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加载中
表情图片
评为精选
鼓励
加载中...
分享
加载中...
文件下载
加载中...
修改排序
加载中...
电磁新手说说自己的看法,并想整理计算公式造福大家
ds4442009/04/30电磁炮 IP:江苏
我看之前的帖子都是估算能量和效率来决定电容和线圈,实际效率很低。
我希望能把大家知道的知识整理起来,做成模拟器。希望大家能给我提供信息和公式。(类似于这种形式的:http://gc.digitw.com/Program/MC34063/MC34063A%20design%20tool.htm
我通过理论计算来取值再通过实践去验证想法,改进方法,增加效率。而不是无畏的增加能量总和。
我先说说我的理解。如果不全面,甚至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原谅和更正,我研究这个才两天。相信有大家的帮助我会弄清楚的。到时候我也会帮大家弄清楚。
我粗浅的认为,基本原理是线圈通电产生磁力线,磁场方向和弹丸(永磁体)的磁场相反,互相排斥从而形成物理运动。
我先说下我估计的几个能量流失方式
第一是电感,因为电流不能突变,所以在子弹出膛后还有电流,这个全转成了热。
第二是电阻,电容有内阻,线圈也有,因为导线内电(电流)变趋势非常大。所以趋肤效应非常明显。多股铜丝等于增加了导线的表面积。这个面积乘以有效厚度(和电变趋势成反比)。就是导线的实际利用情况。

流失能量的方式其实还单纯一些。
我来分析一下整个发射过程中阻碍瞬间电能和机械能转换的因素,因为只有没有出去之前是有效的,所以只分析那个瞬间。
1。电流惯性,也就是趋肤效应,表现形式是增加线圈电阻,减弱整体的瞬间爆发力
2。电感惯性,大家都知道电感里电流不能突变,我们要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突变是个矛盾。这也是都使用高压电容的原因之一。
3。物理惯性,弹丸的惯性,这个不用解释了吧!这个和电感惯性一样要吸收电容放电的能量,不过这个是有用功。还能增加受力时间。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增加。
太晚了,头脑有点糊涂,写到这里了。

总之我做好的东西是,大家可以随意调节各变量,所有应变量会自动变化,当然影响因素考虑的越周全越好,我只是想计算出来,希望愤青不要拿我开刀。大家讨论一致的东西我就写进公式,不对再改。慢慢完善和实践,相信很快就会有较大的突破的。
来自:物理高能技术 / 电磁炮
2
新版本公告
~~空空如也
ter9vul
16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96942
是个好想法,支持。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笔记
{{note.content}}
{{n.user.username}}
{{fromNow(n.toc)}} {{n.status === noteStatus.disabled ? "已屏蔽" : ""}} {{n.status === noteStatus.unknown ? "正在审核" : ""}} {{n.status === noteStatus.deleted ? '已删除' : ''}}
  • 编辑
  • 删除
  • {{n.status === 'disabled' ? "解除屏蔽" : "屏蔽" }}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