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弱的的女性很难适应一整天敲打字机的工作…… 到了计算机时代,“键盘”已经经过了大量的改进,最终变得毫不费力…… 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里(英语当然首当其冲)
应该是【羸弱】而非【嬴弱】
【首当其冲】一词用的也不对,结合上下文语境,应该是首先收益的意思。
[修改于 8 年前 - 2017/01/12 14:09:34]
实际上手机和电脑的最快输入记录都在外国。该文所说的可能日常的输入。
日常输入又为什么快呢?我想重要原因是手机上使用了九宫格输入,输入法优先用经验概率去蒙出常见的词语。 而中国人常用词不多,所以蒙对的概率比较高。 因为历史上很多创新研究都在英语等国家。这促使这些语言的专业化程度变高,词汇量变得特别大。所以靠老中医式的几板斧去蒙 ,就不见得准确。
造成中国日常词汇简单的原因有多重,比如只引进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前沿创新大多不在中文世界。由此引进和诞生的词语也就不够丰富。 还有民众教育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不高,所以日常用词简单。 这些状况是不会持续,也不应该持续。
输入速度提高是个优点。但除了对于打字员,普通人不必刻意去追求。仅为了这些即将淘汰的输入法,能提高上那么一点速度,影响到词语和概念的丰富度,这值得吗?
引用 whqida : 觊觎西方的科技,否定人家的思维方式,所以永远只能当学生。
科技固然重要,文化上的引进颠覆和创新,对于现代化也很重要,对各个国家都一样。
引用 立棍 : 实际上手机和电脑的最快输入记录都在外国。该文所说的可能日常的输入。
日常输入又为什么快呢?我想重要原因是手机上使用了九宫格输入,输入法优先用经验概率去蒙出常见的词语。 而中国人常用词不多,所以蒙对……
这是两个问题。新词多不多,主要取决于语言的类型,汉语是分析型语言,它就有分析型语言的难以创新的特点。想发明一个汉语新词非常困难,而生造一个英语新词就非常容易,比如以前KC叫kretech,谁都可以很轻松的造新词,这是因为英语是混合型语言。当然了,我国还有一个叫做“国家语委”的奇特部门,这个部门在历史上对于促进语言文字规范统一起过很大作用,但是到了现在,在汉族区基本就是绊脚石的意思。
中文的新词少,不是因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少,在外国,大多数新词也不是用来表示科技创新成果。中国有着丰富的发明,比如“休假式治疗”,这些东西如果换成英语,会诞生足够多的单词。
楼主说的九宫格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输入法中的应用,这的确加快了输入的速度。在此之前,汉语拼音输入一直是“慢”、“不专业”的象征,而五笔输入才是主流,报务员们还有习惯用电报码输入法的。。
引用 虎哥 : 关于汉字的注音,历史上有过很多办法。最古老的办法是用两个简单汉字来注音,前一个汉字代表声母,后一个汉字代表韵母。比如“日完切”,即代表“软”。
后来,西方文字的注音方法开始输入中国,最流行的是邮……
3000是汉字数量,可以类似于英语词根。 实际上中文词语也不少。不过大多缺少实用性。词海记录了38万个词。很多是涉及古文化和名人等等,这些现在都不太常用,新词方面可能有些不够与时俱进。 总体来说,比起英语的100万单词,还是有些扩充余地的。 在中国发明太深奥难懂的新词,会被认为是纯属装B之类的,甚至引发一点恐慌。所以多数的新造词是力图通俗,但却因此而有失专业严谨。 比如前些年发明了“非典肺炎”这个通俗词语。看起来比英文简单,不动脑筋就能记住,还能让民众以为它就是一种新肺炎,没什么大不了。政府因此大力推广这个词。但实际上这是老中医式模糊用词。这种病和肺炎的关系不大。学术上对“非典”的称呼“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不易记,不易理解,不是常用词拼接。不比英文新词简单。
有关记录密度的差别,可能是这样产生的。 外国一开始就使用了鹅毛笔和铅笔等很好的书写工具,信息记录密度最高,对纸张质量和环境要求不高。 文风罗嗦一些没关系。
中国的毛笔是最落后的书写工具,记录密度最低,笔墨纸砚的成本也很高。因受到严重成本影响,中国人不得不绞尽脑汁来提高书写的密度。比如为此背诵更多的的符号式汉字,拒绝拼音化。文言文与口语脱节等。
后来,随着钢笔和印刷等技术普及,汉字书写的密度达到了正常水平,这时汉字就最节省版面,这主要是继承过去省纸的遗风吧。
但是语言和文字,未必会因为浓缩而变得更快。因为浓缩后需要牵扯更多的精力去联想分析。就像数学上的16进制,24进制,360进制等,不一定比10进制的书写和计算更快。系统越复杂,运行速度可能就越慢,字库越大,就越消耗大脑更多内部带宽来查询。 至少在口头交流上有一种规律,有研究发现各种语言的交流速度接近。 我想输入法提升的上线,应该受限语言的大致速度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why-some-languages-sound-faster-than-others/ 各种语言交流速度接近
引用 虎哥 : > 引用 立棍 : 实际上手机和电脑的最快输入记录都在外国。该文所说的可能日常的输入。
日常输入又为什么快呢?我想重要原因是手机上使用了九宫格输入,输入法优先用经验概率去蒙出常见的词语。 ……
昨天忙别的事,没仔细看帖。现在修正一下看法。
刚才我用手机实测,感觉输入速度比语言慢好几倍。手指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思路,所以头脑预先对语言进行一些缩略性的处理,减少手指工作量,整体速度就得到了提升。 就像网盘上传速度慢,那就把文件创建成压缩包再上传网盘。
总结性的来说,被压缩设计过的语言,有助于录入提速。(汉语拼音的设计十分简洁,毛笔字省纸遗风等等,都对压缩做出了贡献)
另外我说的创新不止是科技方面。比如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对白很有创意,丰富的词库能塑造出个性的,丰满的形象。 哲学上说,语言是思维的基础,那么掌握了丰富的词语,也有助于思维的丰富吧。 小说《1984》里的老大哥政府,就致力于删减大量词语,以束缚民众的思考能力。总体上,我觉得一个社会词汇丰富,是一件好事。
我用双拼输入法,感觉输入基本能跟上语言。网民常用拼音输入法当然跟不上,因为有很多冗余字母。
实际上歪果仁也跟不上,所以产生了大量的“常用”网络缩略语,比如lol,thx。
理想输入法输入GB2312汉字(每个字都平权的话),需要2.71个字母,而GBK+ExtA的话,需要3.14个字母。
如果没有联想的话,双拼输入法由于拼音的权重配置不合理,可能会经常发生部分重码过多的现象。
选择一个双拼方案,用习惯以后,配合联想,基本上能够达到轻松便捷录入的目的。
另外,Twitter的140字限制,其实是140字符限制,换算成英语单词就很少了,所以Twitter英语社区基本上就是小打小闹(tweet)的程度。而新浪微博也是140字符限制,但是一个汉字只占一个字符,这就能容纳好多东西了,因此新浪微博真的成了“微博”。
引用 9zhmke:92年就在学道街论道,退休生活幸福吗:)
“最便捷”只适合于常用长句,对词、字还是有较大难度。92年在学道街听杨佛章说就已经有insun输入法在做整句输入了,到现在的搜狗已经家喻户晓但仍然对字词啃求不动,陈虎同学想点办法弄个简单点的输入设备吧……
引用 虎哥:谢谢问候,目前还没没退休。
92年就在学道街论道,退休生活幸福吗:)
感觉现在拼音输入解决不好的就剩下人名了。当然也可以说是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与拼音关系不大——但重点是:全国人民都要会一种统一的拼音,才能支撑这样大的输入法市场。……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