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
文章出处:新科技启蒙 发布时间:2005-04-05
雷奔
浩瀚无边的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它汇集了97%的水量,蕴藏着丰富的能源。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消耗而逐渐减少,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能源,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中国大陆的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海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千米,海洋能资源非常丰富。
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洋流能和盐度差能等。
据权威统计,全世界海洋能的理论可再生量超过760亿千瓦。其中,海水温差能约400亿千瓦,盐度差能约300亿千瓦,潮汐能大于30亿千瓦,波浪能约30亿千瓦。目前,世界各国正竞相探索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
潮汐能
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
现代潮汐能的利用,主要是潮汐发电。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差别在于海水与河水不同,蓄积的海水落差不大,但流量较大,并且呈间歇性,从而潮汐发电的水轮机的结构要适合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朗斯的24万千瓦潮汐电站。中国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建于浙江省乐清湾北侧的江厦港,装机容量3200千瓦,于1985年正式投入运行。
波浪能
波浪是由于风和水的重力作用形成的起伏运动,它具有一定的动能和势能。
波浪能利用的关键是波浪能转换装置。通常波浪能要经过三级转换:第一级为受波体,它将大海的波浪能吸收进来;第二级为中间转换装置,它优化第一级转换,产生出足够稳定的能量;第三级为发电装置,与其他发电装置类似。
1985年,英国在苏格兰的艾莱岛建造了一座75千瓦的振荡水柱波力电站,1991年建成且并入当地电网。1995年8月,英国建造了第一座商业性波浪能发电站,输出功率为2兆瓦,可满足2000户家庭的用电要求。日本已有数座波浪能发电站投入运行,其中兆瓦级的“海明号” 波浪能发电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波浪能发电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若在海岸边排列几艘大型的波浪能发电装置,不仅可利用波浪发电,而且还可将它们当作防波堤,起消波作用。
海水温差能
海水温差能是因深部海水与表面海水的温度差而产生能量。
首次提出利用海水温差发电设想的,是法国物理学家阿松瓦尔。1926年,阿松瓦尔的学生克劳德试验成功海水温差发电。1930年,克劳德在古巴海滨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温差发电站,获得了10千瓦的功率。1979年,美国在夏威夷的一艘海军驳船上安装了一座海水温差发电试验台,发电功率53.6千瓦。1981年,日本在南太平洋的瑙鲁岛建成了一座100千瓦的海水温差发电装置,1990年又在鹿儿岛建起了一座兆瓦级的同类电站。
海水温差发电涉及耐压、绝热、防腐材料、热能利用效率等诸多问题,目前各国仍在积极探索中。
洋流能
海水不是固定的,它受天体运动和潮水涨落,以及海水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是在流动着。川流不息的洋流,就像江河的水流一样,携带着巨大的能量。
洋流的动能非常大,如佛罗里达洋流所具有的动能,约为全球所有河流具有的总能量的50倍。目前洋流发电技术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居领先水平。
盐度差能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盐,海水含盐浓度大于江河水,形成了盐度差。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时,淡的溶液就会向浓的方向渗透,直至浓度平衡为止,这种渗透就带有压差。
研究人员提出了用化学渗透膜隔开浓、淡水,构成盐度差能电站的设想,预计21世纪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