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一部分人眼里,科创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网络论坛。
其实在这背后,科创正以网络论坛的形式,通过科创所倡导的文化,一点点地聚拢这片土地上最优秀的青年。我们最终是要改变世界的。
这里先跟大家介绍一下科创一直坚持的三大文化。
分别是:学术文化,爱好文化和创业文化。这三种文化有它们各自的内涵:
学术文化:科学理性,精确严谨
爱好文化:好奇兴趣,求知实践
创业文化:领潮推变,团结协作
这三种文化在科创的各个角落,各有着不同形式的体现。统称“科创文化”——这是我们改变世界的有力保障。
不过,改变世界谈何容易?
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但凡伟大的创举,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众人的批评声中脱颖而出的。
然而事实几乎总是与“常识”相悖。绝大多数流芳百世的科学研究成果,都出于一帮家境富裕、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做的人。比如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霍金,当初读大学选择理论物理方向,完全是因为理论物理比其他学科省事——只要动脑就行了。又比如,英国的皇家科学院,最早只吸纳皇室成员,但这个一直延续至今的组织在科学史上扮演的却是一代宗师的角色——工业革命始于英国,与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至于爱迪生的例子就不要举了——他不是科学家,他的成功具有过于丰富的传奇色彩,没有典型意义——虽然他总是被当成典型。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的指数增加,科创迎来了文化稀释危机;越来越多与科创文化基本无交集的网民来到了科创。他们不理解何谓科学。
“不好看,不如买现成的”
“几十年前就有了,可笑”
“原理没必要懂,效果出来就行了”
“理论研究纯属浪费时间”
任何人要写一个完整的学术/制作帖子,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既然看不下去,完全可以离开,何苦要如此尖酸刻薄?
只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这样一些人(而且会越来越多),他们对科学知识即无天分也不感兴趣,但一定要凑热闹玩科技爱好;还有的则是不玩只看,但是看完就留下一些毫无营养、破坏气氛的评论(诸如上面提到的这些)。回到10年前,这些人是不懂的如何上网的。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速度之快,远超诸位的思想进步速度:转眼间,连电脑键盘都没摸过的人,可以上网聊天了,可以逛论坛了……
有网友跟论坛方面提,说KC的气氛越来越不好。KC近三年来疏于管制入口(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设置入站考试),聚集了一批无知竟以为光荣、自私竟作为资本、无耻竟定为法则,甚至开始“笑贫不笑娼”的网友大行其道……扩大到万人规模的社区里,影响就非常难以收拾。特别是有的网友,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把自己的爱好作品打造得很威武,但是其个人完全没有学术基础,既无法动脑创新,也不懂得交流分享经验,往往只是晒作品,这种做法其实也在损害科创的文化氛围。
近期还有一部分会员,因为学业或者生活上受到冲击,对科技爱好产生怀疑或者厌倦,在论坛上面不时用非常尖刻的语气吐槽,有的甚至公开发表诸如“科技爱好只不过是儿戏,不能代表未来”之类的言论。这其实也是科创文化受到冲击之后产生的副作用,只能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工作来消除。
说到创业文化,在论坛上直接体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KC毕业后从事科技类创业的个人或团队,数量众多,其中网友们最熟悉的可能是闪电侠卢驭龙,和设计卫星的罗澍(warmonkey)。无论形式如何,由科创会员引领的创业文化一直兴盛。而在论坛之内,则更有众多前辈在科技爱好、科普教育、科研配套等方面奋斗。“爱好即职业”的未来已经来临。
从近几年的经验上来看,要想在科研、高科技产业、科技创业等领域取得较高成就,几乎必须具备“玩物丧志”的爱好精神、追求真理、无私分享的学术精神。对这些人来说,三种文化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科创会员在外的取得的成就,代表的既是科学理性的胜利,也是求知实践的胜利,更是创业精神的胜利,体现的是科创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其无法估量的价值。总的来讲,科创文化是值得每一个科创人为之坚持的。
最后,“文化”这个东西要怎么建设?这要求版主以身作则。以保障科创三大文化为基本原则,积极处理不良言论、引导讨论方向,论坛文化渐渐就会向这个方向靠拢。具体可参考《如何产生一流科技社区》一文。
无论花多少人民币,都无法再造一个科创,因为会员们的共同意志,是任何人都无法复制或撰改的。
而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以会员意志为载体的科创的优秀文化,克服现实世界的众多不利因素,影响更多的青年,更高效地改变这个世界。
科创网络发展局
3月30日,广州
8月12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