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朝鲜战场修电台(续篇)——珍贵日记揭幕激情岁月
李进良
科创喵2019/10/03 科创通讯 IP:四川

朝鲜战场电台维修日记的主人是谁?

2019年8月4日晚上8点20分,突然收到项军老师(专用移动通信杂志编委主任)微信:“李老师您好!当年在朝鲜修电台期间有没有维修日记,如有您还保存吗?或者您当年的同事是否有人记维修日记。麻烦您回复我。”

“当年我是有详细的维修日记,经过文化大革命抄家都丢失了。当年的同事今天多已故去或者失掉联系了。”我回复道。

“您还记得您日记的封面什么颜色,什么图案,有多大?”

“不记得了。”

“您是否是从1953年入朝开始记日记?日记最后是否写91型电台好使用的话?当年其他人有记维修日记的习惯吗?”

“我平常的日记是断断续续。自从赴朝维修之后,每天每一部电台故障的现象、分析原因、怎样修好的,都详细记录了的。归国后依据记录写了一份总结,交给了十局(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主管电信的工业局)。当年和我一起的是南京无线电厂(国营714厂的前身,以下简称714厂)设计科长,他维修时肯定做了记录,但我没有看过他的笔记本。”

我有点奇怪,怎么会这么详细问起这件事?项老师解释:“我在乌鲁木齐朋友家。朋友手中有一本朝鲜战场维修电台的日记,他一直在找日记的主人,我想起你最近发表的《我在朝鲜战场修电台》,因此今天问您这么多问题,如果真是您的那将是奇缘一桩,即使不是您的也是您同事的,这将是您们这一代通讯人为国贡献的活文物。”

项老师详细说明原委,这位无线电台收藏家是生产建设兵团某单位原信息处处长徐华然先生。在乌鲁木齐,专门有几间房收藏国内外无线通信设备千余台,其时间跨度之长,品牌品种之多,保存防护之好,藏品数量之大是国内专项通信设备收藏中的翘楚,有些设备已是世界通信器材的绝品。这本不大的维修日记存载厚重的历史,当年他买下这个宝贝没少花钱,但他认定极具历史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革命文物,毅然购得,並细读内容,也深受感动。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便提出拍几页发给我看看,第二天上午就收到几张日记照片。

1570094265884.jpg

1570094265913.png

我一张张看过去,在第3页1953.4.16有一句“金轮回来了”。金轮就是714厂胡科长的名字,似乎是他家人写的。7页上有份名单就是当年赴朝志愿军电台维修团的成员:天津电工二厂(国营712厂的前身,以下简称712厂)质检科平永保科长、总装车间王祥恒主任、设计科李进良技术员。南京714厂设计科胡金轮科长(回国后升任总工程师,下文简称胡总)、朱文烈技术员。上海无线电厂(武汉710厂的前身)程洪涛工程师。看到这页我的心蹦蹦地跳动,没想到66年前的这本和平日记上居然有我们的名字,那肯定是我们当中某人的记录。扉页有南京无线电厂,可以判定,这本和平日记多半是胡金轮的。当时714厂就派了胡金轮与朱文烈,到志愿军司令部后,我们就分开了,我与胡总二人去一个部队,他们去另外的部队,任务完成后一块回国。朱文烈后来调到成都719厂。前几年我与他还有来往,这几年没联系,我现在先打听他,再打听胡总。

当天下午与朱文烈联系上了,也是91岁的老人,现住成都。虽然我们都耳背,好在戴上耳机通过电话还可以交流。这本和平日记不是他的,从前面几页分析可能是胡总爱人写的,他说714厂胡总就是叫胡金轮,已经去世多年,他当时估计要比我们大20岁左右,要找他的后人很难。

那晚通过视频幸会了徐先生。我对收藏如此丰富的无线电器材深为敬佩。特别是对重金购置66年前的维修日记喜出望外。这段尘封的历史,随着维修日记的意外发现得以回到人们眼前。我对他如何发现这么珍贵文物很感兴趣,问他是什么时候在那个地方收购什么电台时得到的。

他回答:“我对无线电非常酷爱,目前收藏有部分火花发射机以及一战和二战时期的电台,其中有八路军曾经使用过的,还有日军使用过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展厅的展品多半是我提供的。

这本日记大概是2015年夏天在收藏网站上偶尔发现的。这个卖家在广东,他并不懂无线电,就是一个贩子。我觉得这本日记非常有意义,经交涉,花了近万元的大价钱买到的。项老师这次过来跟我聊起您写的文章,我就把这本日记的事告诉他了,因为这本日记的内容和您的文章有些内容吻合。我们感觉这本日记很可能是您的,当时我俩非常激动,所以第一时间就报告给您了。这本日记目前在新疆无线电协会,回头我把它取回来,给您复印一本”

我说:“我还想对这本维修日记继续追踪。胡总在南京,早已去世,这本维修日记怎么会落到广东卖家手里?是不是文化大革命抄家从胡家流出的?你方便时,再向卖家询问一下,说不定是很有趣味的故事。” 

他最近卖家联系上了,日记是从网上购买的,因年代久远回忆不起来从哪里买的了。怎么从胡家流出在网上出售的?无从追踪,我感到怅然。

8月10日收到了整本和平日记的扫描件,是PDF文件,红色布封面上印了和平鸽,扉页印有国营南京无线电厂一九五二年总结评功纪念,工会委员会1953-3奖。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页页看下去,第1页是中国政区图,右下角写上“1953年9月25日起(朝鲜)”,勾起了我对那个激情燃烧时代的回忆。

紧接着1953.4.12的日记写的是家庭锁事。4.13日第一句话:“金轮竟然这样长久没写信来,倒也是一种本领,我努力在使自己忘掉这件事,唯有这样才聊以自慰。”4.16日记有“金轮回来了,这次足足去了半个月。”记到4.17日这个人的日记就中断了。我从内容分析似乎是胡金轮的爱人记的,可能她就把日记本拿给胡总带到朝鲜了。

1953.9.25起是另一种字体,记有:“今天下午才知道后天要到朝鲜去,应该准备些什么?1.明天要跟槐厂长谈一谈,请王祥华代科长。”随后是行前的21项准备和工作安排,非常具体。(槐厂长在十局系统是有魄力的厂长,胡金轮当时是设计科长,王祥华后来调到宝鸡782厂任副总工程师) 携带的东西小至牙刷牙膏信纸邮票等日常生活用品,非常细致,末了是2W及150W电台说明书。到此,可以确定此页以后都是胡总的记录。特别是看了胡总记录的详尽日程(见下),像搜素引擎一样从我脑海中逐日将66年前的一幕幕调出。

1570094265914.png

我们去朝鲜参加志愿军

1953年的9月26日星期六,712厂副厂长林中通知设计科虞承藻科长同我一起去他办公室开会。林厂长是从阳泉解放军通信厂调来懂些技术的老干部,负责开发与生产。我们来到他办公室,见还有总装车间王祥恒主任、质检科平永保科长。林厂长说朝鲜刚刚停战,但敌对双方仍驻军原地,保卫和巩固和平成果不容懈怠。为防患于未然,十局按国家决定利用停战的喘息机会,抓紧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通信器材维修团,前去朝鲜前线维修调研我厂供应的102型短波15瓦电台、702超再生步谈机。厂里确定由王祥恒带队,平永保与我3人29日前去北京十局报到。我在王祥恒车间装配调试实习了半年,他好像也是从从阳泉解放军通信厂调来的。102电台出现技术问题的时候,我也接触过平永保科长,大高个,与我们设计科丘绪环副科长是夫妻,都是武汉大学的同学,一个大高个汉子配一个文弱矮女子,鲜明的对比给我们这批20多岁的年轻人留下新奇的印象。会后我们3人商量了分工,我准备了这两种电台的说明书。29日与714厂的胡金轮、朱文烈一起搭车于下午1:30离开天津。6:30到达新北京站(就是现在的万寿路),当晚参加十局庆祝国庆晚会。第一次见到胡金轮,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说起话来声音尖细,和蔼稳重。他介绍朱文烈说是一个快乐的小伙子。我们看红楼梦一听到老远传来爽朗的笑声就知道是凤姐来了;同样一听到高昂欢快的歌声与急促的步声,就知道小伙子来了。他比我大一岁,都是无线电发烧友,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当时刚刚出版的苏联教科书,成了终生好友。

9月30日我们去通信兵部报到,石磊参谋接待开会,布置任务。

1570094265911.png

通信兵部石磊参谋

一、编组:首先明确这次赴朝组团分5个班,我们工厂来的是第5班,班长胡金轮,副班长平永保,组员:上海710厂程洪涛,天津712厂王祥恒、李进良,南京714厂朱文烈,北京王长庚、王强,共8人。

二、任务:

1.彻底整修志愿军通信机器,分几个维修站分别进行全面检查。能修就修,不能修的提出处理意见;同时把前方对机器的意见收集一下,提出对今后设备的要求,能答复就答复,不能则共同研究。

2.介绍厂内生产情况,使前方对生产遇到的困难有所理解。

3.前后方的感情联络一下,学习志愿军在前方如何创造性的克服困难。

三、注意事项

1.准备应付艰苦生活。

2.保密,尽量少写信。

3.保护身体,饮食、穿衣注意。

4.注意团结。

10月2日晚10:30,从十局出发,晚11:33,乘火车离开北京北上东北。10月3日,晚10:55抵达安东(辽宁省丹东市在1965年之前的旧称)志愿军接待处。

10月4日是星期日休息,我们8个人一起上午游览鸭绿江边,远眺鸭绿江大桥对面的朝鲜新义州,一片荒凉景象。全体在安东镇江山合影留念。

1570094265912.png

后排左起胡金轮,王长庚、平永保、程洪涛,前排左起朱文烈、王祥恒、李进良、王强

10月5日志愿军接待处开会布置赴朝安排:

1.后天4点起床,5点集合,6点过鸭绿江。

2.发给全套干部军衣、军大衣、符号、帽花,过江前更换,换下衣物留在安东。

3.准备一天半食粮不要太燥,明天个人自己买,火车没有茶水。

4.打铺盖,军大衣要易取,其它包裹不打开,行李汽车送,每班一人押送。

1570094265951.png

左王祥恒、右李进良

1570094266839.png

左李进良、中胡金轮、右朱文烈

10月7日一早我们起床脱下了便服,换上了军装。雄赳赳,气昂昂,早上7点乘上闷罐子火车跨过鸭绿江,24岁的我生平第一次以军人身份出国,心情异常激动。火车开动很慢,到了朝鲜境内看到战争造成的创伤,满目疮痍。火车足足开了12个小时,下午7点抵达平壤。一看城市到处断壁残垣,电车轨道被炸得像蛇一样弯弯扭扭,没有行人,灯光暗淡。我们一行被安排落脚牡丹山半腰一处歇息。第二天中午12:20离平壌开往长林里,第三天11:50抵达志愿军司令部。志司在一个很大金矿里面,我们各住一个只能摆张床的小间。在坑洞里面,非常潮湿,手一摸坑壁都是水。

在志愿军司令部呆了一个星期。通讯部主管向我们介绍了志愿军部队的通信装备配置情况,分有线、无线两大类。驻防、休整主要靠摇把子电话机和拉被覆线,把营、连、排联系起来,战斗打响,被覆线常被打断,就只能靠无线了。1950年10月刚入朝时,多是原来解放战争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各式各样的美军电台。感谢国内厂家积极及时的开发生产,逐步装备了国产电台,军以上是九一型150瓦短波电台,师团配备以报为主的102型15瓦短波电台。团营主要配备以话为主的71型2瓦短波电台,营连排是超再生2号步谈机,这样中国部队从军一直到排有了成套的系列国产战术电台,可以进行机动及时的战争指挥,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能力,这批国产电台为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使用过程也发生了不少质量问题,工厂也在不断改进。现在利用刚刚停战的喘息机会,欢迎工厂来人帮助全面彻底检修所有通信器材。我们初步了解了部队的通信装备情况,还听取通信参谋介绍各种通信器材的使用情况与问题,见到从研究所去的施良骏、胡思益两位工程师,他们介绍了美军的BC1000等电台的技术,交流了一些维修的经验。在志愿军司令部也了解了当地环境和风土人情,学习了朝鲜简单的会话。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就被派到朝鲜前线各地维修电台。

10月16日上午8:00我们离开志愿军司令部,分成几个小组赴不同部队的驻地。我与胡金轮一个小组,有志愿军战士陪同,走了一整天山路,疲乏极了,天色渐晚,我们得寻找落脚歇息处所。当时朝鲜男人都参军了,老乡家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好不容易在山沟沟里找到一户茅草房,进去一看家里非常简陋,只有一位30多岁的女人坐在铺地的席子上,我们说明借宿一晚的来意,她就招待我们喝水,只能席地而坐。陪同的战士送给她一点随身带的干粮,与她边谈边吃。这时我发现有几张报纸,顺手拿过来一看,就是前几天的。我很惊讶,这么偏僻的乡村,居然有会看报的农妇。她说丈夫在当兵,她每天要看报了解前线的情况。那个年代在我的攸县老家,农民没几个能识字,农村妇女就都是文盲,方圆几十里的藻田乡连我一起只有两个中学生,全国文盲率高达80%,心想朝鲜怎么这么快就扫除了文盲的。吃完干粮,我们就躺在席上和衣而睡。第二天一早告别她继续赶路。

10月17日下午2:00抵20兵团,派了八个通信兵战士跟我们一起找到一个方圆几里没有人烟的山区,在平缓的山坡砍除树木,开辟小块地,搭建两个棚子,一个棚子搭个通铺垫上稻草睡觉,另一个用树枝钉在地上,上面加些板子当工作台,用发电机自己发电。

1570094267562.png

前排左李进良、中胡金轮 

1570094268095.png

前排左2李进良,其他为战友

维修站开张了

这样我们简陋的维修站就开张了,让20兵团各师依次将所有各种电台送到维修站检测修理,这个师全部检测修理完了,就领回使用。接着就是另一师送来检测维修,送来的多是15瓦102短波电台、71型2瓦短波电台、702超再生步谈机,还有小量E27、E29、101电台。我们在胡总的指导下一开始就制定了科学的检测维修程序:

分类登记→清洗→检测→维修→验收。

并进行了严格的分工,前二项由来的通信战士负责。检测维修由胡总和我分工承担,胡总主要承担2瓦机,我承担102、702机,我们就是靠信号发生器、万用表、频率计、功率计来检测,发射机检查频率和功率,接收机检查频率、灵敏度和音频功率,要把每部电台的性能都调到最佳。验收由老报务员凭经验实际使用。

1570094268282.png

702超再生步谈机

1570094268495.jpg

71型2瓦短波电台(英雄儿女王成背的就是这种电台)

1570094268723.png

八一型(102E)15瓦收发报话机

那时候我养成了个习惯,每检测修理一部电台都做好记录:什么毛病,哪一个器件坏的,怎么修好的,都一一记录下来。总计修了一千多部各种各样的电台,最多的是步谈机,其次是71型2瓦短波电台,第三是八一型(102E)15瓦收发报话机及其前身101、E29、E27,此外,还有零零星星的BC1000等美军电台。修的多了,逐渐积累,经验就丰富了。我总结维修的步骤:“由外到内,由后向前,划分区域,按线寻找。” 由外到内就是一部有故障的电台首先检查电源、天线、话筒耳机等外部附件及插头、插座接口等有无毛病,排除之后,再检查电台本身。由后向前,对发射机就是检查末级功放,再一级级往前级检查一直到主振;对接收机首先检查末级音频功放,再中放、变频、高放。划分区域,按线寻找就是依据前面检查判定故障出自哪里,就在这个范围,按线路图逐一测定其电压,判定是哪个电阻、电容或器件坏了。这样有条不紊地一步一步检测,很快就能找到故障所在。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可能一天都修不好一部。很多故障都有相似性,一看是同样毛病,立刻就能确定是哪个元器件坏了。但也碰到一些怪毛病,总也修不好,我就与胡总一起来分析,最终是可以修好的。总有个别电台,毛病找到了,却没有更换的器件,我们就挑出很多毛病不能修理的最坏机器留下来,拆上面的元器件做维修件来更换,实在找不到更换的器件,就只好在机内留下维修意见,等待器件。

当时虽然艰苦,却卓有成效,经过全面检修的电台回到原来部队使用,都说通信距离远了,信号稳定,报音清脆,好用多了。

战友,你们在哪里?

来的通信战士,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虽不懂电台原理,只会发电报、摇马达、架天线,但多读过中学参军有些文化,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可以帮忙当下手。胡总和我就给他们上无线电课,对照每种电台实物讲解电路,传授我总结的维修步骤,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学习,能够较快掌握要领。我寻思在部队不可能有仪器去检修,怎么办?在修的过程,我累积经验多了,逐步找到了一些只用万用表的简易检修方法,先用万用表测量一部正常机器各级管子的各脚电压,记录下来,再测有故障机器的各级电压,与之对比就很容易找到哪一级出了毛病。更简易的方法是用螺丝刀触碰末级音频功放的栅极,就会听到喇叭发出很大的嘟嘟声,再依次往前触碰中放、高放,到哪一极没有声音了,故障就在这一级,往往是耦合电容或旁路电容坏了,只要一更换,立马修好。这时就给当下手的战士们演示。有战士看了感叹:电台在前线出了毛病之后,我们干瞪眼,只能派战士拿到后方修理,当时美军知道志愿军必须通过的交通要道,大炮就不停地轰炸封锁关口,往往战士不是战死在前线,而是拿电台过关口时伤亡的。如果那时常见的故障我们会就地处置,不需要拿去维修,不就减少了伤亡吗!在我们的演示指导下,他们都兴高采烈积极学着找毛病修理,这样既加快了我们检修的进度,也很快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以后发现小故障,就可以自行排除了。军工产品,质量第一,这事给了我一个生动深刻的教育。

他们多是比我小的同辈人,有说有笑,亲如手足,也常给我俩讲述亲身战斗的故事,战士吕居仁是步谈机话务员,起初运动战阶段战斗打响,手捧着砖头大的步谈机,利用原装的鞭状天线,在山顶向开阔地带可以通好几公里,向连长汇报、与友邻部队沟通都很顺畅。后来阵地战阶段争夺制高点的美军作战战术是先一轮飞机来地毯式地轰炸,接着就是一排排炮弹扫平山顶防御工事,逼的我们无法在地面活动,只得挖坑道,躲飞机大炮,一进坑道,靠原配的鞭状天线根本就通不了,这就苦了我了,只好乘战斗间隙,冒着生命危险爬出坑道口,还没等调好联络上,一排炮弹又飞过来了,不得不又退回坑道内,战士可以在坑道内睡大觉,养精蓄锐,静待战机。我是负责信息联络的,急得团团转。后来不知哪位发明一个高招,把有线电话用的被覆线剪5-6米一段接到天线口,把线甩到坑道口外,竟能重新联络上,高招传来这下可把我乐坏了,蹲在坑道内几天几夜啃干粮也不怕了。我们就可以耐心等待美国飞机大炮轮番轰炸,把山顶夷为平地之后,美国步兵就想冲上来抢占制高点时,没想到我们会利用步谈机把各坑道埋伏的以逸待劳的勇士呼叫一起冲出坑道,把爬到山腰的美国兵打的屁滚尿流,滚下山去。从此每到一处制高点新挖的坑道,我就要用长长短短的被覆线试验,直到试通为止。以前我们话务员行军除了枪支弹药干粮水壶,还要背一部步谈机,几块电池,现在又多了一捆被覆线,紧急关头,别的都可以丢弃,保护这3样就像是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听了吕居仁绘声绘色的说书,我对这一就地取材的高招欣佩志愿军的创造性,启发我思考武器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虽然我们武器装备与美国差得很大,但凭中国人的勇气与智慧还是可以想出各种办法克服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后来回国向通信兵部汇报时,才知道这个高招是通信兵部陈太一总工程师提出的,陈总解释:在坑道内原来鞭状天线发出的电波被坑道衰减,就不能沟通;改用被覆线做天线把线甩到坑道口外,发射地波就可以接收了。这项看起来小小的发明,就地取材,解决了当时抗美援朝的难题,启发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活学活用自己的知识为人民服务,解决实际的问题,不应不着边际,高谈阔论,成为银样蜡枪头的愤青。陈总后来是我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科技术语中分工负责通信术语,他推荐我参与移动通信的术语,在他的鼓励支持下,我编辑出版了《移动通信词典》,此是后话。

我们这个维修站的工作生活是紧张有序的,每天7点起床,7点半早饭,8点开始工作,上午忙到12点吃午饭,休息半小时,下午1点-5点工作,5点半晚饭,晚上7-9点继续工作,10点熄灯集体睡觉。有一位战士负责伙食,很少新鲜蔬菜,多是罐头食品,记得过年时朝鲜人民送来小苹果,尽管个小,吃得津津有味。星期日包顿饺子吃算是打牙祭改善生活,我是湖南人从来没吃过饺子,战友们见我只吃几个,了解我这个人吃不惯,以后星期六就给我留碗饭,我感受了战友的关爱之情。朝鲜的冬天是很冷的,寒风凌冽,为了干干净净过年,战士们弄来一个大汽油桶,在中午太阳下露天架起来用捡来的树枝,烧了一桶水,我们轮流跳进桶里,洗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澡。还记得有次祖国人民来慰问,曾接我们去军部驻地欢天喜地看了场演出。维修任务完成后从军部来的参谋带来照相机给我们10人拍了二张合影,留下了珍贵的记忆。临别时战友铁字信箱97号一连三排张士英、刘德芝,未留部队番号的张圣红、周华春各送了张单人照,还有吕居仁送了他们在坑道口的合影,吴一荃与朝鲜儿童的合影,及骑三人摩托执行通信任务的照片,他们几人在相片背面的留言,字迹都很流畅飘逸,说明60多年前参军成为通信兵的都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今天看了他们的身影与笔迹,还能回忆起那段难忘岁月的欢快场景,抚今追昔,怀念曾经朝夕相处的通信兵战士,不知这些战友現在何方?还能想起我这位大哥吗?

1570094268926.png

1570094269105.png

战友吕居仁在坑道口

1570094269306.png

战友吴一荃与朝鲜儿童

1570094269547.png

战友摩托执行通信任务

胡总这本日记与我逐日记录检修细节不同,而是按照当时对班长要求汇总各种电台的检修结果记录的,开始是美军电台BC1000的修理经验。接下来是以报为主的15W报话机,该机配备师团,其中有E29、102等不同型号。再下为以话为主的2W机,该机配备营团、师与观察所,英雄儿女王成背的就是这种电台。再下为2号步谈机做了比较详细的总结,优点:距离较说明书大,在山顶上最大距离,达10公里,在坑道内本身天线失效,改拉5-6米被覆线,地形好有时通一阵、不通一阵,受地形影响很严重,解决办法用转发台。缺点:管子容易烧。特别是对如何减少噪声做了技术分析。

日记还简介了我们没有维修过的1号步谈机,此机型是参照二战美军使用的机型开发的,原打算配备连排,因要做成可以手持的步谈机,体积要小,重量要轻,技术难度很大,生产较晚,加上塑料收发转换开关易折断或全部破裂,没有大量使用,在抗美援朝的电影中曾出现过。

1570094269717.png

701A型步谈机

最后91型150W短波电台也有简短的描述,该机配备军,师对上的连络2W机不能胜任时也用91型。配备有专人维护,这是国产机中最好的最新的机器,在祖国刚刚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就能生产这么好的机器,获得志愿军高层的好评。

1570094270771.png

91-戊型发射机

日记中还有11月-12月党支部评功的安排要求。当时营以下以步谈机为主,步谈机话务员保护机器比保护自己生命更重视,立功的占三分之二。日记详细记录了英雄话务员杨国兴在190.8高地坑道中坚持战斗5昼夜,只能吃几块小饼干,水也喝完了,天线被炸断20多次都由他修好,始终保持通话,敌人用火焰喷射器进攻坑道,他与49中队取得联络,要求我炮兵炮轰坑道口,挫败了敌方进攻的英雄事迹。

我们的检修任务完成之后,1954年2月上旬胡总和我告别了朝夕与共的8位战友回到志愿军司令部。其它各地维修小组也先后到志司集中休整,大概是下旬胡总带着我们5班一起回到安东,拿上留下的行李,回到北京通信兵部汇报,受到表扬。再到十局汇报,之后其他人都回久别的家了,那时只有我是单身留在局里,整理汇总每个人写的总结,记得小楷密密麻麻有近20页,我与十局的文书小汪,用石板印刷法复印了十几份,分送给局、厂等单位供改进通信器材用,我月底才回到712厂的设计科,科里组织了报告会,我就投身到如何改进温升频移的攻关去了。

光阴似箭,转瞬66年,抗美援朝已经成为久远的被湮灭往事,和平日记的发现,促使回忆起了我们在朝鲜战场修电台的一幕幕经历,犹历历在目,通过那次检修行动,一是志愿军的通信器材质量普遍获得提高,二是工厂调查了解了国产电台的问题,明确了改进的方向,三是提高了科技人员为军队战士服务的思想觉悟,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迎来了新中国70周年华诞。一路走来,从人背马驮的电台到人手一部掌上明珠的手机,从高呼“向我开炮”的壮烈牺牲到安享视频聊天的乐趣,中国通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首过往,我们这辈人无怨无悔,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没有虚度年华,期望我们的故事可以激励后人在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


1570094271050.jpg

李进良 ,中国移动通信领域的奠基人之一。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信组,曾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七研究所总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来自:电子信息 / 无线电
8
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科创喵 作者
5年3个月前 IP:四川
864502

附:我在朝鲜战场修电台


     1950年10月,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就面临了美国的大兵压境,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回想起当年在朝鲜战场修电台的往事,犹历历在目。

  1952年我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天津电工二厂,即后来的712厂。电影《英雄儿女》王成背着一部国产电台在阵地大声呼喊“向我开炮”,电台上面还有个像伞一样的天线。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电台都是712、714厂开发制造的,在部队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管部门十局,就组织生产电台的厂家派了七八个科技人员到朝鲜战场去维修。

  我有幸参军加入了这个维修队伍,我们换上军装跨过鸭绿江到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那时候还没有少尉大尉等军衔,所以我们算是排级干部。志愿军司令部说起来很有意思,在一个很大金矿里面,有一排排巷子隔成一个一个小间。我们每个人都住一个小间房,摆张床。在炕洞里面,非常潮湿,手一摸炕壁都是水。矿里有个很大的礼堂,到了周六晚上还可以举办舞会。

  在志愿军司令部了解一些情况之后,就被派到朝鲜前线维修电台。在平缓的山坡砍一些树,搭个棚子,用树枝钉在地上,上面加些板子当工作台,用发电机自己发电。就是靠信号发生器、万用表来维修。那时候我养成了个习惯,每修一部电台都做好记录:什么毛病,哪一个器件坏的,怎么修好的,都一一记录下来。总计修了一千多部各种各样的电台,逐渐积累经验就丰富了。有一些通信战士可以帮忙,他们不懂电台原理,只会用,我们指导他们修。

  在修的过程,有战士告诉我,电台在前线出了问题之后要拿到后方修理,当时美军知道中国人必须通过的交通要道,大炮就不停地轰炸封锁关口,往往战士不是在前线战死的,而是拿电台过关口时伤亡的。当时感触很深,我想如果电台没有毛病,常见的故障他们会就地处置,不需要拿回来维修,不就减少了伤亡吗。这是志愿军前线给我的一个深刻的教育。

  故障最多的是变压器经常断线。开始时变压器在国内绕好之后送到前线来更换,后来来不及了,就干脆送了一批绕线女工到朝鲜生产,以便及时更换。当时有人说断线是因为受潮,有人说原来绕线时存在隐患,各种说法都有。

  我在维修过程里,把每一种器件坏的情况都做了详细记录,当我把所有这些记录加以整理之后,发现电台里有中周变压器、功率输出变压器、电源变压器等等,但断线的都是末级功率输出的那个变压器。断线的发生有几个条件。比如同样是这种变压器,在国内张家口就没有断过,但到了朝鲜,在坑道里待个半年就断了。功率输出变压器不同的是功放管要通过线包加上直流高压。还有一个条件,是含有铁芯的硅钢片变压器,而空芯的变压器没有断线的。只有潮湿、直流高压、硅钢片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变压器才会断。

  我把这些条件综合之后,就联想到可能是电镀那样的化学问题。比如要把铁镀上锌,就要把锌放在阳极,被镀的铁放在阴极,锌离子通过电解液在电场作用下跑到铁上面就镀上了锌。根据这个原理,我就分析变压器有硅钢片,硅钢片是接地的,是负极(阴极),铜线上加了直流高压,是阳极,铜离子通过潮湿的介质逐渐跑到了硅钢片的阴极上去。时间一长,某个地方的铜离子跑完了,线就断了。所以这是电化学的原因。

  回国后,我把这个想法向十局进行了汇报,后来也做了这样的试验,即把变压器加上直流高压,和同样的不加直流高压的变压器都放到潮湿箱里去,过半年左右,加直流高压的变压器就断了,没加直流高压的变压器就没断。试验证实了这个分析是对的。采取的措施就是改变生产工艺,把变压器密封,让潮湿进不去。后来就生产了密封的输出变压器,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像这个发生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的问题,如果你在学校时化学没有根底,就不会想到是电化学的问题。所以给了我一个启示:中学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等都有用处。知识面必须要广阔,能够联想,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部队通信战士使用电台过程还有个麻烦事叫做“要寻找”、“要微调”。报务员在前线要和司令部联系,电台有一个可变电容器,用一个旋钮慢慢的转动,听到信号后要首先听一听是不是自己人。当时是发报,报务员听惯了,因为每个人手法不一样,一听就知道是不是自己人。听出是自己人,就可以接收信息了。这就叫“要寻找”,不像现在的手机,一打开就接通了。但是找到信号用了一会儿之后,这个信号就跑了,还需要“微调”。这样对于报务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要非常精细才能找到,找到后还要始终把手放在旋钮上,怕信号一下子跑了,要轻轻转动一下,进行微调。有时候一着急就找不到。天气晴、雨、或者冬天,温度一变化,很快信号就跑没了。必须是老报务员才能很快找到电台,很熟练的保持信号。对新报务员来说就很难掌握。

  我理解使用中要寻找微调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必需加以解决。所以回国之后,就带着这些问题在实验室里面寻找措施。

  那时候实验室也只有信号发生器、万用表、Q表。在那个年代还没有频率是非常准确稳定的晶体振荡器。我们用的是LC振荡器。L是电感,C是电容。L和C两个就可以组成一个谐振电路。通过电子管产生振荡。这个电路的频率是不准确的,是要变的。“要寻找”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就必须把可变电容器做的非常精密,调谐的机构很精细才行。“要微调”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在电台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热量,导致温度逐渐升高,电感、电容的参数就会变化,使得频率变化,我们叫温升频移。那我们就想办法,在实验室里一样一样地做实验,看哪一样是影响温度容量变化更大的。后来发现在振荡回路里面,牵涉到很多因素,比如说电子管的管座,我们发现有一种黑颜色的塑胶管座使得分布电容变化很大,如果改用高频塑料,黄颜色的,电容变化就少一些。还有当时不是印制板电路,都是导线连接,导线都是塑胶外包,我们发现这个塑胶也会使容量变化很大,如果改用光铜线,在振荡回路里容量变化就少了。当时还从资料中查出,电容器有一种是负温度系数的,即温度升高时电容量减少,普通的电容器温度升高时电容量是增大的。因此想到,可以在振荡回路里并上负温度系数的电容器,就可以减少总的变化量。

  那时候年轻,睡在实验室,睡醒了就接着干。经过几个月的攻关,一样一样的分析,温升频移,采取了很多措施减下来了。原来一部电台用半个小时频率漂移得很多,现在频率偏移很少,不需要老去微调。

  从攻关过程,我感到我们科研人员必须静下心来,一个一个因素去排除,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从抗美援朝发现了电台的问题,吸取了经验教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问题彻底解决,得到了当时十局的表扬和奖励。

  时光如驹,朝鲜战场已经成为久远的往事。弹指一挥间,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从人背马驮的电台到人手一部掌上明珠的手机,从高呼“向我开炮”的壮烈牺牲到安享视频聊天天涯若比邻的乐趣,中国通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过往,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通信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以上文章均为转载,为便于阅读,略有修改)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Helios003
5年3个月前 IP:山西
864505

向老前辈致敬!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将军不下马
5年3个月前 IP:北京
864517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G8KIH
5年3个月前 IP:重庆
864669

向前辈致敬!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H2RSJ
5年3个月前 IP:江苏
864786

致敬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新黑火药
5年3个月前 IP:江苏
864858

绝对属于技术兵种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D0FD
1年7个月前 IP:新疆
920090

有幸参与这本日记的部分工作:曾在某实训基地无线电展厅作为展品展出。并应徐老师要求全本扫描做成了电子版PDF文件。

引用
评论
7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半岛
1年7个月前 IP:北京
920396

很遗憾,李进良教授于2023年1月19日在广州辞世,享年94岁。

引用
评论
3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科创喵
进士 小编 机友
文章
74
回复
28
学术分
0
2018/06/14注册,6个月2天前活动

扫描最新重大科技成果
聚焦科技事件深度细节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四川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