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营养是否商业骗局?
本报记者 段功伟
在珍奥核酸广东总店的店面墙上,有用三十八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肖像制作的
广告。但昨天记者再次到此处时,发现该广告已不见了踪影。
核酸飓风席卷全国
如果问,现在什么最赚钱,很多人都可能回答说保健品。的确,这些年,
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风光。
“核酸保健品”就是最新登场的主角。去年,它如一股飓风,席卷全国,
令人眼花缭乱。
记者在国家卫生部国产保健食品数据库检索,一下子就发现了9种核酸产
品。其产地除了大连最集中外,还分布在山东、福建、天津等地。
核酸产品非常好卖,以风头最劲的大连“珍奥核酸”为例,据说,它现在
在全国的专卖店已有上千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广州,其专卖店有17
家,而在全省则达31家。
核酸产品的广告更是多得不得了,从中央到地方,不知多少媒体都宣传过
核酸,如今不知道核酸的人恐怕相当少。
核酸产品面世始于1997年前后,但此后一直在“默默耕耘”。去年6
月,历时10年,耗资30亿美元,由包括中国在内的6国1000多位科学
家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完工,围绕这一划时代工程,全球媒体进行了轰
炸式报道,“基因”一词也就深入人心。借着这股东风,核酸产品终于迎来了
春天,刮起了核酸飓风。
核酸飓风何以能够刮起呢?其一般理论就是,人类所有的疾病都直接或间
接与基因受损有关,而核酸是基因的基本组成物质,所以补充核酸,就可以修
复基因,治疗疾病,延缓衰老。
这在理论上很好理解,正切合了“吃什么补什么”的传统中医理论,因而
令人信服,核酸产品也就热起来了。
反方:营养价值与米粉无异
在核酸飓风越刮越猛的时候,反对之声也日渐强烈。其代表人物是“新语
丝电子文库”网站的方舟子,他在网站发表文章,说:“核酸营养是个商业大
骗局 ”,是“美国的假保健品在中国热销”。一时舆论哗然。
方舟子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一个叫本杰明·弗兰克的纽约医生
(已故)出了一本叫《核酸疗法》的畅销书,鼓吹服食核酸制剂能够抗衰老,
延年益寿,美国许多健康食品公司都乘机推销核酸制剂牟利。1981年,美
国邮政部多次控告这些健康食品公司邮寄推销核酸制剂的不实广告欺骗消费
者,获得胜诉,核酸营养被认定是骗局。这股核酸营养热在美国也就过去了,
核酸制剂在美国市场基本消失了。
反对“核酸营养说”的基本观点是:一、外源核酸不可能直接被人体细胞
利用,也幸好不能被利用。人体细胞中的核酸都是自己合成的;二、食物中的
核酸都将被分解成核苷酸、核苷、磷酸核糖、碱基,然后或者用于合成核苷酸
(联起来就成了核酸),或者参与其他代谢途径,或者降解排出体外;三、一
般人不存在食用核酸太少的问题。即使食用的核酸太少,也不会影响人体细胞
中核酸的合成,因为核苷酸有别的合成途径;四、服用的核酸太多,反而有可
能有害,因为外源的核酸绝大部分在体内都不被利用,而是降解成小分子,其
中一种降解终产物是尿酸,如果血液中尿酸过多,将导致关节发炎而得痛风;
如果尿液中尿酸过多,会产生结石。
持反对观点的人还进一步阐释说,核酸是遗传物质,如果外源的核酸居然
能补充进人体核酸,人的遗传系统就会混乱,人就会生病,就像被病毒感染了
一样(病毒就是把外源核酸注入了人体细胞中)。幸好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
的,因为食物中的核酸在消化道中都被分解成核苷酸、核苷,才被人体吸收。
人体细胞在合成核酸时,也可以不靠食物中的核苷酸,而是利用体内核酸的分
解产物(补救合成),或者利用其他营养物从头合成核苷酸。因此核酸、核苷
酸从来不被认为是必需营养物,只有个别的专家猜测外源核苷酸对免疫系统有
一定作用,主张把核苷酸视为“半必需营养物”,认为应在喂养婴儿和特殊病
人的配方奶粉中加入适量的核苷酸。但是没有一名合格的专家会主张一般人应
补充核酸。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物有20余种,包括蛋白
质、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四大类,并无核酸。在医学上,并不存在核酸缺
乏症。
针对核酸产品的宣传————“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成年人每天补充外源核
酸1克至1·5克”,新华社记者专门向世界卫生组织营养部的负责人克拉斯
登博士求证,结果对方说:“本组织从未说过人体需要额外补充核酸的话。”
这对核酸产品的宣传是致命一击。
更有尖锐的观点说:“所谓核酸食品在营养价值上和米粉没有太大的差
别。 ”价格几百元甚至数千元的核酸产品竟“与米粉无异”?人们疑惑了。
正方:核酸在幕后操纵生命
支持核酸产品的观点认为,是“神奇的核酸”“在幕后操纵你的生命”,
所以,核酸产品非常有营养价值。
记者从珍奥核酸广东总店拿到一本宣传书籍《神奇的核酸》,里面说:生
命起源于核酸,而决定生命性状的基因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片段,
基因异常、基因受损都会引起所表达的蛋白质或酶的功能变化,因而引起疾
病,可怕的癌就是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变化,所以千病万病都是基因病,要保
护好身体,首先要保护基因健康。核酸是基因的“粮食”,人要经常补充核
酸,就像人每天要吃饭一样。通过生命的“本源营养”————核酸来反哺生
命,维护基因健康,可以防病治病抗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核酸营养说”的支持者、“美国哈佛大学吴柏林博士”在其著作《人体
革命》中说:“生理学家用大量试验证明,一个人要维持每天正常的生理活
动,至少需要2·5克的核酸,不然就会患核酸缺乏症。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
到,核酸营养至少有十大功能:一、有助于基因的养育和损伤基因的自主修
复;二、保证人体的能量供应;三、抗氧化功能,消除促使人体疾病和老化的
‘自由基’;四、提高免疫功能;五、改善微循环;六、调节营养平衡的功
能;七、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分裂,增强记忆力;八、调整微生态平衡;九、
促进骨骼发育;十、延缓细胞衰老,确保细胞分裂代数,延长人的寿命。”
一位支持者甚至归纳出了“核酸缺乏”的十种“症状”:一、触压指甲
时,会感到不光滑,且有细微的皱棱;二、睡前若不用化妆水、雪花膏之类的
润肤品,则肌肤在睡觉时会有刺痛感;三、皮肤褐斑和皱纹明显增多;四、白
发早生或明显增多;五、时有腰疼和手足麻木感,颈项有抽筋感;六、特别易
感冒,而且不能很快痊愈;七、即使夏天,腰部和双肢也有寒冷感,脚离不开
鞋和厚袜子;八、皮肤苍白,有贫血倾向;九、容易疲倦,经常头晕;十、似
乎永远睡不醒,醒来还想睡,无论睡多久也好像没有精神。当然,并不是人人
都会有以上10种症状,一般而言,若有两种以上,就可以初步认定有核酸缺
乏。所以,人要健康长寿,就要合理补充核酸。
为了增强说服力,某核酸产品经销商将因研究核酸而获得诺贝尔奖的38
位科学家的照片放在一起,制成广告,使人不禁对核酸肃然起敬。但这些科学
家对核酸制品的态度如何,则不得而知。
夸大宣传已是不争事实
当正反双方争论得不可开交时,四川省卫生厅突然于今年初公布了一批抽
查不合格的保健品,其中就有某核酸产品,理由是这些保健食品“未经卫生部
门的批准,未取得批准文号擅自上市销售或夸大宣传功效、宣传疗效”。
近日,记者也收到消费者投诉大名鼎鼎的“珍奥核酸胶囊”,说服用后并
没有取得广告中宣传的效果。记者就此向广东省卫生厅咨询,结果了解到,去
年底,省卫生厅已经查过一次珍奥核酸广东总店,并给予了警告处理。
据了解,国家卫生部1998年在给“珍奥核酸”的批件中,只批一个功
能,即免疫调节,这就是说“珍奥核酸”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只能宣传这一功
效。据此,去年8月,“珍奥核酸”广东总店(广州市珍奥核酸贸易有限公
司)向省卫生厅申请食品广告证明时,省卫生厅对广告内容作了较大修改,一
是将广告内容中的“珍奥核酸———基因营养素”换成本来的名字“珍奥核酸
胶囊”,二是删去“珍奥核酸———基因营养素是采用专用技术提取的核酸,
同时保留了食品的自然属性,易被人体吸收,无任何副作用”这一段广告语。
省卫生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作如此修改,是因为对广告的提法有所保留。
但是,“珍奥核酸”后来在广州地区做广告时,并没有遵循修改意见,而
依然按原来的提法行事。不久,省卫生厅接到消费者投诉。经查,珍奥核酸在
报纸做的广告声称对胃肠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糖尿病及并发症、心脑血管疾
病、高血压、疲劳综合症有效,这些明显未得到批准。
省卫生厅依此作出了三点处理意见:一、立即停止夸大宣传产品功效的违
规行为;二、严禁套用省卫生厅食品广告批准文号、篡改省卫生厅广告审批内
容进行广告宣传;三、关于核酸的科普文章及公司产品的广告应分别刊登。若
继续违规,将收回《食品广告证明书》,并建议卫生部撤销核酸胶囊的《保健
食品批准证书》。“珍奥核酸”广东总店表示整改。
省卫生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他们这样处理,是依照《食品卫生法》有关
规定进行的,因为“珍奥核酸”至少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
昨天,记者从省卫生厅求证出来,就扮成消费者来到了位于广州市中山二
路的“珍奥核酸”广东总店。记者问:“我服用‘珍奥核酸’3个月了,但睡
眠依然没有改善,听说现在它被批得很厉害,不知它到底有没有用?”接待小
姐说,你是因为服用时间太短。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接过话茬说,关于核酸的
争论,是学术问题,但国家卫生部有批件,这是最信得过的,叫记者放心服
用。记者说,听说去年底省卫生厅查处过这家店,她摇头,开始说没有,后来
说不知道。
从目前来看,关于核酸制品有无营养难有定论(方舟子按:是在中国难有
定论,这是中国的特别国情),但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现在的广告存在
夸大宣传的问题。
针对关于核酸的激烈争论,国家卫生部最近在上海召开了核酸制品的听证
会,专家在会上达成共识,继续支持卫生部批准的免疫调节功能,但也指出,
像各类保健品一样,国内核酸类保健品在营销中也存在着夸大宣传的问题,建
议企业调整宣传方案,并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另外,据说,今年2月初,全国的“珍奥”分销商500余人,齐聚大连
召开会议,主要目的是“自我约束”、“检讨营销过程中夸大宣传问题”。会
后,他们在一份“自律协议”上签了字。看来,经销商自己也承认夸大宣传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