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一下为繁体中文: 使用望遠鏡的第一條, 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守則: 千萬不可對著太陽看! 玩過用放大鏡把陽光聚在紙上的人一定知道這條守則的嚴重性; 幾乎一對到焦紙張就開始冒煙變黑. 可以想像, 這麼強的光與熱聚到眼睛不立即瞎掉才怪! 而且是永久的!
那麼要如何觀測太陽呢? 最簡便的方法是投影. 就像這樣:
利用目鏡把太陽影像投射在紙板上. 再觀察紙板上的影像就很安全了. 不過要小心目鏡有可能太熱而毀壞.
另一種常用的方式是在望遠鏡前加上一片專門看太陽用的濾片, 把陽光擋掉, 只透過百萬分之一. 如此也可以直接看太陽. 不過要小心濾片有破洞時也有危險性.
其他還有很多方式, 比較專門且少見, 就不在此說明. 只介紹這次DIY的主角"白光牛頓鏡".
牛頓式望遠鏡主要由一片較大的拋物面鏡(主鏡)和一片較小的斜鏡(次鏡)組成. 為了提高亮度, 鏡面反射率要求越高越好, 至少都有90%以上. 可是看太陽時反射率高反而不好. 因此有人利用完全沒鍍膜的元件來組成牛頓鏡, 專門用來觀測太陽, 稱為"白光牛頓鏡".
這是沒鍍膜的主鏡, 為了提高對比把側邊和背面都塗成黑色:
為了簡化, 鏡座採用固定式, 無法調整, 因此鏡筒底端要仔細磨平, 方位也要固定
次鏡也沒鍍膜:
同樣把側邊和背面塗黑, 固定到支架上:
接下來是調焦座. 用的是刮傷的舊鏡頭:
把鏡片和快門拆掉, 只保留對焦機構, 插入鋁管(內徑32mm)以便固定目鏡:
鏡筒是八片木板黏合而成:
固定主鏡的那端:
光線入射的一端:
在接到目鏡的地方還裝了一片減光鏡:
因為玻璃拋光後的反射率約為4%, 經過主鏡和次鏡反射後, 光線強度仍有4%x4%=0.0016, 還是太亮! 一定要再減光才行.
目前市面上最暗的減光鏡可能是B+W ND110了, 它把透過的光線降了一千倍(十級). 所以到達目鏡時光線只剩下百萬分之1.6, 可以安全觀測了.
最後, 在底部裝上鳩尾, 並攻了1/4"牙. 整個望遠鏡就完成了:
實地觀測時效果還令人滿意. 不過由於調焦座行程有限, 無法直接接相機拍攝. 只好修改一個巴羅鏡來接相機.
這是昨天(2011/03/29)拍的太陽, 可以看到很多黑子:
不過, 主鏡十公分的牛頓鏡到底小了一點, 解析力不夠. 想要更清楚看太陽黑子的細節恐怕還需要更大口徑才行.
補充一下: 後來我發現Baader公司有賣同樣減一千倍的減光鏡, 而且有抗反射鍍膜, 應該更合用。
原文地址: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BLOG20/XXXXXXXXXXpx?m=402529&id=15657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BLOG20/XXXXXXXXXXpx?m=402529&id=1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