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关断式电磁炮取得较好的成果后,我便开始设计制作半桥回收电磁炮了。
第一版是在疫情期间宅家设计的,是基于上一版的,只换了发射电路。但是经过简单测试发现arduino的控制精度不够,加上一些pcb设计的问题,让我觉得这个设计不够成熟,疫情期间在家材料也缺乏,最后只是打了板测试一下便不了了之了。
返校后又要准备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在此期间学习了一些STM32的知识,11月在青岛参加了比赛获得了人形舞蹈机器人的冠军。之后有很长时间没再接触电炮。这学期专业有个科研训练,我还是想做新的电炮。但一直鸽到了5月底才着手开始重新设计。
设计目标
整体上较关断式肯定要有所进步的,所以定下了以下目标
1.效率,相较于上一版的关断式,效率应该更高。
2.体积,由于使用了更小的电容和更加集成化的电路,体积更小。
3.结构,上一版本只集成了主控,功率电路搭棚不美观,也不太可靠。这版决定将整体集成,让内部也有条理一些。
4功能,个人做比较关注速度问题,所以上一版测速需要一直怼着一个测速器,很不方便,这版决定将测速功能集成显示到oled上。并且能通过按键控制工作状态。
基本原理就是使用光电检测子弹到达每级线圈的时候,开通半桥,等待设定时间后关断,线圈中的电流经过二极管回收回电容,使线圈中电流快速下降,做到能量回收。
这里引用一部分三水合番的讲解
当两侧的开关管同时导通时,电感将被充电,电流上升,称其为“导通”阶段;当两侧的开关都处于关断状态时,若电感上仍有电流,则电感电流将通过AB的二极管流回电源,为电源充电,同时电感承受反向的电源电压,电流快速下降,称其为“关断”阶段,或“能量回收”阶段。
一开始并没有很大把握,于是便在面包板上进行代码测试,花了两天复习了一下stm32。又花了一天写好了整体的逻辑。因为是需要单片机控制开关时间,简单测试了一下,误差在2us以内。c8t6能胜任这个项目,便开始绘制原理图和pcb,一共花了15天完成了整机的制作。
半桥电路部分,很早之前在论坛看到一个4hv的图,上面有个用半桥驱动的IGBT电路原帖链接。他用的是ir2110s,适合用来半桥驱动igbt。
用multisim仿真了一下,发现高边的供电有问题,自举电容应该应用于pwm开关的场合,而电磁炮往往是开关一下。于是采用隔离电源代替电容。
实际测试时的电容放电波形
电容用的是350v420uf,体积20*40,比原来用的小一圈。igbt是AUIRGPS4067D1,最大电流能到480A,线圈参数在模拟的时候控制电路的电流始终在400以内。二极管采用RHRP3060。
原理图如下,上面是32最小系统,中间光电开关电路,下面是半桥开关电路,igbt两端并的吸收电容是直接焊在镀锡上,并没画在电路中。
整体的pcb设计也是在摸索中完成的,将弱电和强电分置于线圈两边,弱电部分了铺铜,强电做了开窗。pcb这样布局也是为了外形设计美观一些。这次连光电也集成在了电路上,为了减小体积大多采用0402的元件。
乐秀视频剪辑第2部_20210605180658484.mp4 点击下载
zvs及其控制电路分成了一个模块,一共引四个线,12v GND 高压和控制。模块放置在了枪体后端。电感CB1 47uh,电阻R1R2 420Ω,mos irfb3206,二极管 uf4007,变压器是买的12升600,整流桥K1 DB207s,限流电容C1 47nf 。zvs控制电路用的还是光耦隔离pc817加mos LR7843下拉控制。电压采集是大电阻分压采集的方法。
发射器和模拟数据
做好的主板线圈和zvs,这次用了3d打印光电支架,既方便了安装光电,也方便了线圈绕制。
代码部分,在网上找了个例子,在上面改了改。整体是比较简单的,用的都是简单的逻辑。测速部分,使用单个光电门检测子弹通过的时间。连续发射了几十次进行调试。由于子弹长度也有一定的误差,最终和商用的测速器相比精度在2%,勉强可用。
功能控制主要靠的就是一个按键,短按切换多档电压模式,长按直接回到模式1(不进行充电和供弹)
外壳设计采用多段拼接,之前一直用着胶粘感觉还是不太结实,这次打算试试加螺丝。由于整机长度太短(约31cm)所以只能将握把前置方便握持。整体看着还可以,但手头耗材不太够,实物配色稍微差了点感觉。
弹夹如图
调试过程并不太顺利,在快完成的时候,高压线不小心搭到了32上,损毁的有点严重,只能重新焊了。不过调试和发射过程中并没有烧坏过igbt,毕竟电压比较低而且单极的储能也不高。
目前的时间参数还没有完全确定,还在调试。侧面预留了烧录接口方便更新程序。
测试时候的数据
第一级1250us 第二级720us第三级540us 第四级450us第五级410us电压为340v
前两级 第一级剩余82v 第二级129v 速度30.7动能4j效率9.2%
前三级 第一级剩余82v 第二级129v 第三级144v 速度39.2动能6.47j效率10.2%
前四级 第一级剩余86v 第二级131v 第三级128v 第四级155v 速度45.13动能8.59j效率10.4%
五级 第一级剩余81v 第二级128v 第三级140v 第四级158v 第五级168v 速度51.23动能11j效率10.8%
相比于设计还是有点差距,主要原因是实际线圈制作并不能完全达到数据标准,测试时候的没有安装固定,另外线路电阻半桥回收的能量和模拟出来的还是差了一些。
放一些测试时候的图
整体低压工作测试
VID_20210613_220333.mp4 点击下载
外壳完成后做了连射测试和瞄具测试
VID_20210614_202621.mp4 点击下载
280v时候连射速度一秒一发,出口速度40m/s以上
VID_20210614_162637(0).mp4 点击下载
精准度还可以,这个方案可以通过加尾翼来减少翻滚。
威力测试就不放了,子弹和速度都和上一版相似。
这次设计整体来说还算满意,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初模拟设计时候没有考虑弹夹对子弹的摩擦力,导致实际装机后速度与测试时有一些误差,现已通过缩小初始位置减轻了一些影响,但完成品的效率应该比测试时候低了一些,目前成品的350v电压工作时速度在51m/s左右。
整机加上枪口长度约33cm,长度比我电脑还要小。
虽然最终并没有达到设计时的效率,但整体在完成度上还是令我满意的,可靠度比之前有很大提高,外观设计也有进步。能完成这样一个作品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最近有点忙,时间也比较紧,测试做的稍微有点少,写的有点仓促,如果有疏漏的后面再补充。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