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联网的随笔
novakon2016/10/28电子技术 IP:广东

IoT,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物联网,已经很火了很多年,但是总觉得离家庭生活很遥远。下面分享一些我的见闻。非从业者,观点可能与准确情况有出入。

  • 这里开始

    现在与数据采集相关的物联网应用也有很多了,但是如果一个普通人想要给他的家或者办公室内外装满传感器,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方案。装一个传感器可以,装满则几乎不可能。时下arduino风行,搜索arduino IoT能得到一大堆各种各样的DIY教程,但是它们都没有解决成本问题,演示一下很酷,真的要列装就穷了。

    比如说最简单的一个温度传感器,模块2元,单片机2元,杂七杂八2元,然后以太网通信噌的一下20元(如果用arduino方案,请把每个数字乘以5)。WiFi降价了有ESP8266但也是20元,而且耗电,于是你还得设计电源,铺设供电线路。。。PoE方案成本仍然高,BLE成本高+耗电。ZigBee就别提了,简直恐怖。

    成本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假如说我做一个应用监控30层楼每层100个点的温度,每个点的成本从8元到50元总成本就是2.4万和15万的差别,3000个点的话加起来至少4000端口的网络通信设备,又增加2万成本(按照廉价路由器每个端口5元来算)。

    如果有一间互联网公司它想给整个小区的住宅楼都装上传感器来搞一个数据采集网络,那么每个采集点的价格就非常敏感了,毕竟经费有限,单位成本直接决定你的安装规模。成本如果能降下来,同样的钱我可以安装多好几倍的传感器,收集多好几倍的数据。科技行业的规律就是这样:成本下降一个数量级 = 产生新的神奇用途 = 颠覆。

    成本上面最大一块就是网络通讯,以太网终端成本还是太高,而且一个采集点一分钟才发几十个字节,用以太网非常浪费。那用便宜省事的485行不行呢?不行啊,因为485协议没办法给每个节点分配IP地址,也没办法路由,节点的数据怎么发上互联网呀?我记得高中信息科老师跟我们讲过,说IPv6地址充足,可以给你的每个手指都分配一个IP地址。后来想想都可怕,那手上岂不都插着网卡连着双绞线?

    但这个需求肯定是有的。我设想了一种专用的IoT协议(就叫它TN协议吧),首先物理层就跟UART一样简单,通信就用两芯电话线,1元1片的单片机都能支持这种协议。协议逻辑也很简单,先发IP地址后发内容,结束,用C语言20行就能实现协议栈。每个节点保存自己的IPv6地址。然后有一种专用的TN路由器,一头插以太网,另一头可以插256根电话线。

    • 如果传感器节点要发送数据,就把目标IP地址+待发送数据,通过TN协议发到TN路由器,TN路由器收到之后将地址和数据封成UDP包,从以太网口发出去。

    • 如果路由器收到上级网关发来的UDP包,先解包提取目标IP地址,然后把始发IP地址+收到数据,通过TN协议发给目标IP地址所对应的那个传感器节点。

    因为TN协议非常简单,所以每个传感器节点的成本可以大幅下降,同时网络设备的体积和成本也能下降不少(256口TN路由器的体积要远小于256口以太网路由器)。

    实施的关键就在于TN路由器。256个UART口同时通信(每个口的平均数据速率低于1kb/s),汇总成一路以太网数据流,应该用什么硬件架构?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类似ST这种公司推出一款200脚以上BGA封装的专用TN路由芯片,每片可以管64路TN协议,用4片这种芯片加一个以太网通信芯片,按照目前行情,IC总成本降到40元、硬件总成本降到100元以内是可行的。按照这个成本,我们终于可以把自己的家装满传感器啦。

    物联网的基础是什么?是嵌入式硬件+嵌入式软件+嵌入式通信+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大数据处理。需要有人把这一系列技术串起来,才能提供完整的、面向终端用户的、低成本的服务。淘宝上有数不清的串口转以太网模块,但谁都没有解决成本问题(大部分模块的价格甚至比百兆路由器还贵)。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物联网还没有迎来移动互联网那样的爆发。

[修改于 8年2个月前 - 2016/10/28 05:11:56]

来自:电子信息 / 电子技术
7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novakon 作者
8年2个月前 IP:广东
827225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solutions/network-devices/#fndtn-content-2

上面这个链接是国外的一家IoT供应商。和众多供应商一样,他们的传感器网络方案主要服务于市政和农业。

他们在局部都用了无线方案。无线方案相比有线方案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可以自组网(虽然协议并不简单),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巨额的安装调试费用。又比如说寿命长,因为不用考虑线缆、接头等等的寿命问题。问题是,假如节点密度超过10节点/m3呢?无线方案的各项成本仍然低于有线方案吗?又或者是局部有线,然后无线,最后再有线的拓扑?

参考链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iot/devices/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communications/understanding-wireless-routing-iot-networks

相信有一天,传感器可以像贴纸一样随便贴,让真实世界的一切变成某些APP的一部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ovakon作者
8年2个月前 修改于 8年2个月前 IP:广东
827234
引用 qymidy:
其实485或者UART就能解决,不用那么多通讯线,这样TN收集那边就不用那么多管脚了,
具体就是传感器分时通讯,收集到信息统一发送.
CAN,485都是可以的,一主机,众从机.只是对速度有很高要求的不……
就是用线型或者环状总线,通过包头/帧头实现寻址,减少管脚端子数量。缺点就是需要略微复杂的协议栈。一旦涉及硬件协议,对软件程序员的生产力就会产生限制。Google最近在开发一款新的操作系统,用于在嵌入式设备上替代linux(因为linux太大了),也许将来可以像使用TCP socket一样使用CAN总线。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novakon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256
回复
8386
学术分
16
2008/03/29注册,2年10个月前活动

已走,勿送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