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因和光电器件打交道比较多,普通的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响应速度就是非常慢的。需要高速的话,你需要使用PIN光电二极管或者雪崩光电二极管。PIN光电二极管并不贵,我把一些非常廉价的PIN光电二极管工作的光导模式,接上几伏的反压,然后串联上非常小的阴极或者阳极电阻。给光电二极管入射几百毫瓦的激光(也不能太大,否则会烧毁激光管,最好是激光源也是脉冲的,只有按下发射按钮以后才开始持续发光一段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灼烧)。
光电二极管有个参数非常重要,就是灵敏度,单位是A/W,如0.6A/W表示,你给这个激光二极管输入1W激光,那么你如果短接这个光电二极管两端,它以光伏模式可以产生0.6A的电流;如果你给它接一个足够高的反向偏压源,同时串联一个3欧姆电阻,那么在这个电阻上可以产生0.6A*3 = 1.8V电压。
之所以你们的光电器件慢,一方面是光电二极管不是PIN的,另一方面,入射光的强度非常低,导致光电二极管不允许使用阻值30欧以内的电阻,RC时间常数就大(C是结电容)。另外你们的系统不必要的放大器件太多了,入射激光功率足够大情况,光电二极管是可以直接驱动MOS或者触发可控硅(需要串联至少两个,光伏模式,这也是光触发可控硅的原理)的。
参数设计的合理,PIN光电二极管是可以响应到ns级别的;
感谢指点

,普通接收二极管确实如此,延时过高,加光强有待于考究,毕竟以W为单位的红外光光强似于有点难,不过以光电的输出电压的上升率能触发IGBT MOS等器件,确实有点诱惑力。
只能脉冲工作的,能够发射这个功率的激光源并不难搞到,但是光电二极管的接受面并不能持续接受这个功率,否则会热坏。所以,这套系统的激光源只有在发射的时候开启一段时间。说白了就是低阻系统,和各个器件,不论是光电二极管还是各种三极管,所接的电阻阻值不要超过100欧姆,速度才上的去。
我光电用贴片的pin光电二极管(PP1191FB-10-TR)和贴片的红外发射管,结果我把电阻改成了1M电阻无遮挡的时候电阻才能分到一半以上的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