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电安全吗
文章出处:光明网 王乃仙 发布时间:2005-04-05
利用核能量发电,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世界范围内核电站确实发生过几次大的事故。一次是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喱岛核电站连续发生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引起堆内失水,导致核燃料元件破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逸出一次回路……第二次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位于苏联基辅东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突然爆炸起火,3.5—4.0%的核燃料元件被炸出堆外,致使含有巨量放射性物质的蒸汽和浓烟进入大气,酿成一起震撼世界的恶性核泄漏事故。第三桩核泄漏事故发生在日本的茨仁县东海村JCD核燃料加工厂,时间是1999年9月30日上午10时35分……以上一桩桩事故不可避免地让人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核电到底安不安全?
的确,从世界范围来看,核能的利用历史还不长。自从世界上建成第一座核反应堆至今,仅仅50多年的时间。在核能的应用技术与安全防护方面,也确实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但是,半个世纪以来的核电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核电是当代比较成熟的技术,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有432座(截至1999年底),装机容量达32861.3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核电在一些国家的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十分惊人的:在法国,核发电量占全部发电总量的75%;比利时为61.5%;韩国为49%;我国的台湾省也有多座大的核电站,核电占发电总量的38.7%。
实践证明,只要严格遵守核电站安全法规和守则,核电的安全性是有充分保障的。 核电站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存在两种潜在危险:一是自身事故或外来因素引起爆炸事故,造成人身伤亡;一是发生反应堆冷却剂外溢事故时,造成放射性危害。对这两种情况,在设计核电站和选择建站地址时,都有多种可靠有效的考虑。核电站的选址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地震裂度低和地壳稳固的“安全岛”,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为此,科学工作者必须全面进行多种项目的实地考察与勘测,其中包括磁航、重力、地震、遥感等等;同时还得进行详尽的水文调查和气象考察、查阅历史上千年以上地质资料的记载,推测今后50至100年的地震活动趋势。核电站与油库、油管、机场、易燃仓库以至民航线、公路、铁路的距离都有相应的限制规定。核电站向外分成隔离区、低人口密度区和人口中心距离区。最近的隔离区半径不得小于800米,最外区半径在7000米以上。
在核电站中还装有许多保护装置和工程安全措施。以我国大陆上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为例,这座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施工的核电站坐落在浙江省海盐县的秦山脚下,离省会杭州市有100千米左右,依山傍海。核电站的设计准则是:不污染国土,不危害人民。工程强调“纵深防御,综合设防,多道屏障,万无一失”。电站反应堆采用最先进的排放技术,它的燃料是浓度为3%的铀,点燃它的“火柴”是能够钻到原子核内部去的中子。反应堆内有石墨等减速剂,使快速中子变为慢速中子。反应堆功率由控制棒调节。控制棒用吸收中子能力很强的银铟镉合金制成。反应堆的“心脏”部分叫“堆芯”,外有三道屏障保护着它的安全。第一道屏障是高强度的锆合金包壳,燃料芯块叠装其中,能把核燃料裂变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密封住。第二道屏障是压力壳,包在锆合金之外,防止锆合金壳破裂,不使放射性物质外逸。最外一层屏障叫安全壳,结构性能优良,气密性比规范预期性优良3.6倍。这是一座穹顶的“庞然大物”——内层为6毫米厚的钢板衬垫,外层为1米厚的钢筋混疑土,内径36米,高62米。里边安装一套完整的防护系统。安全壳极为坚固,可以令撞上的飞机粉身碎骨,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反应堆和燃料装卸机用电子计算机操纵。万一出现意外,反应堆能在一、两秒钟内自动停止运转。
虽然与原子弹一样都利用了核聚变的原理,但核电采用低浓度裂变物质作燃料,且分散在反应堆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自我爆炸。更何况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又多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能根据需要使裂变反应有控制地进行,并能随时中止反应。所以,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恪守操作守则,核电站的安全性是有充分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