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杯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教授于2018年9月23日离世,享年84岁。在网上,已见多篇沉痛悼念和缅怀的文章。大家之所以尊敬高琨教授,是因为他在光纤通信方面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1966年,他在一篇题为“Dielectric-Fibre Surface Waveguides for optical frequencies”的论文(开山之作)[1]中首先提出:解决玻璃的纯度问题和改变玻璃的组分,能获得光传输损耗极低的玻璃光纤;利用石英基玻璃纤维,可进行长距离及高信息量的信息传送。
他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重要理论贡献是解决了“光损耗机理”的科学难题[2-4],但他的理论初时未获认同,更有媒体嘲笑他“痴人说梦”。然而,他未有放弃,经不断发展与完善,在解决光通讯技术中最棘手的材料问题上取得了系列突破,直至1981年第一代光纤系统面世, 他因此被誉为“光纤之父”,后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的事儿大家都晓得了,光纤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估计不明觉厉的不少吃瓜群众认为,他的原创论文一定发表在NS期刊吧,即使发不了也会是本领域的TOP级SCI期刊吧,再不济也得是普通SCI 期刊吧。说出来可能令人难以置信,他的开山之作[1]发表在名不见经传的《Proc. IEE.》,后续的几篇重要论文发表在《 J. Scien. Instr.》。据赵明[5]考证,这两份期刊2009年都不是SCI,而仅仅是被EI收录!
NB奖只认原创及其价值,不看期刊档次。跟踪热点的论文即使发表在CNS期刊,因其对认识自然、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造福社会的贡献很小,几乎不会在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一点痕迹,不可能接到来自瑞典关于获奖的电话;而重要突破性科研成果,即使发表在很普通的期刊,在经历实践或时间检验确认其价值后,终将横空出世,赢得世人的敬仰。
所以说,论文的价值在于内涵,即看其是否突破或解决了某一领域的科技难题。至于论文发表的平台——期刊,主要影响研究成果的传播力度。
参考
1. K.C. Kao and G.A. Hockham, Dielectric-Fibre Surface Waveguides for optical frequencies, Proc. IEE., 113, 1151 (1966);8页的文章
2. K C Kao and T W Davies,Spectrophotometric studies of ultra low loss optical glasses I: single beam method, J. Scien. Instr. 1, 1063 (1968); 6页的文章
3. M W Jones and K C Kao,Spectrophotometric stud ies of ultra low loss optical glasses II: double beam method, J. Scien. Instr. 2, 331 (1969); 5页的文章
4. C R Wright and K C Kao,Spectrophotometric studies of ultra low loss optical glasses Ⅲ: ellipso metric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reflectances, J. Scien. Instr. 2, 579 (1969);5页的文章
5.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ml
注:编辑略有改动。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