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以上的分析,从瞬态来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其问题也就出在“稳态”和“瞬态” 的区别。
实际上LC的谐振频率,对于ZVS的工作周期而言是一个非常“短”的过程。
在长时间工作的时间尺度上来看
最终ZVS稳态的工作条件实际上是要考虑RFC的影响的,因为是从稳态角度来考虑。
以上的公式,就不得不把所谓的WL1>>WC这个小的因素考虑进来。
-
实际上它的平衡就是通过以上公式来实现的。
同样会表现为ZVS的“启动”和“稳定”两个完全不同的形态。
-
让我们看一下ZVS的实际仿真图
可以看到ZVS的启动,是存在一个非常大的“过冲”情况的。
在普通ZVS工作的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过冲是十分有害,
电压和电流会同时达到额定值的几倍,往往会造成启动炸管的现象发生。
-
此时就是以上推导的WL1>>WC在起绝对主导地位。
槽路电压由于惯性,输入了较大的能量,使得槽路电压拉动RFC自由震荡。
-
而在一段时间后,电路会逐渐趋近于平稳,也就是计算值的Um=pi*VCC
这时候,同样还是Vds=(Vds-VCC)*Wl1 /(Wc+Wl1) (可Wl1 /Wc>>1)
起作用,由于这个微小影响因子的存在,RFC线圈会一直施加VCC的直流分量给Vds。
这个钳位的过程相对于瞬态而言无疑是漫长的,
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Vds一定会被钳位在Vcc的直流分量上,
-
结论:
1:为什么VCC一定要等于DS的有效值?LC槽路也是源,不会对电压节点造成影响吗。
2:RFC也是电感,并不严格隔交通直,而是有一定的阻抗Wl,为什么交流分量不受影响参与计算?
1、是因为由于VCC和Vtank的共同影响,最终稳态条件下达到电压平衡,
实际上当Vtank过大,VCC则无法给槽路补充能量。
相对地当Vtank过小,VCC则继续给槽路补充能量。
这样的过程,最终构成了Vds的稳态,与ZVS的稳定工作。
2、则是因为感抗远大于槽路感抗,所以通过RFC的交流分量,
对于同频率变化的Vtank而言是很小的,而RFC的VCC端会有滤波电容。
能够起到很强力的钳位作用,所以影响是非常小的。
(引出实际ZVS的精确震荡公式是需要引入RFC计算的,也就是会有影响只是小而已)
这样一来,就完美解释了1和2的疑惑。
而不是用所谓,RFC隔交通直,所以Vds的有效值等于VCC这种暧昧而不清晰的说法来解释。
-
可以看到以上的推导过程,直接展开剖析了初高中课程中“隔交通直”的这种特性。
我从小就对这种说法有所怀疑,因为实在是太暧昧,很不喜欢这种说法。
到底什么算是直?什么是交?那为什么通过一个电感还能点亮小灯泡?
后来在工作、计算中,逐渐能理解这种说法的意义。
是为了快速辅助电工、爱好者等工程领域的人员,快速了解一些电路元件在电路中起的作用。
而作为电路设计,还是需要剖析其根本原因,也就是所谓的“边界条件”。
-
这些指标和参数才是在电路设计研发中最重要的一些参数。
这个帖子作为一个记录发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果有误区,希望能指出共同学习!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