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虎哥 于 2013-11-20 22:02 编辑
科研用探空火箭的射高小于30千米几乎没有商业价值,因为飞机、气球都能以不太高的成本达到这个高度。而超过这个高度,由于空气已经非常稀薄,箭体滚转和自旋就没有常规办法控制,对于某些需要保持仪器探头方向的科研用途,便没有了实际意义。
赞同的刀的观点,解决总体设计,发动机、箭体的标准化,以及可靠回收定位等问题,相对容易并且意义重大,应该优先考虑。这个平台稳定了,搞姿态控制才有稳定、廉价、可重复的实验平台。整个研制过程,一定要按规矩办事,就算一颗螺丝钉,也必须是既符合总体方案,又有力学计算和优化设计依据的,旗帜鲜明的坚决镇压拍脑袋工程。
赞同做液机的仿真,不过这方面目前人气很少,要想办法扩充人员。
建议从YT5开始,不论是WH-5还是别的什么型号,都要按商业航天工程的标准来做。
以上我的发言都是建议性的,最终还需要航天局自己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