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近炸引信,现在有图纸吗
smith2016/10/03电子技术 IP:广东
12481264.jpg

从铁血转的图,这个是美国二次世界大战中除原子弹之外第二高的科技。把成千上万的零式战斗机送到海底。

难点:

1.那时只有电子管,要把那么多电子管小型化塞到一个很小的圆锥形的空间里面
2.炮弹发射时会有1000多个g的过载,电子管和所有元件要具备抗过载的能力
3.电池要给高耗能的器件供电,而且还不能过期
4.无线电监测需要一定的精度。

这个的原理到底是类似雷达,接受回波到一定强度起爆?还是检测和飞机的电容,达到一定量后起爆?网上找了一下,没有找到电路的原理图

现在的技术发达了,能否用现有的三极管和集成电路民间还原出来。
来自:电子信息 / 电子技术
26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smith 作者
8年4个月前 IP:广东
826315
查了一下,外文说的是就是雷达原理,用的三个电子管比硬币还小
VT-M532 VT RF Tubes
Miniaturized RF Tubes
tubes.jpg

used inside the VT M532
(Shown at left)

Proximity Fuzes
Proximity fuze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during WWII, and two types were produced.
The first (British) was used for anti-aircraft rockets and relied on optics. A sensor was calibrated for broad daylight. As the missile approached the target the daylight shining into that sensor was reduced. When the sensor was shaded enough, an electrical circuit would close and detonate the warhead. While successful, it was useless when it came to shooting at night.
The second concept (U.S.) applied radio waves, using the same principle as Radar. The fuze transmits a signal which is reflected by the target and received by the fuze. This reflected signal increases in strength as distance is reduced. When the reflected signal intensity reaches a certain level, a triggering circuit electrically fires the detonator.
These early radio "VT" fuzes were large and fragile, using mechanical and vacuum tube components, but they were very successful in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and used to good effect.

With the advent of transistor technology in the 1950's electronics could be reduced in size, resulting in smaller more robust fuzes 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smaller munitions.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smith作者
8年4个月前 IP:广东
826316
老外的论坛上面也讨论过这个东西,给了几个图纸,但是不知道哪个是美军用的,话说有人能帮忙解读一下么
地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stem/res/XXXXXXXml
138955716148.jpg

138955717197.jpg

138955717959.jpg

138955718944 (1).jpg

138955719758.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armonkey
8年4个月前 IP:广东
826324
Screenshot_2016-10-03-15-20-22-242_com.taobao.taobao.pn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smith作者
8年4个月前 IP:广东
826330
引用 warmonkey:
Screenshot_2016-10-03-15-20-22-242_com.taobao.taobao.png
额,当年的高科技,现在果然已经平民化了。

话说这个的探测范围有多大,还是只能探测运动的物体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314152
8年4个月前 修改于 8年4个月前 IP:广东
826332
玩过1C38A,说是近爆引信的RF管,很耐操,直径约4毫米,长两公分多一点⋯寿命标6分钟,实际上那个小单管收音机都几百小时了还响(用高阻耳机) image.pn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3DA502
8年4个月前 修改于 8年4个月前 IP:山东
826333
单管多普勒

那个发电机是怎么运转的,感觉是靠风力推动旋转,正好解决保险问题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3DA502
8年4个月前 IP:山东
826334
电子管里面有个黑点的标志,是不是这个东西是放电管,里面有充气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smith作者
8年4个月前 IP:广东
826344
引用 3DA502:
单管多普勒

那个发电机是怎么运转的,感觉是靠风力推动旋转,正好解决保险问题
不是靠发电机,而是化学电池,炮弹发射时撞破玻璃管,里面的电解液流出来和电极构成电池,和水雷一样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3DA502
8年4个月前 IP:山东
826354
引用 smith:
不是靠发电机,而是化学电池,炮弹发射时撞破玻璃管,里面的电解液流出来和电极构成电池,和水雷一样
1.电池串联好多才能达到电子管屏极电压的
2.看那个原理图,供电的是个类似变压器的东西,这个东西理解成发动机比较合适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8年4个月前 IP:四川
826367
引用 3DA502:

那个发电机是怎么运转的,感觉是靠风力推动旋转,正好解决保险问题
几倍超音速,哪里还有“风力”啊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航模发烧友
8年4个月前 IP:广东
826368
给感觉上象金属探测器一样的工作模式,一个线圈发出信号,有金属在附近后另一个线圈耦合电流到一定值导通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ls.ls
8年4个月前 IP:重庆
826388
成千上万的蛋战不至于,当时成效也不算很大,有了这东西还是被蛋战神风砸掉了一些船。只不过这个的确是当时二战的一大发明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的卢宝马
8年4个月前 IP:辽宁
826411
引用 3DA502:
1.电池串联好多才能达到电子管屏极电压的
2.看那个原理图,供电的是个类似变压器的东西,这个东西理解成发动机比较合适
振动子升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xbwpc
8年4个月前 IP:北京
826413
引用 smith:
额,当年的高科技,现在果然已经平民化了。

话说这个的探测范围有多大,还是只能探测运动的物体
多普勒本来就只能测运动物体吧。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b-sama
8年3个月前 修改于 8年3个月前 IP:湖北
826534
引用 smith:
老外的论坛上面也讨论过这个东西,给了几个图纸,但是不知道哪个是美军用的,话说有人能帮忙解读一下么
地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stem/res/5423.h……


看了一下楼主贴的原文部分,简略翻译文章大意是:近炸引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日光强度变化的,引信上面搭载一个光传感器,调节至日光强度,当靠近飞行器的时候,光会被挡住,光强发生变化达到阈值触发雷管。另一种类型依靠无线电原理,有一个信号发射天线,当随着距离减少信号强度增强,当近至一定距离时,触发雷管起爆主装药。

文章里面还说虽然这种设备使用了机械和真空元件,比较脆弱体积还很大,然而在大多数使用案例中都是表现得非常成功的。

试分析一下可能的原理。

结合下面贴的电路图,可以看到发射部分很明显是一个真空管三点振荡器,这种真空管接法电路的特性非常有趣。
其震荡信号强度会被天线的接收信号影响强度,这种效应被称为"淬灭振荡",在电子管收音机时代被应用于FM收音头里,电路原理是在真空管栅极通过一个扼流圈输出一个低频信号给电子管触发电路,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输出的信号会越来越强,最终触发雷管产生作用。

这个和多普勒效应检测电路原理类似,但是检测量不同,类似真空管超再生电路,这种电路用一个真空管就实现了发射-接受-检波三个过程,确实很巧妙,能用最简单硬件实现既定功能,应该也是为什么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技术的原因吧。

如果利用这个原理,而用现代技术来实现,可以用便宜的多,更加坚固的塑封三极管比如9018之类高频三极管加几个简单元件组合,搭超再生电路,输出信号取有效值后进比较器来做,体积我估计能做到一枚一元硬币大小。脑洞大开,如果加入单片机,配上rfid通信,应该还能在发射前设置爆炸距离😄
想想还是很有趣的!

最后感谢楼主分享电路图,表示长见识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b-sama
8年3个月前 修改于 8年3个月前 IP:湖北
826535
抛开单纯的电路设计,这个引信还有可能影响性能的应该还有天线的设计技术。
要保证最大化杀伤,应该在空间中各个位置靠近都能可靠爆炸,这个对天线设计提出了要求。
然而现代技术设计天线有很多仿真手段,我觉得可以朝这些方向来研究。
其他的一些点应该是工作频率和放大电路特征之类的,这些指标会影响能攻击的目标大小和距离精度。
warmonkey版主推荐的那款靠近开关确实很不错,是可以脉冲供电来控制能耗的。
淘宝上有很多这样类似的雷达模块,工作频率10G以上,能检测到附近物体的移动速度并转换为频率信号。
只是似乎不能反映测量输出回波信号强度,但是应该有办法引出,那样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了,楼主有兴趣可以研究下,关键字是“多普勒模块”。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smith作者
8年3个月前 IP:广东
826541
引用 rb-sama:
看了一下楼主贴的原文部分,简略翻译文章大意是:近炸引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日光强度变化的,引信上面搭载一个光传感器,调节至日光强度,当靠近飞行器的时候,光会被挡住,光强发生变化达到阈值触发雷管。
终于有版主出来分析了,应该就是第三个电路吧,我也试着在淘宝上面找了一些模块,发现有的有IC,都的看起来没有IC,怀疑就是第三个电路的原理。看看能否用9018改造一下,话说这种引信的频段为什么非要工作在那么高,是为了减小天线的面积?,900M~1G hz可以用吗。

现在战争离我们还有一定距离,不过个人觉得这种模块还是挺有用的,比如和摄像头一起配合,放在野外,可以拍一些小动物经过的照片什么的,而使用超声模块可能会干扰到动物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b-sama
8年3个月前 修改于 8年3个月前 IP:湖北
826550
引用 smith:
终于有版主出来分析了,应该就是第三个电路吧,我也试着在淘宝上面找了一些模块,发现有的有IC,都的看起来没有IC,怀疑就是第三个电路的原理。看看能否用9018改造一下,话说这种引信的频段为什么非要工作在……
额 其实那些电路都是一样的原理,有些用的是偶极子天线。
但是都是通过接收回波强度来判断距离的。
淘宝上模块的原理应该是三极管振荡,ic的作用可能是放大或者v/f转换。
那些电路图里我好像没看到线圈电感量,所以不清楚电路的工作频段。
但是看天线大小,频率肯定不低,一方面频率越高确实体积可以做到越小。
另外可能还有对接受效率的要求吧,低频电波遇到体积小一点的飞行器反射效果不好,会发生绕射。
拍小动物的话,检测对象不是金属,可能反射效果不会太好,不知道能不能用这种原理。
但是那种多普勒雷达模块能判断小动物接近。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efinder
8年3个月前 IP:浙江
826551
引用 rb-sama:
看了一下楼主贴的原文部分,简略翻译文章大意是:近炸引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日光强度变化的,引信上面搭载一个光传感器,调节至日光强度,当靠近飞行器的时候,光会被挡住,光强发生变化达到阈值触发雷管。
你的分析很对头。这种电路灵敏度很高,但是稳定性不好,现在的炮弹里肯定不会用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量子隧道
8年3个月前 IP:广东
826574
以前看过一个讲这个引信原理的文章,说是飞机反射的回波,因为多普勒效应,和本地振荡信号有差频。接收到回波信号,和本地信号作混频,可以把差频信号提取出来,是个低频信号,用这个低频信号驱动电雷管。不过我当年没看过电路图,现在觉得如果这么做,电路会比较复杂,不太容易装到引信里。
我觉得rb-sama的解释是有道理的。很可能这是一个超再生振荡器。超再生振荡器的特征之一就是对周围临近物体特别敏感。我多年前用C945晶体管试过FM超再生接收器。我的手在附近的不同位置,电路会输出不同音调的音频信号。用类似的原理检测飞机是否在附近,会很简单。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314152
8年3个月前 修改于 8年3个月前 IP:广东
826575
image.png
引用 rb-sama:
看了一下楼主贴的原文部分,简略翻译文章大意是:近炸引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日光强度变化的,引信上面搭载一个光传感器,调节至日光强度,当靠近飞行器的时候,光会被挡住,光强发生变化达到阈值触发雷管。
引起我童年美好的回忆,用这玩意接到扩音机上,调好灵敏度,人走近一米的就有嗡嗡巨响,直接吓尿(6k4单管超再生)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smith作者
8年3个月前 IP:广东
826593
好吧,逛了一圈淘宝,发现这个多普勒感应已经烂大街了。。。
不过如果早几年做出来的话,估计可以赚一笔发点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8年3个月前 IP:四川
826598
据说现在主力部队已经没有多少“笨蛋”了。
这个天线应该需要较高的Q值。另外对飞行前方的增益不能太高,他需要选择最佳的距离:如果飞行方向偏离目标,即使远一点爆炸也会增加杀伤机会;如果正对目标,过早爆炸又会损失杀伤机会。炮弹接近飞机时飞机的速度其实并不比炮弹慢多少,距离的函数不是线性的,而且炮弹会发生进动,因此不同角度的触发距离需要有所考量。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量子隧道
8年3个月前 IP:广东
826602
引用 虎哥:
据说现在主力部队已经没有多少“笨蛋”了。
这个天线应该需要较高的Q值。另外对飞行前方的增益不能太高,他需要选择最佳的距离:如果飞行方向偏离目标,即使远一点爆炸也会增加杀伤机会;如果正对目标,过早爆炸又……
看那引信结构图,天线是正指向飞行前方,那么在正前方正好是天线的辐射最弱的方向(单极天线的辐射角分布特征)。估计此天线对飞行前方的物体不敏感,而对侧前方的物体敏感。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好酷
8年3个月前 IP:北京
826624
用机场搜身那玩应改吧改吧。
成都机场是不是还在用X光啊。出差成都恼火的说。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smith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89
回复
2356
学术分
4
2015/01/11注册,51分21秒前活动

收音机爱好者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广东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