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时序控制磁阻炮的$v_{in}-Δv$(注入速度-速度增量)曲线斜率与速度稳定性分析推导
如图是$v_{in}-Δv$曲线的一部分,绿线为斜率为-1的切线。
简单思索可知,在注入速度变化的情况下,如希望输出速度不变,那么速度增量应当能弥补注入速度的偏差。
理想情况下$v_{in}$=19m/s,$Δv$=10m/s。如扰动情况下$v_{in}$=18m/s,我们期望$Δv$=11m/s。如此即可使得输出速度$v_{out}=v_{in}+Δv$保持不变。即理想$v_{in}$附近,曲线的导为-1。对应在图中曲线,17-21m/s范围的导都非常接近-1。
简单证明:
前提条件:磁阻炮每次发射时,各级储能不变。即前级的扰动仅能以弹丸速度的形式对后级造成影响。那么每级磁阻炮拥有独立不变的$v_{in}-Δv$曲线。设第n级的映射关系为$Δv=f_n(v_{in})$。
且令第n级注入速度为$v_{n-1}$,输出速度为$v_{n}$,那么有:
$$v_n=f_n(v_{in})+v_{n-1}\tag{1}$$
我们期望无论$v_{n-1}$发生变动,$v_{n}$保持不变,即希望:
$$\frac{dv_n}{dv_{n-1}}=0$$
将(1)两端对$v_{n-1}$求导:
$$\frac{dv_n}{dv_{n-1}}=f^,_n(v_{n-1})+1=0$$
故$f^,_n(v_{n-1})=-1$
进一步地,从直观上理解,即使斜率在-1附近,多级加速仍然能将速度误差逐步减小,那么斜率范围该如何确定呢?
为方便推导,将$v_{in}-Δv$曲线在理想$v_{in}$附近简化为一次函数,且所有级的斜率k一致。
那么第n级的$v_{in}-Δv$曲线简化为:
$$f_n=kv_{in}+b_n\tag{2}$$
逐级展开$v_n$:
$$v_1=f_1(v_0)+v_0=(k+1)v_0+b_1$$
$$v_2=k((k+1)v_0+b_1)+b_1+(k+1)v_0=(k+1)^2v_0+(k+1)b_1+b_2$$
$$v_3=f_3(v_2)+v_2=(k+1)^3v_0+(k+1)^2b_1+(k+1)b_2+b_3$$
即:$$v_n=(k+1)^nv_0+\sum^n_{i=1}(k+1)^{n-i}b_i\tag{3}$$
由于(3)可能存在负数乘方,对其判别敛散性(这里的敛散指的是速度收敛于标准出速,可能需要作差处理才是趋向于常数的敛散,原谅我写到这里有点没思路...但是对结论是不影响的)
$$ \left\{ \begin{aligned} k & \in (0,+\infty) &单调发散\\ k & \in (-1,0)&单调收敛 \\ k & =-1 &v_n=\sum^n_{i=1}b_i \\ k&\in(-2,-1)&振荡收敛\\ k&\in(-\infty,-2)&振荡发散 \end{aligned} \right. $$
即当$k\in(-2,0)$时,理论上可实现负反馈。
一些发现:
1、工程上可能容许斜率取到(-1.5,-0.5)这个样子,这在实际磁阻炮中是很容易实现的。
2、如果磁阻炮过于鶸,导致斜率最小处也>-1,会导致这一级没有比较合适的负反馈区间。
3、速度增量越大的磁阻炮,斜率-1的位置越接近最大速度增量位置,容易在只损失很少效率代价的情况下获得不错的稳定性。
4、本段结论于实际仿真中的应用技巧,如定性修改哪些参数能够使得斜率-1位置向期望的方向偏移等等...大概另外开贴总结。
啊今天是9月26号,超炮T完结了,好久舍不得看,写点帖子纪念一下。下次荧幕再会可能是五年?十年?或者...forever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