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呼机的诞生
今天,漫步在城市街头,我们时而可听到一阵阵“噼、噼、噼”的响声。这就是无线电寻呼机所发出来的声音。无线电寻呼机又叫做BP机。它是专门用来接收由无线电寻呼系统发来的信息的,可以是寻人信息,也可以是有关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一类短消息。
说到现代移动通信,不能不提摩托罗拉。摩托罗拉最早是一家生产车用直流收音设备装置的公司,该公司随着汽车在美国的流行而迅速发展,二战时期公司转入无线电通讯设备的生产。1941年,摩托罗拉生产出了美军参战时唯一的便携式无线电通讯工具——5磅重手持对讲无线电样机及此后的SCR-300型高频率调频背负式通话机,1956年,第一个无线电寻呼机也在该公司问世了。
早期的寻呼机形状如单向收音机,有砖头那么大。呼叫员整天在机器里不停地念着各种信息,有点像今天的出租车调度台,是一种“大广播”方式,你听到的是呼叫员发出的所有信息。你得仔细留意自己的名字,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后来,寻呼机获得了个体特征。每个寻呼机都取了一个数字名字,因此它只接收对自己的呼唤,而忽略其它信息。当听到对自己的呼唤时,呼机就会嘀滴地响起来,它的主人于是需要找到一部电话,向呼叫员询问信息,这就是模拟寻呼机。在1968年,日本率先在150MHz移动通信频段上开通用声音发出通知音和消息的模拟寻呼系统就是这类。
70年代曾出现了语音呼机——某种信息到来之前,寻呼机发出一种预定的声音讯号,使用者打开机器便可听到这一信息。80年代早期出现了数字呼机,它的屏幕很小,只能把数字写在上面,以显示不同的数字来代表不同的信息内容。显然,这种寻呼机所能传递的信息就比前一种丰富得多了,这类寻呼系统于1973年在美国最先使用,其使用频率为150MHz和450MHz。
数字寻呼系统不仅有“人工”的,也有“自动”的。人工寻呼是由话务员受理,然后再由话务员对信息进行编码后发送给指定用户。自动寻呼的上述操作过程都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处理的,不用人来操作。
随后几年出现了能显示文字信息的寻呼机,这些信息可能是告诉你需要回的电话、会议开始的时间或航班情况。现在的寻呼信号已通过卫星向全国各地传播,在电波中搜索特定的寻呼机号码,准确地找到目标。
我国从1983年开始研究发展寻呼系统,同年9月16日,上海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1984年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1991年11月15日,上海首先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汉字寻呼系统。这种以汉字直接显示信息内容的“汉显”BP机,省却了查代码的麻烦,且一目了然,因而深受用户的欢迎。
数字寻呼和汉显寻呼在我国从90年代盛行至今,但目前由于手机普及,寻呼用户正在逐渐下降。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