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举制选拔人才的逻辑,文章已经在写了(作为一个百无一用的文人也就只会写文章了),先抛结论在这里:科举是为且仅为中华帝国君主制服务的大型服从性测试,所选拔出的并非治国理政之才,只是君主意志和双手的延伸。
还有“退学论”的本质并非否定学校和学习,而是当学校偏离了本应扮演的角色,甚至开始一定程度上阻碍人的正常发展之时,在学校的普通人就应该想办法止损了。再重复一遍之前在某个贴里说过的观点,等到问题真正发展到“在学校能不能以正常的精神状态过完三年走出来”的程度,退学就从任性的胡闹变成正经的自救了。
最近各种事排着队来,恨不得化身八爪鱼,比较大型的写作计划只能稍微放放了,抱歉没能完整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不过本人一般不会只丢观点就跑,完整的文章会来的,一定会的……(心虚流汗遁走)
补充一点:刚才看到关于“上学时被老师放弃”“让老师失望”这一话题的讨论,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在向所有小孩子植入一个“你必须被某个权威认可才有活着的价值,否则你就令人失望,你就不配活着”的信念。但这个信念本身很难站得住脚——我为什么要仰视一群绝望的文盲,求他们一句认可一句赞扬才能心安理得地活着?说难听点这些甚至还会写错别字而不自知的小学教师哪里来的资格自命权威?您以为您是谁啊?
然后这种必须求认可的心态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很多学生出来之后,要么自命不凡觉得我是名校毕业我最dio, 要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配。他们自我衡量的标杆并不是客观的自己有多大能力多少学识,而是自己“有没有得到某个权威的点头肯定”。这一点其实是人治社会驭人的法宝之一,你命由我不由你,你怎么样我说了算,而且你还不会觉得任何不对,觉得理所应当就是我说了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所以学校教育变成服从性测试就是这么一回事,到最后连自己恰当的自我认知都没有了,很有毒。如果不能脱离,至少努力不要让自己陷进去。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