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乱想,有感而发,写得不好,多多见谅
高中不同于初中,用的是学分制,为什么要用学分制,有关资料表达如下:
学分制是随着课程选修制的产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管理制度。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分制逐步在普通高中教育中采用。6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高中普遍采用学分制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日本在1994年和1999年颁布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在规定的课程领域获满80个学分方可毕业。我国在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学分制,20—40年代有一些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50年代起改行学年学时制管理。80年代以来,我国有不少普通高中进行了学分制管理的探索。
1.有利于高中“多样化、可选择”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满足高中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施学分制管理,着眼点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校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增设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和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选修课程,构建适应面向全体学生、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教育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达到基本教育目标的同时,为学生的发展拓展了新的学习天地。
同时,实施学分制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使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课程、主讲教师、学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2.有利于建立适应普通高中教育的“激励和导向”机制。实施学分制管理,强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生活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营造一个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开放性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类型和学习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与潜能的充分发挥,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为充分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成功者”。
3.有助于高中生人生规划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养成和培养。学分制的实施,强调在学校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计划,规划发展方向,并在实施过程中使其不断完善。这将有助于激发高中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能力、规划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此外,还将有助于普通高中课程的重建、教学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实施,在制度上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学习需求。
看到这三点,我认为落在实际的分上是很少的。以下分别说明:
有利于高中“多样化、可选择”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满足高中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按目前情况看,高中的课程是多样化的(多少本“选修”?),但是并不都是“可选择”的,大部分文化课选修一般由学校决定,学生没有很大的自主权(文、理选课是学生自主的,这点要肯定)
有利于建立适应普通高中教育的“激励和导向”机制?我认为是“教育要面向高考,面向高考”,激励学生往高考奋斗,将高中导向高考。现在高中三大特征已经遍布全国:晚自习、假期(包括周六)补课、频繁的大型考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为充分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成功者”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为高的考试分数,成为学校升学率建设的成功者”
“学分制的实施,强调在学校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计划,规划发展方向”恩,很好,很好。现在的高中生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被迫做一本又一本的练习题,9门课几乎每门课都有2本练习册(甚至更多),学生在频繁的考试间一次又一次地“选择计划”——就是备考计划。
目前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目标,多数是考试名次,高考分数……
因此,我认为学分制这种素质教育的制度,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并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应试教育目前的体现,就是面向考试,学生跟着学校走,让学什么就学什么。。
题外话:应考的压力一步一步向低年级迈进,当今小学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