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R”和“集总元件模拟传输线”还可以做炮,太可怕了
集总元件模拟传输线的代价是带宽和“细分”程度挂钩,通常高带宽需求会导致集总元件太多、值太小,相比之下用作高能量的矩形脉冲产生倒是个不错的应用场景(当然类似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样的持续时间下,需要更快的边沿来保证波形相对“平顶”)。真是意料之外用途,没仔细思考过,希望有更深入的讨论或者实践。
这篇帖子不涉及实物,主要目的就是介绍标题里那几个奇奇怪怪的名词,给想做轨道炮的朋友提供一个可能有效的、而且业余圈子里没人做过的思路。
帖子的顺序大概是:平顶电流脉冲是什么->怎么实现平顶电流脉冲(用脉冲形成网络)->怎么实现脉冲形成网络(用充电传输线)->怎么实现充电传输线
“平顶电流脉冲”就是字面意思,指电流波形有一个平顶的脉冲,峰值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与之相对的,传统的“电容+续流二极管”得到的电流波形,就是一个“尖脉冲”,峰值很高但是持续时间很短。
平顶电流脉冲的峰值较低,有利于减小烧蚀,降低机械应力。而且,在另一篇帖子中(https://www.kechuang.org/t/80745 ),我们指出过,只要总能量不变,不论电流的峰值和波形如何变化,轨道炮的效率都不变。所以平顶电流脉冲还不会降低轨道炮的加速性能,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修改于 6年1个月前 - 2019/02/12 21:13:42]
“TDR”和“集总元件模拟传输线”还可以做炮,太可怕了
集总元件模拟传输线的代价是带宽和“细分”程度挂钩,通常高带宽需求会导致集总元件太多、值太小,相比之下用作高能量的矩形脉冲产生倒是个不错的应用场景(当然类似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样的持续时间下,需要更快的边沿来保证波形相对“平顶”)。真是意料之外用途,没仔细思考过,希望有更深入的讨论或者实践。
不错。撸主对于传输线已经玩到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以前有个猜想:用铝箔卷起来的电解电容,本身就是一个阻抗极低的传输线。是否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做点文章?
还想过一种玩法:
一个阻抗渐变的传输线,比如左边阻抗低,右边阻抗渐高。
可以干啥呢?可以作为变压器。
把一个低压脉冲从左侧注入。随着脉冲往右传播,可以一边走一边升压。到了右边,就变成了高压脉冲了。
特别像一个鞭子。鞭子也类似,可以放大机械波阻抗,在末梢可以产生超声速。
那么把很多这样的变压器的右端并联起来,右端点就可以迸发出很大的瞬时功率,而且是高压的。
左边呢,只要用常见易得的低压储能和低压开关就可以work了。只需要把这些开关同步起来。
还想过一种玩法:一个阻抗渐变的传输线,比如左边阻抗低,右边阻抗渐高。可以干啥呢?可以作为变压器。把一...
鞭子这个比喻好,了解一下非线性传输线,这个能产生极高的频率(极窄的脉冲)。
在《电炮原理》中稍有提到,当初看的时候就觉得这几个电感特难搞……
在《电炮原理》中稍有提到,当初看的时候就觉得这几个电感特难搞……
之前看到这种电路的时候,第一感觉是那几个电感的感量不好算。直到前两天看到“充电传输线”那个概念,才发现原来只需要感量相等,就能产生平顶脉冲。
这几个电感的重点,应该在机械强度,搞不好可能会变形。不过看前段时间炸易拉罐的那个帖子(https://www.kechuang.org/t/83456 )貌似机械强度的问题也不是太大。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