言的起因、内容、特征和产生的背景以及可能的传播途径,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平谣工作才能快速有效,不至于出现被动局面。平常几乎所有的地震
谣言归纳起来有5 大特征,即假传“圣旨”、打着专家旗号、贴上洋标签、地震“三要素”非常具体、内容荒谬、封建色彩深厚。五者当中必有其一,不难识别。如1990 年4 月26 日18时37 分,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与兴海县之间的塘格木地区发生710 级强烈地震,该州普遍受震感波及。于是人心浮动,人们不知所措,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就是可怕的大地震。许多人提心吊胆,夜间不敢入室就寝,怕带来不测,停留在室外院落内、公路人行道旁,等待大震发生。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向地震局打电话了解震情,询问最多的话题就是会不会再次发生强烈地震,能否回家居住? 地震工作人员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回答着许多询问震情的单位和个人。此时,地震谣言如影随形纷纷登场亮相,各行各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当地传闻要发生7~8 级大地震(两种说法) ,地震“三要素”精确具体。并且说这次地震是已故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测定的,又有人说是国外地震学家测定的,说法不一。又如,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河南县、泽库县被列入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1999 年9 月6 日12 时19 分、9 月27 日19 时45 分在河南县1 个月内连续发生2 次有感地震,发震地点和震级分别为:第一次地震发生在托叶玛乡与赛尔龙乡之间的兰龙牧业点,震级为4. 2 级;第二次地震发生在托叶玛乡与宁木特乡一带(震中距离县城南30km 处) ,震级为5. 0 级。第一次地震大部分人有感,没有发生任何损失。第二次地震震感强烈,部分人跑出室外,震区内一寺院年久失修的2~3 间平房倒塌,无人员伤亡,泽库县有较强震感。由于地震发生在重点监视防御区,2 次地震间隔时间短,人们对地震特别敏感。传闻美国卫星测定年内要发生8 级强烈大地震等,虚设震级为地震谣言寻找根据。上述发生在不同地区的2 次地震谣言事件说明,尽管说法不一,但特征大体相同。只要人们懂得国务院《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这些打着国内外专家旗号、跨国预报地震的谣言就会不攻自破。在以上地震谣言传播期间,州地震局相应做了许多工作。主管副州长、省地震局领导和专家前后奔赴河南县地震区调查震情及灾情,与该县领导组织座谈;充分发挥当地媒体作用,实地辟谣。部署了强化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地震谣言迅速平息,一切恢复了往日的安定。辟谣工作的实践证明,在搞清地震谣言的基本特征后,调查本地是否发生过宏观异常现象。如有,要立即赶赴现场,尽快查明真相,把核实的结果向当地群众解释清楚,消除影响,杜绝谣言的滋生背景。
其次,应回顾近期是否举办有一定影响的地震业务活动。如唐山纪念日防震减灾宣传,召开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研讨会,地震趋势会商会等。近年来,发现在一些地区对宏观异常调查不及时,解释不明确,干部群众容易产生误解。本来属地震部门开展的正常业务活动,由于时间内容上的巧合,把毫无关联的两回事人为的联系起来,滋生出地震谣传,成为将要发生大地震的“依据”。地震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在具体工作中无论是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书面材料,还是口头传达文件精神时,尽可能消除难以理解的、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语。做到基本事实、基本数据、基本概念清楚,不能让人在视觉或听觉上产生误解,更不能言过其实,追求轰动效果,而引发地震谣言。再次,地震部门工作人员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平时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该宣传报道的,一定要做到不能宣传,不该公开发表的意见,要做到一定不能公开。这是因为有些意见会被有些好事者断章取义,任意夸张,到处传播,由此而酿成地震谣言。在调查核实地震谣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析研究谣言的传播渠道,这有助于弄清谣言滋生的根源。一般情况下,传言本地有强烈地震,并且地震“三要素”几乎一致,说明谣言来自当地,应做好就地辟谣准备。相反,地震“三要素”说法不一,可能是“舶来品”。这些说法有助于我们快速高效地平谣。

3  地震谣言平息对策
3. 1  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
地震谣言的产生或传播以及人们的恐震心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地震科学知识,缺乏对自然现象的有关了解。因此,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地震工作的当务之急。只要人们掌握了比较系统的地震科学知识,地震谣言就难以滋生。而普及工作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加强地震宣传。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应注重实效,把重点放在平时。因为从效果上讲,平时的效果优于震时。平时举办防震减灾宣
传活动,内容应以介绍地震科普知识、孕震常识、地震科学研究现状及进展、地震预报水平、如何防震、识别地震谣言等基本知识为主。震时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要特别慎重,防止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以消除恐震心理为主。在内容上除介绍防震救灾,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把重点放在法律法规的宣传上,如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等。人民群众通过对地震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地震工作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在知识与法律二者结合的双重作用下,懂得了综合性地震知识,随着自身防御能力的提高,不信谣,从根本上杜绝谣言。
3. 2  提高各级政府对地震工作的认识,发挥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人把防震减灾工作看成是地震部门的单纯业务,不知这是事关全民族、全社会的大事。某些地区的领导对地震工作很少过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防震减灾没有危急感;对地震部门的领导仅仅停留在下级对上级的请示、汇报上;对地震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如果不提高知识,不转变思想观念,很难适应组织、领导当地的防震减灾工作。因此,各级政府领导有必要首先带头自觉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工作,提高自己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带领本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增强震情观念,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本地区、本部门的行政领导及管理作用。一旦发生谣言或地震,在应急工作中首先要做到自己不惊慌、部门不惊慌、地区不惊慌,头脑冷静、决策有利、指挥有方。积极协助地震部门开展工作,发生谣传时尽快消除影响,平息谣言,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经济稳定。各级政府在下发地震工作方面的文件时,要慎重、严密,避免使用让人误解的词语。同时,还要教育干部群众加强保密观念。
3. 3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对新建工程要按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严把质量关。对已有建筑物低于抗震设防标准的部分进行加固,合理解决抗震安全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取得投资效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4  有针对性地及时向当地干部群众开展宣传解释工作
当发现地震谣言传播时,地震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弄清谣言的来源和特点,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及时向当地干部群众宣传解释,防止个别人恶意造谣扩大事态,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给平谣工作带来难度。

来自:地球科学 / 地理与地质
0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1211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409
回复
1208
学术分
33
2005/08/31注册,3天20时前活动

科创消防局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