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炮弹丸位置测量的一些方法
flyjack2015/05/02电磁炮 IP:北京
最近看了一些文献,记录下来,以备使用。

线圈炮的控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开环的,实际上就是不控,按下发射按钮之后就不管了,由电路参数决定放电时间、放电电流大小等,典型的如单级可控硅触发,单级空气开关触发等。另一种是闭环的,根据弹丸位置来控制触发、关断,以提高能量效率,降低反拉等。

开环方式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缺点是需要精心计算和调整电路参数、弹丸、发射管等,如果更换弹丸或元件,需要再次调整才能达到效率最高点,最大的问题是误差的积累,如果在初始位置或电路电压等有微小的误差,甚至无法感知的误差,都有可能在后级逐渐放大,使最后出口的结果波动很大,无法维持较好的一致性。开环方式入门简单,但要达到高效率、高稳定性,需要精良的制作、精心选择一致性好的元件、经过精确加工的弹丸、准确的安装等,实际上要求很高。

闭环方式需要根据反馈信息决定每一级的触发和关断,这个反馈最主要的就是弹丸的位置、速度,也可以包括线圈电压、电流等。弹丸位置是必须检测的一个参数,目前通常大家选择方法有这样两大类:有传感器的测量(包括电刷、细导线、光电管等)和无传感器的测量(主要是各种算法)。

线圈炮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电机,对于电机来说,转子位置测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大量的研究结果,上面所说的方法也是在电机转子位置测量的主要方法,可以很容易找到这方面的文献,比如这个"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研究"(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ml),对于电炮来说,工作在高速状态下,对测量要求很高,误差几mm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最好测量速度小于1us,位置误差小于1mm。

有位置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可以用接触式的测量,比如电刷、导线等,工作可靠,但对加工精度要求高,各种烧蚀也是不可避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更多的是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比如最常用的光电二极管(pd),或是激光测距等。光电二极管反应速度从ns到几十us不等,需要选择高速类型的,考虑光电二极管后面还需要单片机、运放、驱动电路、开关管等,累计起来延时也不小。激光测距可以分为时差测距(检测发射/返回脉冲的时间差计算距离),激光相位测距和干涉测距三种,由于距离很短,时差测距需要ps级的计时精度,不太现实,比较合适的是激光相位测距,精度可以做到1mm以内。由于波长λ=c/f,需要波长足够小才能提供足够精确的测量,因此要求激光频率f足够高,达到几十到几百兆赫兹,对返回的激光波先混频到较低频率,然后进行相位差的测量,可以得到距离L=λ*Δφ/4π,其中Δφ为发射和返回激光波的相位差。在x宝上可以看到,激光二极管价格很便宜,用于接受信号的通常采用pin二极管或apd(雪崩二极管),几块钱或几十块钱也能买到,不过雪崩二极管工作电压需要上百伏特,用起来不太方便,还是pin二极管好一些。

位置传感器的优点是工作可靠,易于理解和检测,缺点是需要额外安装传感器,另外传感器的位置误差、响应速度误差等不可忽略。

如果不采用传感器,也可以通过线圈电压电流间接计算弹丸位置,这就是电机控制中很热门(也许是曾经很热门)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主要分为通过反电势检测,通过电感检测,通过卡尔曼滤波检测等。

对于感应炮来说,弹丸会产生非常大的感应电流,也会产生磁场,磁阻炮虽然不会产生很大感应电流,但铁芯会被磁化,因此也相当于一个磁铁,它们在线圈中高速运动,会产生比较大的反电动势。由于空载的电压电流方程是已知的,用检测的电势减去空载的电势就可以得到反电动势。通过检查反电动势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可以得到弹丸的位置。不过由于弹丸电流是时变的,速度、位置也是变化的,因此产生的反电动势分析起来会比较复杂。

电感检测较为明确,线圈-弹丸体系的互感仅与位置有关,线圈回路方程可以表示为u=i*R+L*di/dt+M*di2/dt,弹丸电流实际上也是由线圈电流变化产生的,因此也是di/dt的函数,可以把L和M的影响合并为一个变化的电感L(t),如果测量线圈的电压电流,由于线圈电阻R已知,可以很方便的知道L(t),对于磁阻炮更是如此,磁阻变化产生了变化的电感L(t),当L(t)达到最大或最小值时,就是弹丸到达线圈中点的时刻。对于磁阻炮,由于铁芯的饱和,也许L(t)极点不是唯一的。如果只需要检测电感变化值的方向,就不需要单片机或fpga,也许运放电路就足够了。

卡尔曼滤波需要先建立一个状态方程,这个好久不用了,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建立滤波过程了,需要先找找参考书。

总体上来看,通过暴力手段和精确控制都可以达到高效率,前者需要精良的工艺、高质量的电路,后者需要精确的测量和高速控制算法,这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这个领域,需要一些像勃朗宁、柯尔特一样的大师,用简单的结构得到稳定的效果,或者需要像米尼弹这样的革命性发明,通过结构的变化实现自稳定的运行,这样我们就不需要研究这些复杂的控制方法了。

[修改于 9年8个月前 - 2015/05/02 16:11:36]

来自:物理高能技术 / 电磁炮
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flyjack
笔友
文章
4
回复
28
学术分
0
2015/03/21注册,6年11个月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北京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