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文化研究
吃什么不好非吃苦? 走进“吃苦”文化的前世今生。
文号927442
20106
33
收藏(11)

关于“退学运动”的综合评述

“退学运动”,也叫“退学观”,是一种主要针对“科技爱好者”的建议[1]。总的来说,这种观点鼓励所有学生退学,因为“退学是为了止损,为了防止不可逆的疾病损害”[2]。由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退学”,在讨论中补充约束其范围为“退学不退学习”,准确的说是退出所有传统学校,通过其它路径学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退学以后怎么办的普遍可行的理论,仅开出了一些“药方”。例如认为现有新兴教育和学习方式已经足以替代学历教育,通过网络公开课进行学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3-4]。

历史沿革

游离于传统学校之外的“新式学校”(例如“小微”[5])在十多年前开始萌芽,于数年前较为流行。它们招收全日制学生,这些学生不再参加义务教育学校。这种形式并没有明确的名称,但对于国家教育体制来说,相当于“退学”。“新式学校”显属“非法办学”,被整顿以后,不能再招收15岁以下学生,几乎消亡,剩下的也不再涉及退学运动。

王垠在多年前发布了影响广泛的退学声明[6]。罗澍与王垠具有类似的性格,提出了更加激进的观点(王垠读博期间先后退了4次学,目前旅居国外)[1],在四年内发表百余篇帖文兜售退学运动,其中包括“退学”一词的53篇。

网友对退学观进行了广泛讨论,许多观点针锋相对,也有一些深入的观点。@Asclepias_curassavica@Gdeestan@Atlantis@WernerPleischner@粥粥 等发表了较为全面的意见,其中部分属于对退学观的发展,例如报导了“在校退学法”[7]。但至今没有文章全面、系统的阐述,个别人发表了很多片面的、冒犯性的言论训斥甚至侮辱不同意见者。迄今为止,除了网友言论上的支持外,尚无新的退学案例。

退学运动的共识

之所以退学观能够获得共情,正是因为当今学校教育的确是病了,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患上了老年病。在批判学校教育方面,很快取得了惊人的一致。

(1)学校教育是批量制造工具人。例如,幼儿园即开始训练作假与演技,不入流者处处吃亏。学会文武艺的目地,主要是“货与帝王家”,与信息时代的早期形成鲜明对比。理工学科的教育虽然产生了一些逻辑训练的效果,但学校教育总体上倾向于消灭高级逻辑能力。这些问题是全球性的,在某些方面西方学校教育甚至更为离谱。

(2)学习十分痛苦,必须依靠不停的精神控制来维持。未能正确的保护和转化青少年(尤其是科技爱好者)的求知兴趣,而是聚焦于竞争的胜利和对成为失败者的恐惧。学校里充满歧视,特别是考试能力歧视。导致学习痛苦的另一个因素,是大幅收缩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增加特定领域、特定类型的练习和考试,其目地十分单一,即训练技巧和熟练度,以应对某些选拔性考试,而不是追求知识和技能。学生见识少,且学习成果不稳定,停训即退化。该问题以中国城市较为明显。

(3)学习十分繁重且无趣,睡眠时间不足。一般来说到中学阶段,早上7点上学,晚上23点放学(含作业)就成了标配,很多地方一周训练六天甚至一月只休息一两天。这种情况倒是部分东亚国家特有的现象,对中国来说也是最近十来年才普遍发生的。

(4)过早分化,竞争前置,剥夺主动选择权。在15岁左右就强行分化中职教育和普高教育,导致初中竞争过于残酷。分化之后又形成堪称两个极端的待遇——中职水得可怕,普高累得要死,并且没有第三条道路。该问题在世界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普遍出现,反映出教育之外的社会背景,但剥夺学生的主动选择权方面,我国可谓登峰造极。

(5)学校千篇一律,除了“魔鬼训练”学生外,缺少特色。叠加过多以权力自我膨胀为基础的措施,猛药一剂接一剂,就是不松开掐在学校脖子上的手,导致教育工厂化、军事化。

退学运动的群众基础来源于对现行学校教育的不满,是对抗性的行动或理想,至今尚无超脱于应激反应的独立主张,对于未来的教育形态也没有系统的构思。对于普通人来说,退学也不是一个精致的选择。但“在校退学”其实已经悄然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些共识,例如认为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门本事是核心,对于学校搞的那些东西,都可以“躺平”对待。研发类“高知”家庭已有相当数量转变观念,支持“在校退学”,并以培训机构取代之。

退学运动的问题

对退学的适用范围、操作手法、替代方案等都还缺乏研究。关于退学的理由,网友虽有许多阐述,实质也以批评体制为主,部分观点较为片面。尽管并不一定需要找个理由,但退学观更像一种宣泄。

(1)对为什么要退学缺少准确的阐述,未涉及教育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这个根本问题。痛陈学校教育的弊端当然有利于挑明话题,但任何事物都可能弊端与优点共存,损失与收益同在。笼统的说“越早退学收益越大”或“任何时候退学都不晚”,并无建构作用。从反方面看,假设有某种更好的途径,那么即使没有那些弊端,退学也是上策。

(2)缺少普适的替代体系。尽管目前网课等教育技术手段已相当发达,但他们要良好运转,要么需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要么是职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途径。目前为止,缺少成体系的替代办法。三年疫锁期间培养的“网课大学生“,目前企业普遍反映质量极差,虽不一定全赖网课,但从侧面反映出在线教育的确存在重大缺陷。

(3)社会没准备好接纳退学生。目前人在社会中的生存话语仍以“就业”为主,社会主流并未发生预期中的“创客革命”这类结构形态变革,近年来还有回调趋势。 在当前社会形态下,职业能力依然是最重要的生存指标,对此却缺少低成本的评价方法。对普通人而言,最简单的“敲门砖”就是学历和学校排面,社会上最方便的招人条件也是学历,退学生存在重大劣势。

(4)对诸多基本问题缺少限定。例如未对人生的“好”、“成功”、“有意义”等做出定义,既可以说流浪汉辉煌成功,也可以说科学家心理压力大并没有什么快乐,或者反过来说也合乎逻辑,高低一张嘴。这种情况下对退学进行科学评估是很困难的。有趣的是,如果纠结于厘定这些概念,则退学观将不具备可传播性、鼓动性和群众性。恰恰是那些“偏激”且通俗的强行宣教,才泛起一丝涟漪。

(5)与其它社会问题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无不带有问题本身的烙印——争议很容易滑坡成政治问题、立场问题,而敏感但重要的话题却因自我审查而被有意忽略,导致难以达成高级共识。例如,除了个别“天才”,中小学的体制化作用或强制管束功能是普遍必要,甚至最重要的功能。另一方面,学校对“家长”的约束与强迫作用也极为关键,否则就不具有普适性,仅仅适合“精英家长”。这只是指明一个简单的事实,但因为它让某些人不适,立即就受到了激烈攻击[8]。

危言耸听

当今时代已经是信息革命的后期,智能革命的早期阶段。比信息革命更早的几乎所有工程问题,都有清晰的解决路径,有限的机遇固化在社会结构中,而学校教育又是社会结构的一环。智能革命是建立在信息革命之上的,比信息革命具有更高的集权特点,绝大多数利益也将集中在更小的群体中,或由更小的群体分配。“物质极大丰富”以后,西方国家在经济规律之外建立起一套自组织的博弈机制,暂时保障了社会的流动性。而在东方国家,该博弈机制依然是高度集权的。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除非像日本那样置身事外,否则都避免不了体系结构失配带来的危机。

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早已具备教育变革的基础条件,缺的只是砸破枷锁。现代基础教育,或者准确的说,国家强迫教育,起始于1763年8月12日普鲁士国王颁布《统一学校纲要》,大幅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率和兵员的依从性,保障了战斗力,同时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易于组织的产业工人,受到世界各国效仿。两百多年来,虽然多有改进,但基础教育依然是机械时代的产物。从那时起,强迫教育就承载了国家意志、宗教意志、政党意志,以及他们的混合,因而大多处于严密管制之中,进步迟缓。随着时间推移,机械论的后进性甚至反动性越来越明显,局部的改良以至革命探索将日渐频繁。就我国而言,世界工厂的位置迟早会让给后发国家,就像八九十年代的欧洲那样。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当文明的进步不再依赖工厂和产业工人的时候,抱守机械论体系的教育就会导致全面的落后或全面的反叛。砸破枷锁,只是个时间早晚问题。

能源革命带来了西方巨变,建立了共和。信息革命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发动了民族主义。智能革命看起来很快就会到达一览众山小的地步,成为革命的扳机。即便未能扣动,由于新一轮能源革命其实正在悄然上演,也免不了一次新的社会变革。新的教育、新的青年,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分支。

退学运动的启发

理想的教育体系是什么?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除了基本操守和科学文化基础之外,强迫教育这只看得见的手也应该管好自己,不要到处乱抓。九年已经很多,千万别搞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十二年义务教育。只要给新式教育留下些许空间,自然会雨后春笋般的生长出来,通过长期的博弈而得到适当的方式。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是何种方式,但可以肯定不是普鲁士式的。

退学观适合早期具有较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动力的人群。对于学术意义上的“群氓”,尽管是退学运动的真正受益者,但随大流滑到哪儿算哪儿却是明智的,鼓动他们退学的结果是转变为文盲或流氓。待到退学渐成共识,传统学校必然做出改变,也就不用退学了。

对个人而言,不论是否退学,都需要博览群书,进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学习。其中至少包含一门学科相当于大学水平的系统学习,从而习得高效的搞明白一门学问的本领。学习的素材,当今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已经足够提供并且远优于一般学校采用的教材,而稀缺的能力是对学习材料的优劣进行鉴别。要广泛接触社会,线下交往朋友,嵌入各类带标签的群体,在交流和碰撞中树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自成年起,就应该至少参与一份主流的事业,在事业中学习的效率是较高的。保持终身自学的习惯,是现代人的必备品质。最后,还需要对社会和新知保持好奇,并有至少一项适合自己的专业爱好。如果能做到这些,退学不会有太大问题。

学校本应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果学校不能提供应有的效率且短期内改进无望,甚至还制造麻烦,就应当抛弃它。如果看得见的手管不好自己,总有人会砍断它。

参考文献

站内链接请直接点击序号。

[5]杨晋,中国创新小微学校调查报告,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p27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修改于 2 个月前 - 2024/09/27 01:33:09]

33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bosina
1年0个月前 IP:福建
927446

唉,咱这里今年跳了四个了,全是初中的。一个活了下来。

1427
1年0个月前 IP:天津
927452

我是跑不掉了,不过快乐的活着比啥更重要

(9科一共212),都认为我没救了所以不管我了 sticker

hamho
1年0个月前 IP:山东
927454

学校整的那些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实相对好应付得很,给他高高挂起啥事没有,还能增加桶蘸价值。关键是除心魔,早除早好。

CDScv
1年0个月前 IP:江苏
927458

我们这边普高跳的也不少(约等于dozen)

前些年原本是稀罕事,现在成了雨后春笋

WernerPleischner
1年0个月前 修改于 1年0个月前 IP:广东
927461

没有人想搞什么运动,大家只想恢复自己的健全常识。哪怕是仅仅重新考虑一下,上初高中有必要冒一年跳楼若干个的风险吗。十年前血汗工厂十连跳还是大新闻,如今“学校”发生这种事似乎都见怪不怪了?

虎哥作者
1年0个月前 修改于 1年0个月前 IP:四川
927462
引用WernerPleischner发表于5楼的内容
没有人想搞什么运动,大家只想恢复自己的健全常识。哪怕是仅仅重新考虑一下,上初高中有必要冒一年跳楼若干...

“与其它社会问题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无不带有问题本身的烙印”

“运动”大约声名狼藉,于是“不是想搞运动”的搞运动。

“大家”真的是这样想的吗,大家这么容易被代表吗。

你说的这些是不错的原则,但建议以“我主张”或者“我觉得”开头。

WernerPleischner
1年0个月前 修改于 1年0个月前 IP:广东
927463

非利益相关方在BBS上打几句嘴炮,也能算运动,这运动未免太好搞了。当然按另一些定义,生物的呼吸,物质的氧化,乃至上网敲键盘无不属于运动,既然楼主对定义限定适用范围诸如此类具有严格的要求,不妨也给定义一下免得盲人摸象牛头安马嘴。

我认为和我一样常识里学校的属性不包含学校一天上课16小时;连表情都要被监控;死亡率重伤率连创新高……的人看见真有中学生上网发帖表示自己的“学校”就是这样的,很难忍住不发出鲁迅小说里傻子般的反射式惊叹:你怎么还不跑?当然这时候按照小说剧情,考虑周全细致的聪明人就要出来说个公道话,他跑了又能怎么办,难道没人出来追,他能找到自己的生计吗……自然,讲究科学理性,说不去上这种“学校”了,要科学论证案例分析统计调查权衡利弊考虑预后,但是支持把“学校”变成这种形状以及学生应该继续上这种“学校”的循证依据,我却从没见过,我甚至怀疑要做这种临床实验能不能通过伦理审查。

现实是无论是老虎说的全面客观公正,还是老猴说的全面客观公正,还是我老W说的全面客观公正,环绕主题旁征博引洋洋万言对身处局中的小朋友一点现实帮助也没有,对于社会经验基本等于0的未成年小朋友,退和不退或是别的什么办法照样要面临重重阻力,这些现实问题根本不是看几篇帖子就能解决的,无论哪种选择都需要惊人的魄力才能无伤通关,否则最终被逼疯的还是自己。真要靠什么运动什么变革什么新的体系,怕不是都能进疯人院了,于是最“现实”最“脚踏实地”的选择便可悲的成为了新闻和楼上各位的江湖传言里经常出现的那个。

 

虎哥作者
1年0个月前 IP:四川
927465

我只是指出你发言开篇就代表所有人和代表大家,不是很合理,因为我的主张是各位特别需要学会不被莫名其妙的代表。当然你如果说你的没人和大家是观测后认定的事实,那可以算我理解错了。

bosina
1年0个月前 IP:福建
927467

得到比较准确的数字,去年32个,今年已经发生19,其中一个是意外,不能算。

辽宁星云科技
1年0个月前 IP:北京
927469

李国栋床上堆着书,每天晚上睡在榻榻米上。读书读到清晨一两点,读到两眼充血,像针扎一样痛苦,才把书放开。蜷曲到榻榻米上,用条绳子把左腿跟一只桌脚绑在一起,熄了灯睡觉。


"这样一来,我一翻身,扯不动腿,就会醒过来;醒过来就马上爬起来继续看书——今年是第三年了,再考不上,就要当兵去了!"


联考前,李国栋很平静地这样解释他的生活方式。他削瘦的脸颊浮着一层暗暗的青气,眼白里一条一条细细的血丝。讲话的时候,眼神涣散,不知道他在看哪里。


"为什么不换个读书方法?这种煎熬式不是效果很差吗?"


他摇摇头:"我不知道有什么别的方式。"


"为什么不先当了兵再回来考?让心理休息一下?"


他摇摇头:"非考上不可。"


"为什么不找其他出路?不要上大学,读职校或学技术?"


他开始咬指甲,每一片指甲都嚼得烂烂毛毛的:"不行,我非读大学不可。"


※※※


李国栋后来仍旧落了榜,但是也没去当兵。他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两个星期之后,有个晚上,偷偷吞了五个大铁钉,从七楼的阳台上跳下来,刚好摔在垃圾车旁边。


※※※


麦尔教授对老鼠很有兴趣,曾经作过这样的实验:


把老鼠聚集在一个平台上,让它们一个个往下面两个门跳;跳向左门,它会碰得鼻青脸肿,跳向右门,门却会打开,门后是甜美的乳酪。小老鼠当然不笨,训练几次之后,就快快乐乐地老往右门跳去,不再摔得一鼻子灰。


可是,就在小老鼠的选择方式固定了的时候,麦尔就把乳酪从右门移到左门;本来以为可以饱食一顿的老鼠现在又碰得鼻青脸肿,不知道客观情势已经改变了。幸好,摔了几次之后,它又渐渐熟悉了新的情况:原来乳酪在左边!


问题是,这个时候,麦尔又有了新花样;他把门的颜色重新漆过,把乳酪一会儿放左,一会儿放右,老鼠在新的习惯形成之后,发觉原来的抉择方式又行不通,它必须不断地适应新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习惯行为……


老鼠变不过来,下一个反应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麦尔发觉,在应变不过来的时候,老鼠就搞"拧",开始固执起来,根本就拒绝改变方式。譬如说,如果它已经习惯于跳向左门,你就是把乳酪明明白白地放在右门口,让它看见,它仍旧狠狠地往左门去碰肿鼻子,愈碰就愈紧张。如果实验者在这个关口继续强迫它去作跳左或跳右的抉择,老鼠就往往会抽筋、狂奔、东撞西跌或咬伤自己,然后全身颤抖,到昏迷为止。换句话说,这只老鼠已经"精神崩溃"。


麦尔教授于是归纳出导致老鼠"精神崩溃"的五个阶段:首先,对某一个难题(左门或右门),老鼠逐渐培养出一种应对的习惯来(选择右门;右门有乳酪)。第二个阶段,客观环境改变,老鼠发觉惯有的方式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感到惊骇。下一阶段,不断地焦虑与挫折、失败之后,它就固执地以旧有的方式面对新的情况,不计后果(就是看见乳酪出现在右边,仍旧往左边闯)。第四个阶段,根本放弃努力(乳酪也不吃了,干脆饿死!)。最后,如果外力迫使它非解决问题不可,它就又回到它所习惯的旧方式(左门就是左门,非左门不可!)当然又碰得鼻青脸肿,饿得老眼昏花。明明只是换个门径就解决了一切,它却柠执在习惯行为中饱受挫折与失败的煎熬,最后以崩溃结束

在垃圾车边被清洁工人发现了的李国栋是一只弄"拧"了的老鼠,我们的社会环境与教育制度是控制乳酪、制造难题的实验家。从前,大学之门是通往乳酪的门,所有的人都往那个门跳。"士大夫"观念深深地植根,因为我们发觉成了"士大夫"之后就有甜美的乳酪可吃。但是,在大家都习惯于这个方式之后,客观情况却变了,乳酪换了门;往"士大夫"那个门撞去,却撞个鼻青脸肿,而且没有乳酪。


可是孩子们继续去撞那一扇门;作父母的继续鼓励孩子们去撞那扇没有乳酪的门。他们说,"有志者,事竟成";说"有恒为成功之本";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老天不负苦心人"。门的颜色变了,乳酪的位置换了,可是弄"拧"了的人固执地守着旧有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于是有一天大清早,清洁工人在垃圾车边发现一团血肉模糊的——是人还是老鼠?他吓了一跳。


※※※


一个人,也只不过是只有可能精神崩溃的老鼠。人生的每个阶段里都有看似不可解的难题时时强迫他作抉择:考试失败了,爱人变心了,婚姻破裂了,工作失去了。每一个难题都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究竟乳酪在左边还是右边?不管在左在右,当一个人不再能以"新"的方式来应付"新"的情况,当他不计后果的,根本拒绝改变自己的时候,他就是一只弄"拧"了的老鼠;精神的解体只是自然的结局;


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个精神可能崩溃的老鼠?!国际局势的变化多端就好像乳酪的忽而在左、忽而在右。三十年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见得能解决二十年后的问题。如何能不受制于旧习惯、旧观念、旧方法,如何不搞"拧"了去老撞一扇没有乳酪的门而撞得鼻青脸肿,需要的是弹性与智慧。


智慧,不正是人之所以为人,鼠之所以为鼠的差别吗?

————《精神崩溃的老鼠》 龙应台,作于1980年代的台湾


warmonkey
1年0个月前 修改于 1年0个月前 IP:广东
927474

重复发布一下:退学指的不是拒绝上学。退学指的是退出不适合的学校,采用更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

鞋子不合脚就得换,衣服不合身就得扔。上学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受虐。如果起不到学习的作用,甚至是危害身心健康,应该果断停止。


各国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服从性,培养听话的韭菜。传授知识只是个非常次要的目标。服从训练做多了,人就会变蠢。从历史来看,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如果你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做出选择应该是很容易的。

豆腐干
1年0个月前 IP:浙江
927480

突然感觉我像是半退学的样子,自从得了强迫症后,我就不去学校了。在家里自学,感觉比在学校里爽多了。

这是我的生活安排

早上7:00起床出去跑步40分钟

回家自己做顿饭,看新闻,背单词

9:00去图书馆开始自学,图书馆还有电脑,可以上网。

12:00出去吃饭,和在图书馆准备考公考研的人聊天

1:00把学校作业写完

4:45回家给家里人烧饭

晚上焊电路板,下棋,打打游戏

10:00睡觉

我看学校同学考试成绩也没比我好多少,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采用非常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取得的成绩也能跟学校里一样,还比学校里呆着跟舒服,我觉得我们学校真的是害了很多真正有天赋有才华的人。

豆腐干
1年0个月前 IP:浙江
927482

是否可以将学习这个行为操作化,例如建立一个关于学习过程的模型?

虎哥作者
1年0个月前 修改于 1年0个月前 IP:四川
927483

之所以称之为“退学运动”,是因为这个“运动”其实早已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了,只是今天我才给它安装了一个正式的名称。

我国曾出现了一堆游离于传统学校之外的培训机构,招收全日制学生。这些学生不再去读义务教育的中小学。

显然,在风云突变之后,这些学校基本上死绝了。

但是,社会需求不但没有变,还更加急迫。

越来越多的家庭转变了思想,不再追求传统的那一套鸡娃升学模式。

据一位大佬考察,他们依然上着传统学校,但就是混个学历,爱考多少分考多少。

剩下的时间,统统跑到各种科创教育机构去做项目去了。

现在“在校退学”已经接近于成为发达地区学生和家长的共识。

在这些地方,教育产业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就像3楼说的,关键是“除心魔”。

只不过这些退学方式显然拿不到国家的教育经费,需要全部自费。

我算了一下,如果搞一个300人左右的复学收容站,年学费至少需要10万元每人。

hamho
1年0个月前 IP:山东
927491

某种意义上也得到欧非守资瓷了。比如现在一些城市的中考已经开启n+1模式了,n就是主课体育综合素质之类的,1就是小科里选一门。剩下的空间也没有考试的限制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高考n+3 ,3的部分可以任选,某种意义上也是降权了。

再者结合前些年拉高出货学区房的手法来看,先是把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迁出到郊区,再建个划片学校,或者搞个私立学校考试点招,又或是附中附小搞半封闭化关起门来自己玩,总之这种以生源及其自身环境和家庭取得优势以拉高学区价值的玩法实际上就是创建了一种俱乐部而已。学校也已经不是重点了。拆迁暴发户,博士人才专家教授高技高工,名医大律,公私营企业家,主任调研员和巡视员们能把中小学里的小知识分子放眼里吗?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式学校再这个层面其实已经解构掉了。

心魔对于上面所说的一些群体来说要么不存在,要么是一带而过的东西。但是毕竟沉渣都是容易泛起的,心魔多种多样,广泛存在,就其狂热群体的表现来说,有的张口戒色闭口女德,有的睁眼抄经闭眼背弟子规,有的这边君子远庖厨吃素不杀生那边就放生,有的台上慷慨激昂催人泪下台下强买强卖比如邹某之流。。。更不要说地下哈利璐亚,哈比胡锕🉑八和各种佐啊佑啊的。(相比起来魔怔鸡娃和挂水写作业都算是积德行善了)。本身想要除心魔的人自然好除。但除心魔并不像这三个字看起来这么简单。弄不好的话,等到这些东西“登堂入室”,那可真就是留发不留头,留衣不留身了。(显然,可能是我多虑了,但愿“如除”)。


LSEQY
1年0个月前 IP:山东
927498

我个人本人上高二,在当地一中读书。目前刚休学半个星期(已经办理长期了),并且已经开始工作了后面有其他的时间,我在本楼下面回复我想说的。


Gdeestan
1年0个月前 IP:广西
927532

我个人今年十月的时候曾经实践过。

结果是闹得家里鸡犬不宁,最后没办法家里人答应我在高中毕业后让我“选自己的路”,但必须先读完高中。我们就去找学校,最后只好到了“中考CD生收容所”,在哪里比之前要松一些,但我却因为B+的中考成绩和县示范性的转学背景要被“强迫学习”(之前是没人管)现在过得还行在准备学考…

事实上所谓“选自己的路”不过是“缓冲剂”,常识可知,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技能的十八岁的人很难找到工作,加之学校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如虎哥上面讲的,即使能“自习”,社会也很难认可) 估计我也只是去当兵(近视+伤疤+处分 悬)或上大专(我家里人不要求一定上大学)了

最近都在准备学考我倒很闲没事翻翻元素化学、写写题,虽然不知道未来要怎样,但每天“掩耳盗铃、得过且过”倒也不算很难熬…


在此引用我曾说过的一句话“政治上的不自由,源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虽然这句话有逻辑和概念上的缺陷但还是很能直白的指出一个事实:家庭因以其对孩子的抚养关系,进而获得了对孩子的“控制强力”,在这个角度看来,退学能否成功(单就行为本身),关键在于家庭


不建议轻易效仿,做事的时候要多慎重一些

Asclepias_curassavica
1年0个月前 IP:广东
927541

什么情况我几百年没上论坛点开一看自己被at了。

我个人来说倒是没有特别鼓吹退学论,只是习惯于凡事多想几层,在面对一些很反常识甚至反直觉的人和事时会忍不住想,为什么这些人会做出与主流观念截然相反的行为?他们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么想一想有时候也会觉得,欸他们的做法也不无道理。

关于“上学到底给人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如果感到困惑的话,不妨复盘一下自己在学校学会了什么,还有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是如何习得的。我个人的想法是人总得会点什么,不管是学校教的还是自己学的,走上社会的时候总得拿出一点东西告诉别人,你看这是我做的,我的能力体现在这份作品里。根据个人的受教育经历,现在学校教给人的主要是如何做试卷,但人不太可能仅靠做试卷的技能过一辈子,得想办法发展点儿其他技能出来。如果学校肯教当然皆大欢喜,如果不幸学校不教,可能就得自己摸索路子。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从零开始学做一个东西,什么都行,有不懂的地方就自己去查资料学。做到最后就算成品不怎么好看,跟专业人士肯定没法比,但至少一件成品就是能力的体现,证明了“我可以通过自行学习胜任一项工作”,或者至少是“我具备最基本的逻辑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个人的经验,实践是最好的学习,读无数教程都比不上亲手做一次,并且这种能力用进废退,太久没上手做过到最后脑子和手确实会生锈。

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否定并离开学校,只是最好能够清楚地了解学校能够带来什么和不能带来什么(对每个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一样,必须依据自身情况仔细考虑),以及自己是否具备完成工作或者作品的能力。当然,对自己负责是种稀缺的能力,这也确实是“并非每个人都适宜离开学校走自己的路”的论据之一。


关于应聘找工作的问题,最近参与了好几个工作的选拔,发现现在招人好比开盲盒,一份简历后面是什么样的人已经很难预测了。简历上写着名校毕业的人交上来的作品可能就是一坨,简历并没有很光鲜的人反而有时又能交出远超预期之外的作品。连我这种非科班出身本科学历也成功地混到了两份工作的资格,可见这个世界是何等的草台班子可见二十年不断磨练技巧以至于将其融入骨血变成肌肉记忆还是有用的。

并且有一点,学生时代是试错的最好时机,因为人不可能不犯错,meanwhile很少有人会像要求社畜一样为难学生。当真的成了社畜,每一步操作都涉及到真金白银和项目进度的时候,哪怕出一次错都可能造成自己无法承受的损失。但对于很多学生时代只是做试卷的人来说,他们的试错真的就全都留到了工作之后,而社会基本不给第二次机会。

粥粥
1年0个月前 IP:湖北
927544

谁讲的退学很难,退学这个行为本身几乎零成本,问题是,这么大个小伙子,谁来养他?你退学了,父母默认就是你不想干了,还给你资源…不把你斗一顿都算仁慈的,那么,自己寻找资源呢?没钱谁给你,最后的结果大概率就是学也没上成,技能也没学会。总的讲,强制退学成本太大,家人不支持的情况下,硬刚基本就是找死。我当然不否认有这种人物能凭借自己过硬的天赋、魄力和勇气无伤通关,不过这种人到了社会上肯定不是一个高级技术工人这么简单。

现在属于是新旧教育模式交替的时期,只是多数人一心盯着贡院里的事,不知道罢了,清末的时候传统书塾和新式学校并存,世人皆以上新式学校为耻,于是连真名都不用,结果后来两种学校谁更占优势呢?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现在也一样,教育是为培养人才的,除非强制执行旧式教育,不然若干年过后,“退学”大概率成为主流

warmonkey
1年0个月前 修改于 1年0个月前 IP:广东
927546
引用粥粥发表于19楼的内容
谁讲的退学很难,退学这个行为本身几乎零成本,问题是,这么大个小伙子,谁来养他?你退学了,父母默认就是...

问题是,这么大个小伙子,谁来养他?你退学了,父母默认就是你不想干了,还给你资源…不把你斗一顿都算仁慈的

——等你毕业了一样要找工作的,没有什么区别。就算父母真没有为难你,社会上还有大把人为难你的。这都顶不过去,后面还要吃很多苦头。

我明确说吧,如果你还在洼地继续发展,如何控制韭菜就是财富密码。你死不了的,韭菜无外乎一哭二闹三上吊,拼命是万万不敢的。



粥粥
1年0个月前 IP:湖北
927548
引用warmonkey发表于20楼的内容
问题是,这么大个小伙子,谁来养他?你退学了,父母默认就是你不想干了,还给你资源…不把你斗一顿都算仁慈...

自己退学了,怎么学?上YouTube?翻墙的钱谁出?在国内网站学?家长可不见得愿意给你电子设备哦,说不定人家还觉得你这些都是网络害得咧。

warmonkey
1年0个月前 修改于 1年0个月前 IP:广东
927551
引用粥粥发表于21楼的内容
自己退学了,怎么学?上YouTube?翻墙的钱谁出?在国内网站学?家长可不见得愿意给你电子设备哦,说...

每个人都要寻找自己的办法。你这都摆不平,未来在社会上会遇到更多问题的。

你肯定要早做准备,而不是快疯了才被迫退学。韭菜正是平时不做准备,因此祸到临头就无路可逃了。

一边找实习的地方,一边寻找朋友的支持。压岁钱省着花,多说好话多拿钱。

老韭菜还指望小韭菜养老,他们是万万得罪不起自己的独苗的。如果他们相信养老靠XX,那就免谈了早点断绝止损吧。

铅球脑袋
1年0个月前 修改于 1年0个月前 IP:辽宁
927553
引用粥粥发表于21楼的内容
自己退学了,怎么学?上YouTube?翻墙的钱谁出?在国内网站学?家长可不见得愿意给你电子设备哦,说...

  这是常见的中国父母PUA手段,只要孩子自己选择了方向,那就不提供任何帮助, 而且还断网,断绝关系,冷暴力等等手段要挟,对孩子釜底抽薪,看你笑话。  

  这种家长就是在全力打压削弱孩子自己的意志,然后强加父母的意愿。 

  只是买个手机,买VPN(我刚买了一套,花十几块钱,一个月还没用完流量),这种小事去小店端盘子打工几天就解决的问题,也当成人生大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都不敢去想一下。 一身精神枷锁。从小灌输你什么都做不好,不听从父母就是危险的,自由是无用的。 

  可人如果一直被人强加意愿, 不顾自己的感受,那往往缺乏真正动力。所以顺从到底,结果往往都不理想,做事无力,感情抑郁。 越是自由环境越是无所适从,高中时闹情绪,上大学得“空心病”,走上社会后躺平

 可听父了母安排,结果不理想,它们也全归咎于是你的错,结论还是你不够听话,你不聪明。 父母权威不可证伪。


   这样的父母也大多学识浅薄,没有教育知识,缺少同理心,没有系统的安排项目和管理员工经验……。  它们只会用年轻时从村里学到屈服权威,欺压弱者的经验,用伪善宣传言辞包装,自己没活明白,还必须为别人指名方向。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有这种父母是倒霉的,如果能早点独立,保持距离,其实是好事。 

 但这种家长往往缺乏对孩子的必要养育和支持,孩子要独立也更加难。要独自面对精神匮乏,蓄意打压,还要慢慢修复创伤。不过一旦渡过这个阶段,就会好很多,不会后悔。 

  越是健康有爱的家庭,孩子其实越容易独立和强大,普通孩子得到父母给的完善人格,尊重,物质,信心,感情……独立起来很很顺利,可能要一两年。 PUA的孩子,需要时间和努力更多,可能需要十几年。



虎哥作者
1年0个月前 IP:四川
927554

要在一个事物尚未普及的时候尝试它,显然必须付出更高的显见成本。

在几种前现代文明中,个人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学校生活对于未来适应当地社会也有作用。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既要又要还要是做不到的。

粥粥
1年0个月前 IP:湖北
927555

幡然醒悟……

就是氧化铁喽
1年0个月前 IP:河北
927557

 这个我也有发言权,本人现在上初三,初一的时候由于重度焦虑,抑郁。导致休学一年半,初二下半年复的学,导致我整体落下了很多,由于我还有学习障碍,导致实际想的和自己写的不一样,自己最擅长的物理,十道题,甚至有八道题都是写错的,想的明明是对的,但下笔是错的,包括在计算发动机时,因为患有学习障碍,所以在书写这块有很大的问题,我想抄一份比较整洁的真的抄不对,照着抄都能抄错,而且能错好多。啊,反正我已经顺其自然了,他们说你努力去学 ,何尝不是另一种受罪的方式,我这个人还是比较要强的,能学多少是多少,这个东西有很大都是遗传,我的老姨初中时就患有焦虑和学习障碍,甚至我表弟他稍微也有一些,我总体来说当时是非常严重的,我也正在不停的去调整自己,自己能走一步是一步,努力做好现在的自己就行了


Asclepias_curassavica
11个月29天前 IP:广东
927560

看了一些回帖恍然大悟,其实大家讨论退学利弊的时候出发点都不尽相同。

站在学生的角度,有的人认为“学校的一些做法使学生痛苦,我和身边的人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痛苦,并且感觉已经有些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于是觉得是不是暂时远离学校会感觉好一点”;

有的人则认为“学校没有教会我什么确实用得上的东西,我正在学习一些自己想学的,但学校在一些比较无关紧要的方面占用了我太多的时间,我感到不值得”;

还有的人则认为“继续留在学校是我社会身份的证明,如果没有了学生这层身份我就将失去其他社会关系对我的认可,因此即便可能会付出一定代价,我也需要这个学生的身份”。

而站在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有的人认为“现在的社会在学校之外并无其他地方能够更好地接纳收容尚未拥有技能的未成年人,学生全都跑出去的结果未必有继续在学校里待着好,在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时,维持现状总好过打破一切”;

有的人则认为“现在的学校已经对学生施压到不是很合理的程度了,这种情况下强迫某些状态已经不再适宜上学的学生必须留在学校继续学业,对他们自己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都不是特别好”;

还有一些人(尤其是高校教师)直接痛斥“高中和大学本科都教了学生什么东西,为什么自己面试的推免生按道理说都应该是最优秀的那一批学生,但对本专业的认知极其浅薄,也毫无实际能力可言,不知道这个学上了跟没上有何区别”。

上述这些讲法都是经过理性思考有自己道理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全部是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见闻,而不是别人说什么我就信什么。窃以为如果一定数量的个人经由自己的思考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这种情况还是与“浪潮”“运动”有一定差别的。

顺带一提,本人认为当在校学生出事频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案例就不再是用于渲染悲惨情绪的个例,而成为了切实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算用最达尔文主义(生物达尔文主义而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思考这个问题,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消亡,一般也认为一个种群的死亡率异常升高反映的是环境条件恶劣,而不是这个种群“弱”。

---------------------------------------以下是题外话时间---------------------------------------

我还挺想有空写篇文章讲讲大众对生物演化认知的误区的,其中一个误区就是“生物个体可以通过自主演化适应环境避免被环境淘汰”。实际上演化的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某个种群向更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个体会自主变异成适应环境的模样,而是只选出最适应环境的那几个个体让他们繁荣昌盛,剩下不是那么适应的都死翘翘了。

其实高考的逻辑和生物演化非常像,都是环境条件(考卷考纲)从一个种群(考生群体)里挑选能够适应的个体使其存活(榜上有名),把不适应的个体剔除出去(落榜)。区别是动植物一般没什么机会挑选自己所在的环境,而且环境是真的可以判生死的,不适应者真的就死掉了;但高考只是人类能够选择的很多环境条件之一。

哦对了,顺带一提,环境压力是演化发生的条件之一,但过于严酷的环境压力造就的是地球生物史上的五次大灭绝。事实证明在生存条件上无限施压并不会造就最大最强最完美的物种,这就又是另外一个对生物演化的认知误区了。

Atlantis
11个月29天前 修改于 11个月29天前 IP:福建
927564

社会用各种机制筛选掉了拥有脆弱人格的个体,也就是高敏感人群,社会整体的价值观都在倾向于否定这类人的价值,无视这类人在素质层面的高天赋,却追捧钝感人群赋予了与之不匹配的价值回报,顿感人群天生适应应试教育,他们比高敏感人群更能熬自己,高敏感人群适合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这类人群较为痛苦,都会本能的想逃离

社会价值取向造就的“烹蛋”运动

一个纯粹的人类幼崽初始大都是脆弱敏感的,这就像生鸡蛋,原始纯粹富有生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催熟它们,演化成无限可能的生命,而不是烹熟它们,让他们个性平平变成社会、父母、对象眼里美味可口的样子,或是被包装成美味可口的样子,但缺乏生命力

Screenshot_20210420_224620.jpg

前文提到适应应试教育的人群在社会上获得较高回报,形成价值观共识,引发社会的“烹蛋”运动,中国父母视孩子脆弱敏感为耻,无所不用其极,强制高压烹制把孩子变成熟鸡蛋,变成更适应应试教育的顿感人群,而这些人又大都成了体制的基因……

所以国内环境一时半会无法改变

“生”鸡蛋们还是适合出国留学,去合适的环境发挥自己的天赋,而“熟”鸡蛋就留在国内卷吧,只是卷得过就可以享用他人,卷不过供他人享用而已

warmonkey
11个月29天前 IP:广东
927577
引用Atlantis发表于28楼的内容
社会用各种机制筛选掉了拥有脆弱人格的个体,也就是高敏感人群,社会整体的价值观都在倾向于否定这类人的价...

这个很多人早就说过了。环境过于恶劣会导致文明退化,人退化到最原始的动物模式。

yeyu295
11个月28天前 IP:瑞典
927597

接受自己是个”平均数“,各位有勇气做到吗?不甘于平庸又不想努利,这。。。。。。

华夏青年
11个月25天前 IP:中国
927651

但是这种退学运动在当前的社会状况下是难以实现的(或者是说警示和少部分人),可能存在网络学习的效果,社会接纳性的问题


现在的中国教育发展状况需要改革,但耐烦人口大国资源的有限...


CuNO3
11个月16天前 IP:吉林
927837

对于很多人来说, 我觉得沉没资本和损失厌恶是一个仍留在学校的主要原因.

判断是否退学的因素很多, 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学校的损失是否大于收入, 是跟着学校学习, 部分自学还是全自学的收入高, 这个仍需要统计学上的支持.

在家学习也不是零损失, 考虑到家庭, 周围人的评价和无法很好衡量学业水平的压力, 很可能你需要强大的心理和清醒准确的自我认知.

我同意那个高敏感人群的理论, 如果在学校内卷, 要不心里够强大, 要不伪装成钝感, 要不退化成钝感. 

服从性的话...其实就是让你不怀疑规则, 即便这个规则奇葩, 最后导致学生丧失刨根问底和探究特殊情况的能力. 最后甚至无法意识到这个规则没什么理由存在, 在这种人眼里存在即合理(无论逻辑上多奇葩).

全日制还是钱的问题, 尤其是双减后, 三年高中全日制下来可不少.

关于学习过程其实没啥好说的, 什么样的学习都需要记忆, 别死记硬背就好, 输出倒逼输入, 理解原理, 还是那套老生常谈...虽然费曼学习法有点说烂了, 不过输出倒逼输入还是挺好用的,而且在很多领域都有类似的方法.

关于做题>我也想不出比做题更好的方法, 国内国外, 高中大学都是要做题的, 有很多东西不练习很难意识到,到哪里都得做题, 当然这里的题是指广义上的问题.

说回来关键问题, 很多人没法给出一个确定的估计, 自己获取的知识是否真的比从老师获取来的知识更全面, 更深入. 更何况有很多Tricks不一定想得到, 就像刚刚从鱼进化来的陆生生物和海洋的关系那样, 一直拄着拐杖的人离开拐杖会很难站起来.

关于家庭的话没法说啥, 只能无奈的表示好的童年是一生的良药, 坏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课程的话不一定要VPN(当然我觉得迟早得学会架代理), B站,网盘, 可汗学院这种能搞到的对于高中绝对绰绰有余, 但是竞赛/大学课程绝对需要, 中文互联网这方面太匮乏了. 很多独特的视角是中文互联网没法提供的.

另外目前学校的时间安排根本不够解决问题(我这里是50分钟左右), 这样学习新的东西, 或者是解决难题肯定会被下课打断, 思考刚开始没多久就被中断很难受. 这个也是要衡量的, 学校干的是快事, 简单的问题快速解决, 但是以后是难问题, 需要花时间解决.

还有就是理解能力, 不管各位承不承认, 有的人对于本质上很简单的问题都需要大量的思考才能理解(不是傻,只是缺乏对应的思维方式), 这种人就是老师主要服务的对象. 现在的分类多少有点不符合标准分布(我这里观察到的), (没有贬义)傻人变多了. 这样自然导致教学水平拉低. 对其他人多少不公平, 而绝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应对这种不公平的方式就是不做声,或者挑衅似的要求你自学.

所以无论如何, 为了你自己舒服, 自学都是必须的技能. 但是两难仍然存在, 回家会导致(主要是)社会压力, 上学可能会禁止自学, 或效率变低. 我觉得这个选择还是取决于个人是更重视效率还是周边评价(理性些讲应该是前者, 但社会压力那种闲言碎语杀伤力巨大,更何况还有你家庭对这个选择的回应, 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传统的).

写的有些乱,但是我现在也面临这个抉择.

bi8ffh
11个月13天前 IP:广东
927892

纯粹是闲到一定份儿上才想出这种无聊观点。

教育体系价值不仅供给个人,更提供在国家层面遴选人才的办法。客观同样环境下的脱颖以巩固了精英治国理念为目的,而非强调单一价值论,既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哲学。这种观点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的认知基本为零,很怀疑这样培育的人成长、社交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能力是否能适应社会发展。


主体信息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山东
 内容统计
2023年
7 篇
2022年
2 篇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ID: {{user.u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回复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评学术分
鼓励
编辑
查看历史
通过审核
移动文章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退修或删除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
回复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