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方法
12112006/05/27科学技术学 IP:四川
这篇文章是在淮安市疾控中心找到的,原文没有任何著作权信息,如果作者看到,请与我联系。 请勿再转载。 [size=5]创新思维与方法(纲要)[/size] 一、 时代呼唤创新 1、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不断创造和创新的历史 文明史历程 技术进步与工具发展 网络 2、 国家——科技——人才——思维 英国——德国——美国 杨振宁预言 3、 创新是振兴中华的灵魂 二、创造、创新和创新思维 1、创造的涵义与特征 2、创新的涵义与特征 3、创新思维的涵义与特征 思维训练题 三 、 创新方法举例 1信息交合法 2、检核表法 创造与创新两个概念在特征上都有独创、新颖的共同之处,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又有一定区别。“创造”一词是带有根源性含义的概念,英文为create,最早是由拉丁语“creare”一词派生而来,其大意是指创造、创建、生产、造成。它与另一个拉丁词"crescere”(成长)的词义相近。在《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上帝在一切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创造了天和地。因而,从词源上看,“创造”一词的大意是: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东西的一种活动。 在新兴的《创造学》研究中,人们由于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因而对“创造”概念的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以主体自身为参照系来下定义,例如,德国学者米德(M.Mead)认为:“当一个人自己想出、做出或发明了一样新东西,就可以说他完成了一次创造性行动。这样看来,一个20世纪的儿童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勾、股边的平方之和等于弦边的平方,那么他也就完成了一次跟毕达哥拉斯一样的创造性行动,尽管这个发现的结果对于文化传统来说等于零,因为这句话早已是几何学的组成部分了”。 有人则从创造的特征、结构和社会形式来下定义,例如,德雷夫达尔(J.E,Drevdahl)认为创造“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结果的能力,而这些思维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是产生它们的人事先所不知的。它有可能是想象力或者是一种不只限于概括的思想综合。创造力本身包括根据已知信息重新组合新系统的能力,还包括把已知的关系运用到新场合中建立新型关系的能力。创造的产品尽管小一定能直接利用,也无须尽善尽美,但是,创造性活动必须是有目的和目标明确的,而不是无益的、幻想般的。可以设想它是一种艺术的、文学的或科学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实施的技术设计或方式方法”。 有人则从发散思维与信息的关系来下定义。申克一丹齐格(XXXXhenk—Danzinger)认为创造是依据最低限度的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将为数不足的信息资料,通过发散思维作出合乎实际的描写和判断,具有预见性。 有的定义则侧重于创造的目的,强调它是为了“寻求真理”的一项新的脑力和科学劳动,而不是以效果和实用性为目的科学活动,“所以重要的是让一系列的大学研究室去探讨寻求真理的范畴和方法”(德国学者托伦斯)。 还有的定义从创造的社会作用出发,把创造看作是理智地改变现行社会规范的发动机:“创造力是揭示新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是理智地改变现行规范的能力,使用创造力,可使问题在社会现实中得以普遍解决”(德国学者沃尔施勒格)。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描述了创造的思维特征,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以及心理构图能力、思维转换能力和评价能力。 我国创造力研究专家翟立原把创造看作是一种以寻求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建立在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等诸多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更高的综合能力。 以上对“创造”的见解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又都是围绕创造产生的本质特性提出来的,无论是个体创造,群体创造还是社会创造,概而言之,都必须在思想观念、行为操作和实物产品三个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是独特性和新颖性,即面对现存世界表现出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地解决问题。 其次,必须具有超越性和突破性,即对现存世界的思考和改造必须具有质的飞跃,具有中断性的推进作用。再次,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预期性,即在思想观念上必须具有先导作用,预示现存事物发展趋势,指导实践的行动结果能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 最后,必须具有真理性和价值性,即创造活动及其后果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客观规律,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总之,创造是人类能动性活动的 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首次获取前所未有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的科学活动。 “创新”从词意上看可以理解为改革、革新、更新。相当于英语中的“innovation”这个词。现代社会已经积累下来的创造性的科学知识和物质成果,又岂是古语所说汗牛充栋所能描写于万一。对于各个不同的领域要想有所前进,都必须首先充分掌握本领域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活动,这就需要创新。创造与创新在本质特征上是一致的,但在其外延的包容性和内涵的深刻性上有度的差别。“创造”具有原创性意义,因而能划人“创造”范畴的活动面较窄,而“创新”则可以看作是二度创造,表现为以特定范围和群体为参照系的“新关系”的发现,并按新关系去实现其价值,是对创造概念的广义的应用性理解。因而可以纳入"创新”范畴的活动面很宽泛。创新作为一种理论最初是经济学的议题,有其特定的内涵,不是常识意义上的“抛弃旧的,创造新的”的简单缩写。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创新”,概念,其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只有经过这种创新,才能导致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按照相关系统分类法,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社会创新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管理制度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技术创新造就了新的生产力,其结果必然导致各种支持和激励技术创新行动的管理制度体系的创新和完善。首先,技术创新离不开管理制度,只能在一定的管理制度选择集合的约束下进行,要真正完整地实现技术创新行动及其社会和经济功能,企业必须选择适合先进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规则的组合实施制度,其次,技术创新本身的“新组合”要求和性质必然导致相关的管理制度创新,即使是运用从外界引进的技术创新成果,也要求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相适应。否则,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和运用就会受到阻碍,甚至被扼杀。 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容从微观层面上看,主要指企业的管理制度、产权激励制度、收益核算制度等等;从宏观层面上看,主要指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即国家创新体系。伴随着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微观新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价值观念等在社会制度体系中的不断渗透和生长,伴随着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诱导,将会逐步推动整个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完成。1987年弗里曼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由公共和私有的各个部门与机构组成的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动力的网络系统。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旨在经济地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它为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所以及中介机构之间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建设性地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 此外,管理创新的内容还应当包括主体创新的问题。这是探讨创新活动的题中文意,因为任何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主体。继熊彼特之后德鲁克(P.F.Drucker)对创新主体做过重点研究。他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50年,美国和德国同停滞的英国和法国在技术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同,而造成其经济差异的惟一因素是企业家。麦迪克(M.久Maideque)、平肖第三<G.PinchotⅡ)等人对创新成功的企业进行分析,并把创新主体具体化为具有丰富的想象 力、勇于承担风险、善于破坏限制创新的旧体制、力图创业开拓,富有管理能力、肯负责任的诸角色的特定组合。我国的张刚则在概括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组合技术创新主体”的概念。他认为,创新主体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由多元要素组成的系统。各要素在创新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创新规模和创新发生的部门、行业的不同而不同,从而使多元组合创新主体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创新活动的首要因素,其素质能力的组合状况直接制约创新活动的进行和成效。因而要有效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的深入展开,就必须采取科学民主的管理手段,实现创新主体的最佳组合。 第二,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先导。技术创新要以科学业已积累的知识(当然也包括来自于生产经验和技术学习曲线效应的累积)为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生产方式中,高科技已经取得了生产的支配地位,如果没有建立在科学背景知识上的研究性劳动,没有知识的进步,那么也就难有技术创新的发展。例如,回顾一下集成电路技术被一代一代持续创新的历史,就不难看到其背后科学知识创新所起的强有力的先导作用。因而,知识创新理所当然成了技术创新的龙头老大。1993年美国著名的战略研究家麻省恩图维咨询公司总裁德伯拉·爱弥顿在《知识创新:共同的语言》一文中首次提出知识创新的概念,意指通过新思想理论的产生、深化、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并使之应用到产品(服务)中去,促使企业成功,国家经济活力增强,社会取得进步。知识创新的成果表现为提供关于新事物的判断,对于经验事实的新说明、对经验定律的新解释以及对理论危机的化解。科技知识的继承和创新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研究与发展(R?/?///????/////D),它在知识创新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教育,它为知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第三,教育创新。现代教育应当是教研产相结合的有机系统,它是为各类创新培养后备军的演兵场和提供创新人才的“蓄水池”。科技知识的创新、扩散和使用都离不开具有现代知识的人,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也无不需要与之有关的现代知识,因而教育在现代就有了崭新的含义,高等学校不仅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摇篮,有了创新人才才能使创新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得以成为现实的力量。因此,教育创新呼之而出。它从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原理出发,运用现代教育观念,采取科学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性品格,使学生摆脱传统守成教育的负效应,不再成为消极储存知识的 “记忆仓库”,不再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而成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创新的主体,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各类创新对后备人才的需求。 第四,文化艺术创新。各类创新都离不开特定文化背景的支持。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文化特指精神财富。根据思维的特点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为主的文化活动,如科学技术活动等,另一类则是以非理性的形象思维方式为主的文化活动,即文艺活动。两者是相反相成的。艺术思维方式可以帮助科技创新插上想象的翅膀,科技创新则可以为文艺创新提供创新工具,井为自身找到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技术创新本身就是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产生文化创新的示范效应,同时也是推动其他社会文化领域发生变迁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既表现在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对文艺创新的推动上。技术创新帮助艺术创作打破常规的羁绊,为艺术种类的创新、表演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材料、新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为艺术内容的创新打开了绚丽多彩的大门,并且为拓展和激发艺术家创新的灵感和现代审美追求提供了一个难以穷尽的神奇而又陌生的空间。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无比美妙的电子音乐,卡拉OK等新的文化娱乐方式应运而生;嗓音医学科学的发展促使声乐教育中创立了林俊卿“咽音”练声法;声电光磁应用于舞台,大大拓展了舞台美术表现的手段,也突破了表演艺术的时空限制;光学和色彩学的研究产生了印象派绘画艺术;丙烯材料的出现导致“丙烯画’’的产生;蔡文颖创作的“动感艺术”“雕塑”是利用电子器件所为,他使用的一切材料、方法和思想均得益于科技创新……。总之,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创新类型虽然在内容、对象、手段上各有不同,但在运用创造性思维规律和方法上则是相通的。 创新的具体方法自从美国的奥斯本首创“智力激励法”以来已有300多种,而且新的创新方法还在不断涌现,为了能够便捷正确地掌握运用各种创新技法推动日常的创新活动,也有必要对创新的具体方法进行分类。目前国内对创新方法有多种分类,有的将创新方法分为七类:①哲理辩证方法;②科学模拟方法;③系统性方法;(4)技术性方法;⑤普及性方法;⑥艺术性方法;⑦参数性方法。这种分类法似乎把创新方法都包罗无遗了,但由于其分类标准不统一,各类可以相互兼容,因而各类创新方法的本质特征无法区分清楚。有的则把创新方法分为两大类,即根据人们创造活动的思维方式分为扩散型和收敛型两类。这种分类方法能够从总体上把大多数创新方法按思维特征区分开来,但在创新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扩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是相互依赖,交替进行的。收敛性思维要以扩散性思维为前提,扩散性思维的成果必须通过收敛性思维来达到实现创造、解决问题的目的。两者互相渗透,有时以扩散性思维为主,着重打开思路,向各个不同方向去想象,去思考,提出各种方案,同时又运用收敛性思维,以集中解决问题;有时又以收敛性思维为主,对原有的各种信息、设想进行加工整理,集中提出最佳设想、方案,同时也离不开扩散性思维去想象。因此更确切地说,在实际的分类操作中可以具体分为想象型创造方法和分析综合型创造方法两大类。 所谓想象型创造方法,就是主要运用扩散型思维,围绕创造发明的对象、目标,开阔思路,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去探索,提出各种创造性设想的方法。它包括集思广益法、联想法、类比法、模仿法、逆向思维法、检核表法等等。 所谓分析综合型创造方法,就是主要运用收敛型思维收集相关问题的各种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目标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寻找出理想的新组合、新方案,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包括排列法、分析法、系统法、离散法以及情报利用法等等。 从宏观的哲学层次来看创新方法,还有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归纳和演绎辩证统一的方法等等也是进行重大的创新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创造力是由拉丁语"creare”一词派生来的,在英语中,创造力是"creative power”,它是指在原来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产生出新东西的能力,即创造的能力。 关于创造力的概念,由于目前尚缺乏完整的科学的研究,因此,人们只是从心理、思维、过程等不同角度对创造力下了不同的定义,尚无公认的、较恰当的定义。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创造力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其特殊性表现在人们通过创造力的作用,在实践中以知识为基础,凭借个性品质,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新颖而独特地解决问题,生发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或新成果。由此,可以简单地说,创造力是人们在新颖而独特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思维以及技术的能力。 30 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把创造力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即“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指所产生的成果对于全社会、全人类而言是首创的;后者是指所产生的成果只对创造者自身而言是新的。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产生于公元前的古希腊,在那时候的西方世界是首创。《周髀算经》中的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对直角三角形这一特性记录的书,那还是在西汉以前的事,在那时候的东方世界也是首创。在当今世界,勾股定理尽管为大众所熟知,可是,如果有人能独立研究出同样的定理,对于该人来说,也算是创造。不过,它不属于“特殊才能的创造力”,而只能属于“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的涵义与特点 1.创建性思维的涵义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一般地说,创造性思维是指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但是在具体揭示它的涵义时,创造学研究者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义。由于人类的创造活动是非常复杂的活动,在整个创造活动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设想、构思,也有一般的思维活动,它们同存在于某一创造活动之中。虽然,人的思维活动往往具有创造性,但是不能说创造活动中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否则就是把一切思维都看成是创造性思维了。 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强调思维中的创造性成分。据此,创造性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产生的、具有较高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存在于重大技术发明、新理论的创建、新观念的形成等探索未知领域的认识过程中,仅为少数天才、能人所具有,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具体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这是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的。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广义的创造性思维基础之上,并包容于广义的创造性思维之中,一般讲开发思维的创造力,都是讲广义的创造性思维力的开发。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在人的心理活动高水平上实现的、由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思维。它没有固定的形式,而存在于多种思维形式之中,不仅存在于想象、灵感及潜意识活动之中,还普遍存在于联想、直觉、类比、借鉴、中介、引伸、简化、扩充、归纳、分析、抽象、概括、模拟、替代等思维方法之中,存在于特殊与普遍、个别与一般、简单与复杂、定性与定量等转换变通的方式之中。 创造性思维是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决不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也决不是只有少数天才人物才具有的。至今虽然难以给创造性思维下一个严密的定义,但是可以这样表述:创造性思维是存在于多种思维形式之中,新颖独特的、产生新成果的综合性思维活动。 2.创造性思维产生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突破性创新,它以一般思维作基础,在解决疑难问题时,表现出一种思维突破。如突破一般性思维的常规惯例;突破已有的陈腐观念和陈旧的理论框架;突破科学上未知王国的层层设防。倘若不具备这种突破性的思维,就算不上是创造性思维。而且这种思维的突破又必须与创新紧密相联,经过思维的创新,能够给出新概念、新判断、新假说、新思想,开辟新领域,提出新方法,开发出新产品等等。 就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表现形式而言,创造性思维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突发性。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突然的,在出其不意的刹那间,以飞跃的姿态出现,而难以预料和控制。如数学家高斯为证明一条原理,几年时间也没有解决,但在自己未注意时,一下子解开了,他说:“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导线把我原先的知识和使我成功的东西连接起来了。”创造性思维的这种突发性特点,表面看是非常神秘的,事实上是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这种偶然的突发性背后有其必然性的规律支配着。科学家赫尔姆霍兹说过:在对问题作了各方面的研究之后,“巧妙的设想不费吹灰之力意外地到来。”周恩来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没有长期积累,也就无所谓偶然得之,偶然得之是建立在长期积累这个基础之上的,长期实践和积累,使偶然得之具有了产生的必然性。 (2)触发性。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的是受到某种外界条件的触动和启发,即由意外的事件导致的。导致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这种意外事件,就是机遇。机遇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起着催化的作用。在科学史上由于机遇的启发而作出重大发现、惊人创造的轶闻趣事举不胜举。例如,我国生物学家朱洗提出将印度蓖麻蚕与中国野蚕杂交的设想,并经过两年实验研究,战胜了引进印度蚕的种种困难。在进一步选择中国蚕与之杂交时,却屡遭失败,实验组的同志都为之愁眉不展。在一个夏夜,正当他们于实验室中围桌而坐,相对无言地思考时,机遇来了:灯光引进一只飞蛾,一只野蚕蛾。朱洗教授一眼就认出这是椿蚕蛾,并联想到古书上有关“椿绸’’的记载,他发现这种在我国分布很广的椿蚕竟是非常理想的杂交对象。问 题就这样简单地得到解决。创造性思维的触发因素是促使事物转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对创造性思维的出现起着导火线的作用。当然,并非存在触发创造机遇的外部条件就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机遇不是守株待兔的结果,而是积极实践的产物。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把握创造性思维的触发性特点,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机遇。 (3)反常性。创造性思维常以不合逻辑和违反常规的形式出现。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突破了一般逻辑思维和通常实践经验的局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往后充其量只需作些修补工作。可是这时出现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之间的尖锐矛盾。许多迷恋于牛顿体系的物理学家企图用抛弃相对论的办法来解决这一悖论而陷入了歧途。爱因斯坦则不然,他经过十年的沉思,“终于领悟到时间是可疑的。”他说:“只要时间的绝对性或同时性的绝对性这条公理不知不觉地留在意识里,那么任何想要令人满意地澄清这个悖论的尝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他大胆地破除时间均匀流逝、绝对不变的合乎人们常识的旧观念,由此出发,终于创立了相对论,并对量子论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反常性就在于敢于冲破已成为人们常识的旧概念的束缚,而用新概念取而代之。但是,反常性不是随意去反对常识性的认识,不是怀疑一切。例如,如果你去怀疑能量守恒定律,异想天开地去发明什么“永动机”,那只能是自找烦恼了。 3.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慧表现最集中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它使人类突破各种框框,在一切领域开创新的局面。同习惯性思维相比较,创造性思维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新颖性。创造性思维无论在思路的选择上,还是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都具有独特之处,具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具有首创性、开拓性。它能突破一般逻辑和通常实践经验的局限,常以不合逻辑和违反常规的形式出现。例如,你回答一个问题,很有道理但又与众不同,就说明你的回答有创见;你写一篇文章,如果立意新颖、奇特,表达有条有理,那么就是创造之作。 (2)灵活性。创造性思维虽然也有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可循,但对一个具体创造过程来说,并没有固定的框架,可以从一个思路迅速地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能多方位地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随时修正变更。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思路开阔,不受传统的思想、观念、习惯、评价的束缚,敢于从新角度去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同一问题会有多种设想;一方受阻,就会转向另一方;已经获得成功,也不满足,设法寻求更佳的答案;不循序渐进,保持较大的思想跨度。 (3)流畅性。这是对思维速度的评价,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特征。所谓“思如潮涌”,是形容思维敏捷的科学家的风格面貌。所谓“一气呵成”,是说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创作速度,指挥员在战场上发现战局发生变化,马上作出变更作战计划的决断,表明该指挥员的创造能力甚高。一个人思维流畅,他思考的量就大,成功的可能性就高。思维流畅的人善于“由此及彼”地连动思考,善于横向连动,进行联想;善于纵向连动,深入探索;亦善于逆向连动,由果导因。 (4)综合性。创造性思维要能创造出新成果,就必须在前人已获得的成果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也就是必须高度综合利用前人的成果,才能有新的突破。而综合利用前人的成果,就看他的思维综合能力。比如,智慧杂交能力,即综合利用大量事实、概念和材料,进行概括整理,形成科学理论;辩证思维能力,即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在上述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特征中,新颖性是一切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主要的标志。灵活性是由新颖性引伸出来的思维品质,流畅性是灵活性的具体表现,综合性则是创造性思维的概括。 三、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也不是一两种思维形式综合的结果,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晶,是人们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革新、文艺创作及其他各种创造性活动时的思维活动的总称,是对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综合运用。 (1)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和现象,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逻辑思维起主要作用,现象的观察、描述和概括也主要靠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始终都贯穿逻辑思维。概念的形成、方案的选择及结论的叙述都是逻辑思维起作用。只有成果被解释成符号逻辑的东西,才能为人们所接受,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 非逻辑思维则起着承启转合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的内容,有一些无法用逻辑推理获得,那是因为缺乏推理的基础。运用非逻辑思维,诸如想象、联想、直觉、灵感等,激发出新的思维,常常使创造活动获得成功。因此,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共同结合的产物。 (2)创造性思维是量变和质变、渐进和飞跃的统一。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判断人们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创造性思维概念本身就是量变和质变的产物,而创造思维过程也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解决一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当量的积累到一定的阶段,产生质的飞跃,就能获得创造的成功。 (3)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 进行创造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就要集中。有了问题就要去解决它,这就要想办法,此时就需要扩散,通过扩散性思维,提出多种办法(或方案),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又要经过再一次集中,从多种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扩散度高,集中性好,问题就解决得好。当然,一个创造活动,往往要经过多次扩散、集中。所以,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 (4)创造性思维是潜意识和显意识过程的统一。 潜意识是指人们长期积累起来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平时不显露的、不自不觉的。在科学创造和文艺创作中的“预感”、“直觉”、“灵感”等大都是潜意识发挥作用的结果。尽管潜意识在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许多绝妙的构思在潜意识中孕育,但潜意识必须闪现出来,成为显意识,并为显意识所同化和变形,才能产生新思想。 (5)创造性思维又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互补。 任何一门学科或一项技术的产生都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综合产物。一些最基本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异中求同创造起来的,物理学就是多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仔细观察研究了各种物理现象而总结出来的;而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则又是在那些最基本的学科基础上求异而创建起来的。每一门学科的完善,也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果不能异中求同,这门学科就不能发展‘如果不能同中求异,则不能突破旧的规范,也阻碍该学科前进。 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互相补充的两个方面。 人们在研究、解决问题时,一般都用原有理论、方法去解释新现象、解决新问题。如果用旧理论、老方法不能解决时,则另辟蹊径,寻找新方法,扩展旧理论,或者从根本上抛弃旧理论,创立新学说。也就是说,人们先去求同,在不得已时,再去求异。这也是遵循情感阻力 的最小原则! 53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机制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思维,它存在于多种思维形式之中,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它又有共同的一般的机制。这就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 一、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涵义及特点 扩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它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办法。这种思考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它允许对引起思考的问题标新立异,可以“海阔天空”,“异想天开”,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这是一种开发性的思维。 美国吉尔福特学派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扩散思维。吉尔福特说,扩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背异、求异)”其模式是由一到多。例如,砖头有什么用途?围绕砖头的用途,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回答: 可以用来造房子、砌墙、铺地、造桥…… 可以用作武器,打狗、打坏人…… 可以用作压纸张; 可以用作锤子敲打钉子; 可以用来磨刀; 可以用来垫桌腿; 吉尔福特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问题提出的方案越多、越新鲜,就说明他的扩散思维能力越强。 有的教师曾经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扩散思维方式列举茶杯的用途。有个学生在5分钟内写出了茶杯的20余种用途:装水、装酒、装醋、装味精、装酱油、装盐、放糖、盛墨水、装沙子、装米、装酱菜、装颜料、装茶叶、装药…… 这个学生有扩散思维能力,但他的扩散度不大,因为他虽然列举了20余种茶杯的用途,但归纳起来,只是列出了茶杯的一个用途:放东西。其思维并没有真正放开,仅在一个方向上延伸。 另一个学生在5分钟内写出了茶杯的如下用途: 作容器,放各种东西; 作武器,砸小偷; 作装饰品,美化橱柜; 作礼品,赠送他人; 作模特,供人绘画; 作道具,演戏、拍电视用; 作花盆,养水仙花。 从中不难看出,这个学生虽然只说了茶杯的七个用途,但是他的思路已经放开,其扩散思维能力较强。 扩散思维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变通性。思考变化多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易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因而能够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第二,独特性。这种独特的功能表现为对事物有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第三,流畅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反应迅速,善于进行联想。 当然,扩散思维的这些特点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关联。只有流畅,才有变通;只有流畅且变通,才能产生出独特的思想。 集中思维又称收敛思维,它是从众多的信息中引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大家认为满意的答案。也就是说,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点,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创造性的集中思维也有三个特点:第一,方向性。扩散思维比较自由活泼,可以多角度、多方向进行。但集中思维总是要向着一个方向进行,要服从于一定的目标。在写论文时,就要围绕一个中心,通过各个论据对论点进行沦证。对一项发明,必须围绕它的目标,搜集各种资料,采取各种方法,来达到目标。其方向性都是很明显的。 第二,依存性。集中思维必须依赖各种信息。没有已知的信息,就无法综合,集中思维就失去了基础。可见,集中思维依存于扩散思维,依存于扩散思维提供的各种信息、数据、方案或设想。 第三,独创性。集中思维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前人已得出来的,并不具有独创性。因此,创造性的集中思维必须以独创性为前提。当然,对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其独创性是相对的。 集中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二、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相反相成的。在创造过程中,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创造性成果。也就是说,只有借助扩散思维,才能广泛发散,自由联想,提出多种有价值的设想或方案,为创造发明提供条件。同时,又必须依靠集中思维,对各种设想或方案进行筛选和整合,才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完成创造活动。因此,任何一个创造活动的全过程,都是经过从扩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扩散思维,多次循环往复,直到解决问题。 例如,“过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一般先进行扩散思考:架桥、筑坝、打隧道、摆渡、泅水、绕道上游、乘直升飞机、乘气球漂过去等等。然后进行集中思考,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比如说架桥。至此,问题并没有解决,还要进行第二次扩散思考:架什么样的桥?木 桥、铁桥、水泥桥还是石桥?再进行第二次集中思考,选择适合于当时当地的方案,比如说架水泥桥。此时,问题仍没有解决,还要进行第三次扩散思考:这水泥桥架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在乡政府门口、集市附近,还是靠近中心小学?再进行第三次集中。接着进行第四次扩散:桥的跨度、高度、式样等应该如何?然后在多种设计图纸中选择最佳方案。但这只是纸上的东西,要把桥造好,还有各种材料的购取、施工队伍、建桥期跟、建桥费用等。所有这些无不采用扩散一集中一再扩散一再集中的多次循环,才能解决。 因此,在创造活动中,我们既要充分重视思维的扩散性,又要善于进行集中思维,做到扩散度高,集中性好,才能提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思维协调的动态过程,它因创造课题的性质、类型、创造主体和客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就一般情况而言,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这时主要是搜集与创造性课题有关的资料,获取并储存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系统而严密的思考,寻找问题的症结。这需要要思维视野广阔,洞察能力损,善于全面面深刻的分析。 第二,酝酿阶段。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最佳途径、实验手段和方法。这时主要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在头脑中不断反复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需要克服思维定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多种方案。同时需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高度统一,需要个体智能和群体智能的高度结合,需要显思维能力和潜思维能力的高度聚焦。 第三,顿悟突破阶段。这时主要是对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深入的思考、反复的比较。当思考进入百思不解的状态,往往会豁然开朗,以顿悟的形式,实现重点突破,使问题迎刃而解。顿悟突破不仅需要周密的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需要非逻辑思维,发挥想象、直觉、灵感等思维效力。 第四,验证完善阶段。这时主要是把前一阶段产生的思想火化,通过整理、验证、修正和完善,形成较完善的观念、较规范的理论,或者创造出新的产品和作品,使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转化为现实。这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综合,需要全面的归纳和演释,需要实践的检验与修正。 创造性思维各阶段的划分,只是大致地反映了它的结构。实际上,各个阶段很难截然分开。它们常常相互渗透,如在验证完善阶段,仍需继续搜集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加工,达到问题的完善解决。 从事创造活动,还必须克服阻碍创造的各种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主要是各种思维定势。 一、思维定势概述 在有关科学史的著作上都记载是法国的拉瓦锡第一个发现了氧气。但是,实际上第一个发现氧气的并不是拉瓦锡,而是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在氧化说创立前,化学领域习惯用燃素说解释燃烧现象。这种学说认为物体之所以燃烧,因为物体内部含有燃素,当物体燃烧时,燃素从物体内逸出,发出光和热。普利斯特列坚信燃素说。1774年,他用聚光镜对氧化汞加热,搜集到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物体燃烧得更旺。他把老鼠放在这种气体里,发现老鼠过得很舒服。后来,他自己吸了这种气体,好长时间身心一直十分畅快。这实际上是发现了氧气。但是,由于普利斯特列摆脱不了燃素说的框框,因此他把这种气体称为“无燃素气体”。不久普利斯特列去法国见到了拉瓦锡,就把自己的实验告诉拉瓦锡。拉瓦锡是一位具有创新意识的化学家,他很早就发现了燃素说的矛盾。普利斯特列的实验立即引起了拉瓦锡的注意,他重复了同样的实验,经过研究,发现从氧化汞中放出的是氧气,进而创立了氧化说,推翻了燃素说,在化学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普利斯特列是现代化学之父,他已经摸触到氧气,却又被它溜走了。这等于说,他制出了一批砖瓦,而用这些砖瓦建造大厦的却是拉瓦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对传统观念有着思维定势,难于突破旧框框。而拉瓦锡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实现了创造。 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学上的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定势”。心理定势这一现象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在1889年最早提出。所谓思维定势,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存在于人脑中的认知框架。当人们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时,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惯性轨道,以后遇到同类或相似问题,思维活动便会自然而然地沿着已形成的惯性轨道向前滑行。也就是说,先前形成的思维模式会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的思维活动。例如,让人连续lo一15次感知两个大小不同的球以后,再让他看两个大小相等的球时,他也会感知为不相等。这种在反复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时所形成的定型化的思维模式,就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于人们思考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当我们处理日常事务和一般性问题时,不必通过一番摸索、试探的思考步骤,可以按照原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思考的效率。许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常常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既准又快地使问题得到完满解决,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大量的思考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思维定势。同样,在学习生活中,思维定势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准确而迅速地理解和解答问题。因此,有人曾说过,人们每天所遇到的90%以上的问题都是靠思维定势解决的。 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维。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时,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我们形成新观念、新设想,妨碍我们吸收新知识。法国生物学家曾经说过,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就是说,已知的科学知识既是引导人们探求新知识的指南,也可能成为妨碍人们创新的障碍。因此,为了实现创新,必须突破思维定势,也就是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实事求是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和经营管理中的大量事实说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并不是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而是没有人想到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一旦突破思维定势,转变观念提出新设想、新方案,问题就容易解决。 二次大战后,美国和前苏联都已具备了把火箭送上天的物质、技术条件。相比之下,美国在这方面的实力比前苏联更强。但双方都不能使火箭摆脱地心的引力,不能把人造卫星送上运行轨道。为了增加火箭的推动力,传统的办法是增加所串联的火箭的数量。美苏两国专家各自尽力设法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火箭的数量,但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后来前苏联的一位青年科学家,摆脱了不断增加串联火箭的旧思路,提出新设想:只串联上面的两个火箭,下面的火箭改为用20个发动机并联。经过研究和试验,终于使火箭的推动力达到足以摆脱地心引力的程度。从而在1957年,前苏联抢在美国之前,首先将人造卫星送上蓝天。 1952年前后,各类电风扇的颜色都是千篇一律的黑色,大家一直习以为常。当时,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的电风扇大量积压,公司为打开销路,熬费苦心,进展不大。有一天,一位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于是,公司把黑色改为浅兰色。结果,浅兰色电风扇引起了一阵狂购热潮。从此,电风扇就由黑色改为多种颜色。 二、思维定势的弱化训练 思维定势是长期形成的,它具有强大的惯性。因此,克服思维定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强弱化训练,加以排除。对创新思维影响较普遍的思维定势有权威定势、从众定势、惟经验定势、惟书本定势、非理性定势等几种。 1.权威定势的排除 在有人群的地方总会有权威。权威可以指导人们思维活动,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因此,尊祟权威,运用权威的言论来论证自己思维的正确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对权威的尊崇演变为神化和迷信,并形成权威定势,凡事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加思索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那么将严重阻碍创新思维。有些人之所以迷信权威,在于他不了解任何权威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任何权威只是某专业领域的权威。一个人即使绝顶聪明,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更不可能什么都精,他只能通晓狭窄领域的知识,只能是这种领域的权威。离开了这种领域,不仅不是权威,而且可能一窍不通。权威还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权威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光辉,在某一地域的权威不一定适合于其他地域。因此,人们在引 用权威论点时必须考虑到权威的局限性。 同时,还应看到,有时权威的产生非常微妙,在不少领域被公认的权威是由舆论炒作出来的,其实并不是权威。即使是一位真正的权威,还必须看他发表的权威意见是否与他自身利益有关。在广告中,一位医药专家由于收取了厂商的巨额费用,对某营养晶的评价就容易失去权威性。在科研课题或产品鉴定中,假如权威们得到好吃好喝好拿的优厚款待,鉴定结果是否有足够的权威性亦值得怀疑。 2.从众定势的排除 “从众定势”是思维定势的一种重要表现。“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随大流。在“从众定势”指导下,别人怎样想、怎样做,自己也这样想,这样做。“从众定势”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常常可以避免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因此在传 统社会中不断被强化,具有强烈的稳固性。一个从众定势较弱的人,如果发表了与众不同的意见,常常会遭到嘲笑,被斥之为“不合群”“古怪”“傻子”,甚至会受到不应有的惩罚。 从众定势有一定的作用。它有利于惯常思维,有利于群体一致的行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它是不利于解放思想,不利于独立思考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坚持真理、发展真理。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必须弱化从众定势,排除从众定势。 创新思维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观念,敢于提出崭新的观念、思想。须知,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新观念、新思想总是由少数人首先提出来的。通过少数人坚持真理,同多数人的传统的陈旧观念展开争辩、斗争,才使真理越辩越明,逐渐为多数人所承认。因此,在学术领域,在科学技术领域,必须提倡独立思考,培养自由思考的氛围。要创新,就要在实践中锻炼敢于“反潮流”的胆量,面对众人的嘲笑、指责和不屑一顾,你应该平心静气地辩解,尽力说服他人,让多数人承认你的新观念中有可取之处,接受你的创新观念。应该相信,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会逐渐克服从众定势,促进创新思维的。 3.惟经验定势的排除 经验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凭借经验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特别是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难题,常常靠丰富的经验才能解决。在大海航行的轮船,如果船长和水手具有丰富的经验,在风云突变的气候条件下可以确保平安。但是,经验有其局限性,它具有时空狭隘性和主体狭隘性,光凭经验难于处理各种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既不排除经验,但又不惟经验定势,而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增长见识,这样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了淡化惟经验定势,在日常生活中,须经常训练逆经验而思,逆经验而动,克服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反应模式。你可以经常思考一些超经验的现象,如汽车大大超过高速公路的限速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当你乘坐汽车在野生动物园参观走下汽车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你也可以做一些与日常经验相反的动作,当听到门铃时不是习惯成自然马上去开门,而是问清了来人再慢慢开门;考试复习书本内容时不是先看前面部分再看后面部分,而是 相反看。试试有时违反经验能不能做好某件事。 4.惟书本定势的排除。 书本知识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人类经验和体悟的结晶。它能指引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了书本,人们能够很方便地把自己的观念、知识和价值体系传递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使后代人不必事事直接体验,可通过书本掌握前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超过前人。但是,书本知识也会给人们带来麻烦。且不说书本中会有错误的知识,即使正确的书本知识,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经过抽象和概括等头脑思维加工过的理性的东西,它同活生生的客观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懂得这个道理,把书本的理沦与客观的实际相结合,就会产生有利的结果。否则,死读书本知识,企图用书本知识剪裁现实,其结果是可悲的,正好像背熟游泳书,就想跳下水池也能游泳,这是办不到的,弄不好还会淹死。为什么有的“饱学之士”,虽然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但是他们不能动手,不会处世,想不出点子,解决不了问题,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现实生活中,书读得多的人,遇事束手无策,书读得不多的人,却思维敏捷,创意不断,信手解决难题,这是常见的。 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般说来,每个人都要接受正规教育,要多读书,掌握专业知识。然而,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所受正规教育越多,书本知识越多,他的思维受书本知识束缚的可能性越大。为了克服惟书本定势,促进创新思维,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实践活动,多思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差距,遇到问题不要先从书本上寻找答案,而应该从实际出发,从现代生活中寻找多种答案,甚至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设想多种答案。 5.非理性定势的排除 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相结合的动物,这是人和一般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人常常使用理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人在日常生活中又常常受到感情、欲望、情绪、潜意识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非理性因素同理性相结合常常能导致创新。但是,还应看到,非理性因素也会蒙蔽人们的理性眼光,使之失去正常的思维判断力,不利于人们创新。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学一些逻辑知识,锻炼、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遇事要按一定的规范,有序地去办,不要受主观情感、欲望、情绪的左右。当你经历了一场非理性的冲击后,比如与别人吵了一架后,当晚要平心静气地用理性反思一下自己的得失,找出导致非理性的原因。最好能用日记把思考过程记下来。这样,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减弱非理性定势,提高思维质量,促进创新思维。 第四节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又称反向思维法,它是从常规思考解决问题的反面来探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 人们思考问题,往往按照以往经验,因袭老方法,或者按照事物的先后顺序进行“正向思维”。这种“正向思维”可以解决不少问题,然而继续沿着这种思维方式去处理新问题,久而久之,这种思维方式重复次数与稳定性成正比,即重复次数越多,其稳定性越强,这在心理学上叫:“思维定势”。历史上有些名流学者、专家权威就因为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从而不自觉地因循守旧,窒息了自己的创造才能,磨灭了自己的创造力。在物理学史上,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说,提出了能量不连续的新概念,本来可能对原有的经典物理学有新的突破。但是,他受经典物理学所主张的“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思想的束缚,犹豫不决,徘徊不前,整整浪费了十五年,未能在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 提出新的物理思想,相反,爱因斯坦却从普朗克手中接过了量子概念,冲破传统观念,提出与传统观念迥然不同的光量子假说,这就是光既不是微粒,也不是波,而两者的辩证统一,即波粒二象说。因此,在一定情况下,打破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变单维思维为多维思维,或者对被人们视为完美无缺的理论持怀疑态度,常常可以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利用逆向思维法进行创造发明,可以有以下三种具体方法 一、反转型逆向构思法 反转型逆同构思法是常用的、典型的逆向思维法,它是指从已有事物的相反方向通过逆向思维,来引导创造发明构思的方法。前面讲过,在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中,都包含着互相联系的正反两方面,我们通过对事物与现象的反面来思考,常常可以获得创造发明成果。在创造发明过程中运用这种方法大致有三条途径: 一、是结构性反转,就是反映从已有事物的相反结构形式去思考,设想新的技术创造。例如,“用火烧东西,火在东西的什么方位上?”当然在下边!”这是人的思维定势。但是,火能不能在东西的其他方位上?如用凸透镜面把太阳光聚焦来烧东西。日本的夏普就是突破“火在下方的思维定势,开发了烤鱼器,把电热铬镍合金丝装在鱼的上方。这样的结构,不仅同样可达到烧烤鱼的目的,而且即使烤鱼滴油,也不会燃烧冒油。又如,原来设计的住房,每个房间的使用面积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为了在原有面积上有效使用,或者扩大使用面积,就要打破传统的设计思路,变固定隔墙为不固定,变一层为两层。 二、是功能性反转,就是从已有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思考,设想技术创造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日本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井琛大在理发时从镜子可看电视,是反像。由此,他设想制造反画面电视机,不仅可以供理发者看,也可以供病人躺在床上从天花板镜子中看,还可以供乒乓球训练用,右手握拍的乒乓球员可看左手握拍球员的接发球及扣球动作,反之也可借鉴。 三是因果反转,就是指从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的相反方面来思考,设想新的技术创造。1819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由此得到启发,既然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产生电吗?他沿着这条思路,经过多年研究,作了许多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定律创造了人类第一台发电机,由磁产生电。又如丰田汽车公司总经理丰田章一郎曾经说过,他对什么问题都爱“倒过来思考”,例如在他的公司里,打破了从前道工序到后道工序的常规生产流程,而规定后道工序需要的时刻可向前道工序索要所需数量的零件。这样,后道工序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强化了企业的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转换型逆向构思法 转换型逆向构思法是指当某种技术目标或技术创造课题,按习惯性思路,从一个方向上屡攻不下时,可以从另一个方向,或者从相反方向来思考,往往能打开新思路,达到目标,实现创造。古希腊阿基米得揭开“金王冠掺白银之谜”,我国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都采取转换型思维法。这种方法又称为侧向转换法。如在70年代后期,上海第三印刷机械厂周梦荣在解决钻长孔的钻具时,按照常规,用麻花钻钻孔,总是达不到技术要求。这时他想,能不能让麻花钻反方向运转呢?于是他改变钻头的刃口,对钻头稍加改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钻出了达到技术要求的长孔。 转换型构思法的又一种基本形式是所谓“克弱转换法”。这是一种通过寻觅有关事物的弱点,以此作为新的研究瞄准点,从克服弱点方向取得突破,从而导致革新或发明的创造。为了克服汽油燃烧给大自然环境带来污染,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技术专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用于汽车的新能源,有的研究太阳能发动汽车,有的研究开发电动汽车。又如,为了克服自行车链条容易脱落的弱点,我国江西南昌无链自行车厂开发制造用齿轮传动的无链自行车,也是运用了“克弱转换法”。 三、缺点逆用构思法 缺点逆用法和克弱转换法不同,它不是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标,而是巧妙地利用缺点,化弊为利,获得创造。俗话说:“人无完人”。同人一样,自然界的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同时,任何事物矛盾的两方面互相贯通,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缺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优点,废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用之物。因此,只要我们全面地研究事物和现象的各种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其缺点,创造出新技术、新事物,这就是所谓“以毒攻毒”。我们知道,工业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常具有蓝脆性、低湿脆性、氧脆性、晶界腐蚀等缺点。现代科学技术就巧妙地利用这些缺点,制造各种金属粉末。如铜在还原性气体中加热至500℃就会产生氢脆性,我们就利用这一弱点,把铜放在氢气流中,以500—600'C的温度加热1~2小时,得到纯净的极易断裂的铜丝,再将此铜丝放到球磨机中磨几个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就可制得高质量的铜粉。又如,不锈钢本来是用于化学晶装置方面的好材料,但是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发脆易损,这是由于不锈钢中的碳化物在晶界上折出的缘故。传统的补救方法是向不锈钢中添加少量的钼和钛,生成结合得十分牢固的碳化钼和碳化钛等化合物,防止了碳化物或碳在晶界上析出。如果反过来,利用晶界腐蚀,便可以制得不锈钢粉。这就是先制出不含钼和钛的不锈钢,并在适当温度下回火,使其碳化物集于晶界,处于易发生晶界腐蚀的状态,再将处于此状态的不锈钢浸泡于王水(盐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中,仅需几小时,不锈钢就变得易于粉碎。将此状态下的不锈钢用水洗净后再用球磨机磨碎,就可制得具有适当粒度的不锈钢粉末。 检核表法, 英语为checklist technigue,又译为稽核问题表法、检核目录法、核对表法、查表法等。这也是一种激励创造心理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首先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概括出列有一系列问题的检核表。有了检核表,主体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参照表中列出的问题,运用丰富想象力,一个个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创造发明的设想。这种方法虽然很难取得较大的突破性成果,但是它把创新的思路科学化和系统化,可以克服那种漫无边际的、没有目标的乱想,节约创新时间,也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突破旧框框,闯入新境界。检核表法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和场合的创造活动,因此,享有“创造技法之母”的称号。目前,各国创造学家已总结和创造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检核表法,其中最著名、最典型的是美国的奥斯本的检核表法,又称奥斯本法。这种方法应用范围较广,简单易行,行之有效,深受欢迎。而其他检核表法,大都是奥斯本法翻版。 奥斯本检核法见于奥斯本所著的《创造性想象》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75个促进想象的问题。当时,这种方法只作为他智力激励法的一个补充,就是说,当设想小组成员在智力激励会议上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会议主持人可以用这些问题来启发会议参加者想象,往往能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使他们的思路豁然开朗,有助于创造性想象的形成。后来,由于其优点,奥斯本检核法就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而存在。 奥斯本检核法 包括的75个问题,按具体内容可概括成为9组问题: (1)转化:有无新用途?用什么新的方式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它?怎样改进它以适应新的用途?自从玻璃纤维生产出来后,由于其多种多样“新用途”,使纤细的玻璃丝的生产和应用成为一项大工业。至今,玻璃纤维不仅能够用于创造船舶、车辆,而月.将它和塑料的弹性合为一体,生产出了既轻又富有弹性的鱼杆、撑竿跳高杆。尤其是利用其光导性质,生产出光导纤维,广泛运用于先进的光导通讯。现在,玻璃纤维还能运用于艺术,使用光导纤维制作各种彩灯,甚至可以制作具有动态的光导纤维画。 (2)引伸(参考):这个东西和什么东西相类似?是否可以由这个东西想出其他东西?过去有何类似的东西?可不可以模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R.莫特曾任大型航空母舰上的飞机降落指挥官。他的任务主要是在每次飞行后检查并指挥飞机在甲板上降落。然而,在黑夜里,飞机难以看清航标信号,不易降落在甲板上,而如果加强照明,则军舰有暴露给敌人的危险。这时,他想了在纽约万国博览会上看到“紫外线黑光的魔法”,受到启发,于是,他指令所有降落指挥官都穿上带有一种发光物质信号装置的制服。驾驶员借助于紫外线便可以看清信号装置,顺利降落,而敌人什么也看不见。 (3)改变:可否改变一下形状、颜色、音响、气味等等?例如,1898年,H.延康把1500年前后L·德文希发明的平滑圆柱体的滚柱轴承,在圆柱体形状上稍加改进,设计出了新型的锥滚轴承,提高了效率。1955年,世界上有三种行业受到了颜色的巨大影响。首先,由于汽车车身色彩变化使汽车增加了诱惑力,从而汽车的销售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接着一种新的粉红色灯泡也使灯泡市场的销售量剧增;彩色电话机的出现也使电话行业的销售量起死回生。在某些产品上附加放音装置,也一定能提高产品的销量。在美国,有一种电烘衣箱能自动演奏《我多么干渴》(美国著名歌曲)而成为紧俏货。此外,如果给面包等食品包裹上一层充满芳香的包装,一定能对消费者提高诱惑力。总之,许多产品,只要稍加改进,不仅提高质量,而且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引起美感,从而提高销售量。 (4)取代:可否代替?有没有东西取代这个东西,或代替这个东西的一部分、某种成分、某种过程呢?在产品生产中,为了提高质量,或降低成本,常常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东西,用廉价物代替昂贵物,用国产品代替进口品。在电灯发明初期,爱迪生发明的灯泡内部有发黑的趋向。从理论上看,灯泡里除了灯丝再没有任何东西,甚至连空气也不存在。兰米尔博士设法增大灯泡内的真空度,但是灯泡仍然变黑。于是,他设想用某种气体代替真空。他试验了多种气体,并确定氩气非常适合代替真空。同时,他还对灯丝形状稍加改进。这样用氩气和更完善的螺旋灯丝相结合,兰米尔最终获得了一种比真空钨丝灯泡亮两倍的充氩灯泡。又如在机械中用电动代替手动,用液压传动代替齿轮传动,用冲制代替铸制。由此及彼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物体,就是地点、人物以至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互换。如古希腊的阿基米得要证实一顶王冠是否纯金,就将这顶王冠放入水中,测量出水位差,计算出王冠的体积,最后用已知的黄金比重去乘这个体积,便可确定。他就是这样通过水位移动的方法和金属体积测量方法的换算进行概念互换的。 (5)放大:在这件东西上可否增加些什么?可否扩大、夸大?加强一些,高一些,长一些,厚一些,大一些行吗?这是用加法方式提出创造性设想,可以从体积、强度、装置等等多方面来设想。例如,最初的轮胎比较狭窄,后来制造出来了宽轮胎,甚至超宽轮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将一层透明的薄片或其他薄片挤压在两层玻璃中间,可以制成一种防震、防碎或防弹的安全玻璃;加固易破的袜尖和袜跟,可以使袜子耐穿,在牙膏中掺加某种药物材料,可以使牙膏具有防治口腔病的功效。本世纪初,西方钟表公司最初把闹钟改为一声强一声弱的双报鸣威斯敏斯特钟,后来又附加—个能悄悄唤醒沉睡者的闪光装置。如果这个温柔的光线没发挥作用,内部的警铃就会起动。这种多功能的闹钟深受消费者欢迎。有时增加时间,也能提高物品质量,如增加药物在体内生效的时间,生产出长效药。在艺术上,常常使用夸张的手法,增加艺术效果。例如,W·迪斯尼的艺术部分地建立在一种成倍夸张的基础上。在他的一部表现一支乐队的短片中,他依次表现一个提琴手同时拉五把提琴和五个提琴手同时拉一把提琴的情景。这种夸张,就是采取增加变低,变短,变轻,省略,分割,化小行吗?这是用减法方式提出创造性设想。最初的钟只有体积较大的挂钟、台钟和教堂的自鸣钟,后 来瑞士人首先想到把挂钟缩小到可以装在衣袋里的怀表,又进一步缩小到可以戴到手腕上的手表。最初发明的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体积都很大,后来不断创新、逐步小型化、袖珍化。另外,浓缩果子汁引起果料工业的革命;缩短波长,可以制造出能有效杀菌的新型灭菌灯和能烹调食品的微波炉。节省时间同样可以获得创造,如把食品进行极为迅速的冷冻,以便使细胞内部冻结,可以保持新鲜;在高消费的情况下,仍然以廉价商品来满足市场需求,为的是减少资金周转时间;超级市场的发展同样部分地建立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减少一部分零件,可以得到新的产品,把眼镜的两块镜片减为一块,就创造出了安全眼镜;删除轮胎中的内胎有可能消除突然爆裂的现象。把高速运动的物体造成流线型,可 消除“冲击波”的危险:当喷气式飞机达到音速时,由于空气无法在飞行轨道上分开,便被压缩堆积在机翼的前缘,在这个“冲击波”后面,空气的强度足以将飞机粉碎。将一个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也能获得创造,最显著的是把家禽分割为胸脯、大腿和翅膀,卖给顾客,方便了顾客,增加了销售量。 (7)变换:可否重新安排?变换一下顺序、位置、因果关系、速率、时间等行吗?例如,重新变换家具的位置,使其与房间里的其他物品,如家用电器相协调。把汽车的发动机由安装在车头改为安装在车尾,这对旅游客车是很有必要的。在飞机问世初期,螺旋浆安装在头部以牵引机体。后来,喷气式发动机都安装在飞机尾部,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则安装在顶部。这说明对于物体进行重新安排,可以获得创造性设想。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对作息时间、广播节目作重新安排,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把因果倒置过来思考,往往会改变人际关系。很多人给自己找到这样的借口:“人们不喜欢我,所以我才忧郁并易于烦躁。”这的确是一种常见的因果倒置现象。假如这些人努力以热情和客观的意愿与人相处,而不是用阴沉和主观的态度待人接物,其结果完全相反,就会使人们喜欢他们。 (8)颠倒:可否颠倒?把位置、作用、正反、上下颠倒一下行吗?在重新安排中,还可以把传统的安排颠倒过来,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传统的缝衣针的针孔是在针的尾部,而缝纫机的缝纫针孔不是开在针尾,而是开在针尖,才能起到缝纫的作用。建筑物的彩灯不再是安装在表面,而是安装在内层,向上,向外照射,能够更好地照射出高大建筑物的轮廓。衣服的商标不再是缝在衣服里面,而是“别出心裁”地翻出来并缝制在衣服外面,便于被看到,起到广告的作用。在商品、艺术晶展览中,有时不是展览优质商品、优秀作品,而是展览伪劣商品、劣质作品,往往会获得更佳效果。在旅游服务业中,如果旅馆老板不把自己视为老板,而是置身于顾客的位置,通过想象顾客的需求,将会发现一些改进管理的好方法。这在一些服务行业是普遍起作用的方法。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经常这样提出问题:“我的竞争对手为了超过我会做些什么?”就容易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9)组合:可否把物体混合、合成、配合、配套、协调?可否把物体、目的、特性、观念等等组合?组合是实现创造发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把现有科学技术原理、现象、产品或方法进行各种组合,就可能获得不少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产品。例如,美国的著名科学家B·富兰克林考虑到许多老年人由于远视和阅读的需要,必须不断交替更换近视和老光两种眼镜,非常不便,便想到能把两种眼镜合为一副眼镜。于是,他将镜片一分为二,给镜片涂上粘胶后再粘合在一起,上半部用来远视,下半部用于阅读,首创了双焦距镜片,为老年人创造了方便。在现代,常常把某种新的科学技术同各种方法组合起来,如发现超声波技术后,就创造了超声波研磨法、超声波焊接法、超声波切割法、超声波理疗法、超声波洗涤法…… 等等。至于产品之间的组合更是层出不穷,如把电动机同各种机械、工具、玩具组合,把电子计算机同各种机械组合成一种自动机械;把各种类型的机床结合成一部组合机床;把收音机和录音机组合,把照相机和闪光灯组合……等等。 二、提高生产效率的检核目录法 自从奥斯本检核法问世后,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检核目录法,并把这些方法发给职工,或张贴在醒目的地方。下面介绍其中的几种检核目录: 1.通用汽车公司的检核目录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了开发每个职工的创造力工的检核目录如下: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能不能利用其它适合的机械? (2)现在使用的设备有无改进的余地? (3)改变滑板、传递装置等搬运设备的位置或顺序,是否改善操作? (4)为了同时进行各种操作,能不能利用某些特殊的工具或夹具? (5)改变操作顺序能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吗? (6)能不能用更便宜的材料代替目前的材料? (7)改变一下材料的切割方法,能不能更经济地利用材料? (8)能不能使操作安全些? (9)能不能除掉无用的形式? (10)现在的操作能不能更简化? 2.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检核目录 每一个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胜,必须经常不断地研制新产品。为此,许多企业拟定了下列研制新产品用的检核目录: (1)开发什么产品? (2)为什么开发此产品? (3)被用在什么地方? (4)何时使用? (5)谁来使用? (6)起什么作用? (7)成本多大? (8)市场规模多大? (9)竞争形势如何? (10)产品生产周期多长? (11)生产能力怎样? (12)盈利程度如何? 3.降低成本的检核目录 在研制新产品中,降低成本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竞争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许多企业制定了下列降低成本的检核目录, (1)能否节约原材料?最好是既不改变工序,又能节约。 (2)在生产操作中有没有由于它的存在而带来麻烦? (3)能否回收和最有效地利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与操作中产生的废品,能否变成其它种类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4)生产产品所有的零件能否购用市场上销售的标准件,并将它编人本公司的生产工序。 (5)采用自动化和手工操作相比利弊如何?从长远来看又如何? (6)产品及工艺过程中所用的材料能否用更物美价廉的材料代替?能否把金属换成塑料? (7)产品设计能否简化?产品工艺要求和结构工艺性能是否合理?是否有不必要加工的地方? (8)生产组织和工艺流程是否合理?能否使生产组织和工艺流程更简化? (9)零部件是外加工合适,还是外购合适?还是自制合适?必须充分考虑工厂的环境作用,有定量分析根据的判断,不要只凭常识判断。 (10)产品的系列化程度如何? (11)当前出现的新技术,本厂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能否采用?采用后将如何? 三、“5W1H"法 “5W1H”法是美国陆军提出的。所谓“5W1H",系指以下6个个问题: (1)为什么? Why? (2)做什么用? What? (3)谁来使用? Who? · (4)何时被使用? When? (5)被用于何处? Where? (6)起什么作用? How? “5W1H"就是取上述6个英文词头。由于这种方法是由6个问题组成的,所以亦可称为“6问法”。这6个问题对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意义,因而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而且便于应用。 例如要建一座军营,可按"5W1H”法论证: ①为什么要建?②做什么用?③谁使用?④何时使用?⑤在什么地方建?⑥怎样建?这主要是从用途方面考虑问题。如果仅从建设方面考虑亦可作如下论证; ①为什么要建?②做什么用? ③由谁来建?④何时建?⑤在什么地方建? ⑥怎样建? 有的学者还提出"5W2H”法,即提出第⑦方面内容:成本多少(Howmuch)?目的在生产和建设中必须考虑成本。 由上述论证可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论证的内容有所不同,因而,利用"5WIH"法,要因事制宜,灵活便通,方能奏效。 四、“和田十二法” “和田十二法”源自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学生的发明创造活动。该小学从1979年起就着手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全校成立了九个班级科技队,有近两百名学生参加。全校学生创造的科技作品已有3千件以上,有的已被实际应用,有的已转化为商品。上海的有关专家把小学生们在发明创造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法,总结概括出12种,因此称为“和田十二法”,又称“十二种聪明办法”。这12种方法为: (1)加一加 它是把一件物品加大一点,加高一点,或者把功能加多一点,在形态上、功能上、尺寸上有所变化,实现创造。如把收录机的喇叭加大一些,再加上电唱机,就成为音响设备;把载重车加长一点,就成为大平板车,可以运载超长物件;把火车车辆加高一层,就成为双层车厢,增加载客量;把篮球架改成三面篮板的多面投篮架,等等,还有“卷笔套十橡皮十毛刷十镜子”的多用途卷笔套,既可卷笔,又可擦字迹,可刷垃圾,还可作镜子。 (2)减一减 它同“加一加”相反,把一件物品减小一点,减轻一点,减短一点,减低一点,等等。如把电子元件改成集成块;把眼镜镜片减小,又减去镜架,创造出贴在眼球上的隐形眼镜;把钢铁架帆布蓬改为充气塑料帐蓬,重量大大减轻;篮球架减短一些,篮框减小一点,可以给幼儿园儿童投篮用;减轻建筑材料重量,制成高强度的轻型材料,等等。 (3)扩一扩 它是把一个物品扩大一点,放宽一点,使功能产生明显变化。如把电影银幕加宽成宽银幕;把普通电视扩大为投影电视;扩大布匹门幅为宽幅布;单人沙发扩大为双人、三人沙发;载重汽车驾驶室单排座位扩大为双排,以让装卸员乘坐;把桥、路放宽,以适应繁忙的交通。许多新技术发明、创造成功后,可以扩大使用于各方面,如把激光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医学治疗、测量以至军事上,可以获得新的效益。 (4)缩一缩 它是使一个物品体积缩小一点,长度缩短一点。如压缩饼干、浓缩果汁、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把伞柄由一节改为两、三节,可以收缩,把篮球架缩一缩”变为升降式篮球架,既适合成年人使用,又适合小学生使用;在电影、电视的拍摄中,常用缩小了的微景模仿现实景象;在报刊资料印刷中的缩印本,等等,都是采取缩一缩的方法。 (5)变一变 它是使一个物品改变形状、尺寸、颜色、音响、滋味等,可使人有一种新感觉。许多新产品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年年在变,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服装的面料、款式、颜色、图案千变万化,不断翻新,圆珠笔由圆形改为六角形、三角形,由单色改为双色:饼干向奶油味、水果味、蔬菜味等多种品味变化,以适合不同人的口味以及人们口味的变化;电视机由凸面圆角型改为平面直角型、纯平面型,由普通声改为立体声,提高视听效率。在思想工作中,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工作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 (6)改一改 它是对一个物品原来形状、结构、性能的改进,使之出现新的形态、新的功能。现在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如钟表由机械的改为石英电子的,由指针式改为数学显示式;电话机由拨环式改为琴键式,并增加多种功能;收录机由单卡改双卡,单功能改为多功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物品向自动化、简单化、轻便化、效率化,实用化、美观化方向改进,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 (7)拼一拼 它是把一个物体和其它物体拼合起来。这和加一加有相同意义,但是又有不同之处,它往往是多种功能,多种方法的拼合、组合。在商品生产中,把洗衣机和脱水机拼合起来,成为具有双功能的套缸洗衣机;把大衣橱、五斗橱、梳妆台、杂品柜等拼合起来,形成组合家具;把收音、放音、录音、电唱等拼合起来,构成具有多功能的组合音响设备。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就是由各种功能的水坝、溢洪道、发电、船闸等工程拼合而成的。著名的我国灌县都江堰工程,就是由“鱼嘴”分水坝、“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三项工程组合而成。在中医治疗中,检查病人时,望、问、闻、切、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伤科病人,往往合并运用汤药、热敷、针炙、火罐、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方能取得显著疗效。 (8)学一学 它是通过学习模仿别的物品、事物的形状、结构、色彩、性能、规格、功能、动作等来实现创造的。如前述的升降篮球架,就是模仿落地电扇能升降的特点创造的。如商品生产中,模仿实物制作出各种玩具汽车、玩具飞机、玩具动物:模仿立鹤尖嘴衔东西的功能创造出立鹤型的美观实用方便的牙签盒;通过研究插座安全装置的性能,创造出安全插座。只要勤于学习研究,善于从他物中,从他人经验中获得启发,总是能实现创造的。 (9)代一代 它是替代的方法,就是日常生产、工作中广泛存在着的材料的代用、方法的代用、工具的代用、商品的代用等等。如用塑料或玻璃钢代替金属,用铝合金门窗代替钢门窗,用电子计算机代替算盘,用不锈钢炊具代替铝炊具;用集装箱运输代替散装运输。自从高速公路出现后,用汽车运输代替火车运输,既快又方便;这又促使人们创造更快速的高速火车。通过“代一代”,人们以先进的代替落后的,以新的代替旧的,不断新陈代谢,更新换代,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工具、新方法、新商品。 (10)搬一搬 它的特点是把事物的某个部件搬动一下,使之形成一种新的物品,产生新的功能。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某一工艺技术的应用。如把电动机搬动到各种各样机械上,可以创造出许许多多的电器产品,不仅可以制成电风扇、电吹风,而且可以制成脱排油烟机、电动剃须器、吸尘器、食品切割器与搅拌器等等;把超声技术运用于清洗、测量、溶解、研磨、切割等多种器具上,可以创造出不少新的工具。有时名称搬一搬,也可以作出新创造,如上海香海美容器厂的Shanghia(上海)搬到厂名上来,香海与上海汉语音相近,又和香水产品性质相吻合,同时又保持优异的质量,因此,香水极为畅销。 (11)反一反 它是把某一物品的形状、性质、功能反一反,作出新的创造。许多新形态商品往往是上与下、里与外、左与右、前与后、横与竖反一反,由老商品变成新商品,如皮毛服装里外反一反,就成为翻毛服装;衬衫领由大尖领改为小方领,或者相反,就成为新式衬衫;毛线衣由内衣变成外衣,羊毛衫则由外衣变为内衣;把暖水瓶改为冷藏瓶;把电视机由卧式改为立式,吸尘器则由立式改为卧式;把无用垃圾变为有用的有机肥料,等等。 (12)定一定 它是按照人类社会活动规范来创造发明新事物的方法。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对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事物作出一定的规定,按照这些规定实现创造发明。如上海市黄浦区昌邑小学科学小组用这种方法发明了“读写姿势红绿灯”,用简单的器具矫正小学生读书写字的姿态,保持读写的规范姿态,有利于视力健康。此外,对于一个产品,企业在设计、管理、工艺、产品定型等方面订出一定的章程和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品种,这也是创造。 上述12种技法是由上海的创造工程研究者与和田路小学领导、师生一起实践、总结而成的,是对奥斯本检核法的发展。这些方法虽然有所交叉,但是仍各有侧重,且通俗易懂,简单易行,几年来实践证明,是相当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特别是对于小发明、小创造,尤其适用。 三、信息交合法 信息交合法是根据我国华夏研究院的思维技能研究所所长许国泰创立的信息交合论所产生的一种重要而普遍使用的创造方法。信息交合论,俗称“魔球”理论,是许国泰首创的。 早在1983年,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创造学首届学术讨论会上,被邀请的日本专家村上幸雄为与会的作家、艺术家、编辑、记者、发明家、厂长、经理、教育专家们讲课,讲得非常新奇,很有魅力。在一次讲课中,村上幸雄捧来一把曲别针,向听讲的人们说:“请各位动动脑筋,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说出曲别针的种种用途。谁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得好,他就能说得多而奇特!” “曲别针可以别相片,可以用来挂杂志”;“钮扣掉了,可用曲别针临时勾起”……大家七嘴八舌,总共说了20多种。席间,有人间:“村上先生,您能说出多少种?”村上伸出三个指头,莞尔一笑。人们问:“30种?”村上摇摇头。“300种?”村上点点头。大家异常惊讶。 此时,坐在台下的一个人,心阵阵紧缩。他想;我们炎黄子孙在硬件方面也许暂时赶不上日本,但是在软件方面,在思维方面,我们决不差!于是,他提出:“关于曲别针的用途,我能说出3千种1 3万种!”全场听了万分震惊。他,就是科普作家、中国创造学会北京分会理事许国泰。 第二天,许国泰走上讲台,回答村上提出的问题,他说:“昨天村上先生讲的关于曲别针的用途,可用四个字概括:勾、挂、别、联。但曲别针的用途远远不止这些。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格局,必须借助于简单的思维工具——信息标准和信息反应场。”说着,他把曲别针分解为材质、重量、体积、长度、截面、韧性、颜色、弹性、硬度、直边、弧等信息点,用直线连成信息标{x轴}。然后,再把与曲别针有关的社会实践及知识能力分解为数学、文字、物理、化学、磁、电、音乐、美术等信息点,用直线连成另一个信息标(y轴)。两轴相连并垂直延伸,形成信息反应场,使两轴各点上的信息,依次“相交”,即可达成“信息交合”,见图7: 这样一来,就能形成曲别针的无数用途。如果把y轴上的“数学”点和x轴上的“材质点”相交,曲别针可以写成1234567890;十一X÷( )[ ]=/—等数字、符号,进行无数次数学运算。如果把y轴上的“文字”点和x轴上的“材质”点相交曲别针就变成了ABCDEFG等英文字母或德、法、俄、日等其他文字的字母,进而组成无数种词、句。世界上有多少种文字,曲别针就有多少种作用。曲别针还可弯成化学元素符号,组成无数化学反应式;而且曲别针是铁质做成的,可把铁质的曲别针以不同比例与几十种其他化学元素化合,可以生成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凡此种种,曲别针的用途举不举胜! 许国泰这个思维魔球,神奇地吸引了所有的与会者。村上幸雄先生也由衷地敬佩。有的人说:“这简直是点金术,” 自南宁会议后,许国泰对这一魔球理论——信息交合论进行反复验证,于1986年正式面世。 1.信息交合论 信息交合论是研究客体世界和主体心理世界运演的理论,也是研究整个大自然与智慧生物高级运动时空中信息的调整、加工、增殖的理论。运用信息交合论,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以及各种信息的多种联系,可以改变人们旧的思维习惯,拓宽视野,扩展思维层次,培养多系统、多功能、多方位、高效率的思维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 信息交合论由两个公理和三个定理构成: 公理1: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以产生新信息 公理2:不同联系的交合可以产生新联系 定理1”b理世界的构象即人脑中勾勒的印象组成。 定理2:新信息、新联系在相互作用中产生。 定理3:具体的信息和联系均有区域性,也就是有特定的范围和相对的区域与界限。 运用信息交合法可以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中心。即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以此作的信息标图中的零坐标,画成圆圈,像个“魔球”。如研究“笔”的革新,就以“笔”为中心,如研究“伞”的革新,就以“伞”为中心;如此等等。 第二步:画出标线。即用矢量标串起信息序列。根据“中心”的需要画出几条坐标线。如研究“笔“,就在笔“的中心点,向各方向画出结构、功能、种类、时间等项坐标线。 第三步、注出标点。通过分析,在各坐标线上注明一系列信息点。如在“笔”的“结构”标线上注明:笔杆、笔帽、笔尖、笔胆、卡子……等等。 第四步:相交合。即以一个标线上的某信息为母本,以另一标线上的某信息的父本,互相交合后便可产生新信息。还是以“笔”为例。如以“钢”,即“钢笔”为母本,以“电子表”为父本,相交合可产生“钢笔式电子表”,以“指南针为父本”,相交合可产生“带指南针的旅游笔”;以温度计”为父本,相交合可产生“钢笔式温度计”,或“带有温度计的钢笔”;以“音乐”为父本,可产生“会放乐曲的钢笔”。或“钢笔式定音器”;以“数学”为父本,可产生“带‘九九表’的钢笔”,等等<图10)。 通过上述四步,信息相交,就能够产生出无数新信息,然后,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条件,可以连续不断地开发、设计、制造出一系列新产品,甚至可以创造出不少能引起购买欲的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新产品。 2.信息交合法的应用 信息交合法不仅开拓思路简便易行,而且实用价值很高,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应用: (1)信息交合法与写作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对于接收到的信息迅速地分析与综合,作出决策,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对于写作的要求也如此。如果把信息交合法应用于写作,就可以依据各种信息,开拓思路,快速选题和构思,在短时间内就能写作出高质量的文章。 许国泰本人在1981年曾以记者身份到东北采金部队采访。他运用此法,在11天内就写出18篇报道文章,发表了17篇。另外,他还写了20多首诗、50多条新闻消息,也都先后发表了。他有时只用两三个半天,就快速构思出lo篇诗文。 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华夏研究院思维技能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家骅,运用信息交合法,通过自己的实验,概括总结,创造出“快速作文法”,用以指导学生作文,取得了良好效果。他除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外,还培养出一批作文“尖子”。在5年中, 田家骅老师就推荐出学生作文70余篇(首),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其中有10多篇获奖田家骅老师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以“校园”为题,要求班上学生作文。在未讲快速作文法以前,学生在lo分钟内,仅想出题目43个。在讲了快速作文法,亮出以“校园”为中心的信息交合力图(图11)以后,学生在10分钟内,依图构思,选题多达数百、上千个。如在“春”线上,就交合出《校园之春》4校园春意浓》《校园春风沙、沙、沙》等题目。另外,其他标线上,如“夏”“秋”“冬”等各线上,又可交合出许多题目,其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 题好一半文,有了好题目,写起来就顺手得多。学生选好了题目,就以题目为中心,运用信息交合法画出几条标线,选好开头点、正文点和结尾点,即可迅速成文。如以《校园春意浓》这个题目为例,可分以下三步构思: ①点题:描写春天校园的景色。 ②正文: 先写春景——晨、午、黄昏、花、树、风等。 再写春意——写老、中、青教师对学生如“春风”“春光”“春雨”。比拟象征,深化主题。 ⑧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由此可见,以信息交合论为理论基础的“快速作文法”为作文教学开拓了一条新思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速度和质量。若干年来,这种方法在全国许多中学推广,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信息交合法与新产品开发 在企业经营中,定型的产品,尤其是销售较畅通的定型产品要想更新不容易,这是因为旧的思维模式牢牢地钳箍着人们的头脑,限制了人们的思路。而信息交合论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固有的模式,从多方面开拓思路,就容易开发新产品。 例如,以往工厂生产的“杯子”,离不开以圆形的玻璃杯、搪瓷杯,品种单调,式样陈旧,有的几十年“一贯制”,最终造成产品滞销,但是一时又难以开发出实用、美观、人们喜爱的新型杯子。现在,想要改革,便可以杯为研究中心,勾画新产品开发图,如图12。 根据这个图示,对各标线上的各个信息进行交合,便可使思路宽广起来,开发出许许多多新型的杯子,如玻璃与刻度交合,可产生“刻度计量玻璃杯”,服用药液、营养液,能够控制饮服量。如此继续交合下去,可以开发出“金属电热杯”“搪瓷保温杯…‘塑料磁疗杯”“陶瓷名画观赏杯”“塑料旅游杯”(杯盖有指南针,杯外有地图、名胜等)。如果再引进不同学科,进行交合,还可开发出“二十四节气杯”“珠算口诀杯”“银行储蓄利率杯”等等新产品。 此外,信息交合论还有许多方面应用,只要把多种信息加以交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1
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464232124
18年9个月前 IP:未同步
7302

不错.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1211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409
回复
1208
学术分
33
2005/08/31注册,4天7时前活动

科创消防局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