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最开始出现在 50 年代的科幻小说中,之后 95 年 MIT 正式创造了“3D 打印”这个名词,现如今这个概念被进一步炒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各种逆天技术铺天盖地的涌现出来,利用太阳能将沙子融化再打印出固体物品的 Solar Sinter,维也纳工业大学能打出沙粒大小赛车模型的超高速打印机,3D 打印出心脏瓣膜甚至生肉。神奇,但是听着怎么觉得有点离谱呢?
于是,听说第二天一台真正的 3D 打印机会出现在车库咖啡,我眼睛都亮了,大半夜赶完稿子,睡了 5 个小时就爬了起来直奔车库。
坦率的说,第一眼见到它时,我是有一点小失落的。造型太不酷了!黑色的底座,白色的喷头,左边白色的轮盘上缠绕的是打印材料——ABS(工程塑料)。正在打印的是一个半只手高的马里奥塑像,白色喷头将 ABS 熔化,然后很有规律的一层层将其喷出来,图中显示的还是马里奥的脚和底座。大家兴奋的围着这台打印机又是拍照又是聊天,一个个都兴奋的不得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是的,熔化塑料的味道。
我拿着一个已经打出来的小娃娃,找到了这台 UP!3D 打印机的主人——太尔时代的郭峤,第一个问题就是问钱。“其实用塑料做 3D 打印的话,材料成本并不高,我们用的 ABS 价格是每公斤四百块钱,这个小娃娃大概也就 30g 左右,成本也就十几块钱吧,”郭峤说。其实更多的成本可能是时间上的,比如这个半手高的马里奥就得打 3 个小时,随着打印精度的不同可能还要更久。目前 UP! 打印机支持的精度从 0.15mm 到 0.4mm,这个数据的意思就是指喷头喷出的每层材料的厚度,越低的话精度就越高。
那么为什么要选用 ABS 作为打印材料呢?郭峤称是因为 ABS 的工程属性比较适合用于打印,熔点不高,成型之后的硬度和重量都算适中。目前提供六种颜色的 ABS,但是可惜的是无法多种颜色混到一起,只能打出单色系的产品。
郭峤在太尔时代负责海外市场业务,他告诉我这款打印机在美国的售价为 1499 美元,国内售价为 10000 元。价格不算亲民,所以销售量也不太高,国内只卖出几百台,国外市场稍微好一点,大概有几千多台。目前主要的购买者大都是工业设计领域的相关人士,对他们来说,有了 3D 打印机,产品设计初稿做出来之后就可以快速方便的打印出原型,以供进一步修改迭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工业设计还是离我等普通人有点遥远,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让 3D 打印走进大众的生活呢?比如朋友生日,你能用 3D 打印机做一个卡通版真人玩偶送给她。郭峤觉得也许“云打印”是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指个人没有打印机,而是通过网络将想要打印的模型上传到云端,然后就近打印出来并快递给你,这样昂贵的 3D 打印机就能通过网络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现场还有一些已经打好的模型,蓝色小姑娘,黄色基座,还有一个白色扳手,扳了扳似乎还挺牢的,拨了下中间的螺丝居然还能转动。我突然有了个问题,连续不分隔的模型用 3D 打印我可以理解,但是这种中间有空隔的零件结构是怎么通过 3D 打印来实现的呢?抛给郭峤,他笑了:“这个嘛其实很简单,我们是分开打的,再装好就行了。”
两个多小时的兴奋劲之后,我对 3D 打印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切身体验。它现在的确很粗糙,只能打出一些并不精美的塑料小娃娃,耗时长,操作也不怎么方便,还有一大股塑料味。但是当年那帮最早的极客在车库里摆弄的晶体管拼凑成的 PC,不也是如此么?
Leon 发表于
XXXXXXXXXXXXXXXXXXX/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