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对,我特别同意,我在一个偏远城市中学,每次跟同学聊,完全是我在讲,他们听。他们只谈游戏,其它的不懂,一天天扯这个喜欢那个,那个喜欢这个
这个文章想到哪些写到哪里,甚至连标题都没有想好。现在论坛支持长达1年的任意编辑,所以更新会直接编辑到文章中,更新完成以后,再加以整理。这种码字方式,将来会被科创更好的支持。
大家先讨论,欢迎发表观点。我可能引用一些观点。
文章的主要目地,是告诉大家:
1、自近代以来,科技爱好者从来都是对人类文明做出最大贡献的群体。但是,不是所有科技爱好者都可以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并且,往往也不是在“业余科技爱好者”阶段做出的。
2、通过适当的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从而总体而言更有可能为人类文明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3、事实上,没有可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的某个人(比如你)青史留名,甚至连“成功学”对你都没有意义。
4、但是,学习知识、研究问题、探索真理、实现蓝图、追求理想,都有显然更加正确的方法,是有意义的。这些方法掌握得越早(比如初中),越有意义。
5、还没想好
今天谈的主题是:爱好者+好的平台=更牛逼的玩法
公号“科创喵”转发了“龙江二号”相关消息(在阅读下文之前,建议大家看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83647)。几天前我就看到了这个消息,就打算写个帖子。
首先,哈工大是一所名校,但又不同于其他名校。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科技爱好者的比例高。多年前我受该校无线电俱乐部的邀请,来到这个在圈内影响力数一数二的学校,明显的感觉就是科创的会员多,在其它学校很难遇到这种情况。当时我想,科创是以特种爱好为特色的社群,哈工大是黑科技军工院校,那么搞特种技术的爱好者,了解并加入这所学校,是很正常的。事实上,哈工大在非科技爱好者、非工程师家庭中的影响力,比不上那些综合性的名校。加上他又位于近年来常常被地域黑的地方,如果不是真正了解,很多人是不会报考它的。这可能反而成了一个有利的因素。
其次,这个卫星团队,大部分是爱好者。在央视节目中主要报导的几位同学,都是爱好者。他们在学校里属于同一个俱乐部(BY2HIT),有的同学在中学时代就是科技爱好圈的知名人物,当然,知名是因为能折腾。绝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科技社团,都不能持续多久。拜上面的政策所赐,学生社团的换届和传承可以说被故意弄得青黄不接,搞法就会一朝学生一个样。而BY2HIT却坚持了二十多年,并且代代传承,从未跑过题。这可能也是得益于爱好者浓度高,总能找到坚持纯兴趣的接班人,当然,他们自己的制度、文化和努力也是重要因素。
反过来,学校也能为有水平的爱好者提供相应的机会和条件。对本科生而言,主要是指做牛逼项目的机会,这个项目可能是老师的,也可能是学生自己想的。对于一所军工学校,很多内容是黑科技爱好者所喜闻乐见的,在兴趣上比较一致。而条件,是指能折腾的爱好者,容易找到合适的导师、学长,并且也能得到做事条件。现在专业学校给本科生的待遇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像我那时候为了500元经费都要写一堆的报告,如果学校能提供一点设备就会高兴好几天。而现在有的学生一年光在学校报销各种DIY花销,就有上万元之多。学习氛围,导师引导,群体帮扶,项目攻坚,与爱好驱动、自己用功结合起来,一年实现其他同学4年的进步,并且坚持可叠加的进步,并不是天方夜谭。
很多爱好者在一个很低的起点和很低的平台上,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着自己认为伟大的研究,七八年前是科技小制作,现在还是科技小制作。有的人本来就喜欢这种生活,所以这里并没有褒贬之意。不过,爱好者中总有一部分人是能够做出更大贡献的。如果周围都是科技小制作,没有努力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那就会浪费掉宝贵的时间,等到二十多岁再想努力,就会困难得多。有老师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理由千奇百怪。我想说的是,鸡头也永远是鸡,除非你能把它变成凤。而凤尾好歹是凤,并且还有变成凤身甚至凤头的努力方向。对于科技爱好者来说,以倒数第一的身份勉强挤进最好的平台,比以第一的身份进入一个平庸的圈子要好得多。有些人享受在平庸的圈子里被膜拜的感觉,而受不了在高水平的群体里被别人即使善意的碾压。这种人要么是蠢,让本能的舒适区驱逐了理性;要么是坏,希望利用类似“家电维修从业者”这样的圈子获得黑社会式的权力,以至于真以为自己是领袖了。
……
当然,把一些人物事迹拔高到偶像、榜样的高度,媒体狂轰滥炸,我是十分反感的,所以我没转任何官媒报导。我说历史的进程、合适的平台,不是要你们把名誉作为这些因素的结果去追求,正常人也不可能活在新闻联播里。我想说的是,为具体的个人以及文明的增加,应当追求有效率的、可积累的进步,而这些是影响效率和可积累性的重要且可控或者部分可控的因素,应当主动去掌握,而不是任性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