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不吃白人餐”说起
其实现在国内年轻人开始接受了西餐。 现在全国西餐厅9万家,消费者基本都是中青年人。
不是只有中餐才有原生态的特殊食材,繁琐手艺。 正宗西餐也有复杂海鲜大餐,山珍野味等。 随着城市化,这些原生态的“大餐”越发不适合推广。 相对的,西方快速普及了快餐。 主食披萨,汉堡,炸鸡,卷饼等,大多都能拿走在路上吃。而且不到一分钟就做好,可以根据喜好加入番茄,生菜,黄瓜,牛肉,培根,肉松……等各种配菜, 加沙拉酱,番茄酱,奶油,辣椒酱,草莓酱……等各种的酱料,简单操作就变化出各种口味。还有咖啡,可乐,汽水,苏打水,柠檬水,酸奶,橙汁,奶茶……等丰富饮料。大多数食材也容易保存运输。 所以西方快餐体系发展的最有效率,口味最灵活多变,最适合现代都市生活。
接受不了西餐的人,和接受不了路边没树一样,都是没有完全习惯城市化。
多数农村人小时吃不到西餐。 长大了又听老粉红胡吹“中国菜博大精深,遥遥领先”“白人茹毛饮血”,“西方人只会吃炸鱼,土豆”“出差去欧洲小镇做两道中国小菜,轰动了全镇”…… ,这些其实都是狗扯。
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是意大利餐,法餐。其次有美餐,墨餐等。西方餐饮加起来影响力远远碾压中餐。
中餐在外国主要是低档馆子,靠廉价占有一席之地,和印度餐一起是低端双雄。
这些粉红对什么都不求甚解,只是玩玩嘴炮,剩下就是从又臭又长的历史周期律里望文生义找优越感。
比如我看到中国几乎所有饮食博文,说到西方当年热衷获取胡椒, 就说中世纪欧洲鸟不拉屎,冬天连新鲜肉都吃不到,不得不用胡椒掩盖臭肉味。 然后说相比之下中国南方四季如春,总有新鲜食材所以饮食高级。
那么中国南方菜也都用胡椒是干嘛?是忆苦思甜吗? 欧洲那点低温就没牲畜了,那了解过蒙古吗?
我走过一些广东偏僻城镇,感觉当地的原生态粤菜,和主流粤菜完全不是一回事。 广东小镇吃各种猪杂。整个菜单上都是猪眼睛, 猪脊椎,猪肺,猪舌头,猪大脑,猪肠,猪胃…… 。 有的地方全镇没有一家饭店,只有几家猪杂汤店。 植物方面特别喜欢吃一种像是腌制,或者发酵过的带着腐烂味的藕片。一碗饭就靠这一片藕下饭。 有的饭店菜单上只有这一种藕饭。
这种原生态的粤菜,外人基本接受不了,和外界口味差距很大,制作技术很简单,食材也显得匮乏。 因为粤北山区全剩下老人,全靠老习惯维持这些传统粤菜。
而被外人所知的现代粤菜,一半靠点心,没吃过的可以搜一下著名的“粤式早茶”,全是各种小面食。
然而广东不种小麦,原本不擅长面食。 其实这就是在抄“白人餐”,两百多年前,英国有下午茶文化,包裹各种小点心,小蛋糕,小零食。 后来英国在广州打开门户, 香港广州等门户就学到英国“下午茶”,改成了“早茶”,因为广东下午热的实在没胃口。
200年前英国很多人都能出国旅游,消费得起热带水果,所以点心做的很精致。 当年英国上千万富裕中产阶级探索各种吃食,爆发很多创造力。
番茄也是清朝才开始普及,实际上大多数蔬菜都是引进的。
“绝对不吃白人餐”。 在套上一个“乡土身份”必须去热爱种植, 这样脱离现实环境的固执是没有用的。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