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繁体中文: 警告:看太阳必须使用正确方法! 最近看到有很多摺疊式的設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Faltrefraktoren.pdf), 似乎可以克服這兩點, 於是就把那支方形折射鏡拆了重做. 結果就成了:
先看鏡身, 各個角度的樣子:
其實構造很簡單, 就是一個不規則的木箱子, 有三個開口, 兩個在前, 一個在後. 把後方打開, 裏面就是一面鏡子, "摺疊式"就是靠它把光路摺回去的.
前面兩個開口裝的分別是物鏡和調焦座:
光線進入物鏡後被後方的反射鏡摺回, 通過調焦座, 再到天頂鏡, 聚焦到目鏡前. 鏡身長度幾乎只有原來的一半, 而且觀看位置離支撐點, 也就是重心, 很近, 可以保持大約固定的高度.
鏡身兩側的圓形木頭是用來架在杜布生式支架的. 其中一塊裝有一片鳩尾板:
另外再改個鳩尾槽, 固定在赤道儀上:
摺疊式折射鏡就可以架到赤道儀上了! 請看幾個角度的樣子, 目鏡是不是在大約固定的高度?
接下來就為它做個專用的架子:
架上去後再擺幾個姿勢照照相:
就先這樣啦!
先再提醒一次: 除非經過適當的減光濾光, 把望遠鏡對著太陽看是極度危險的行為, 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最簡單的減光方式就是加太陽濾片, 一定要專用的, 經過測試驗證的!
先用紙板挖個孔, 貼好濾片, 固定到望遠鏡前就可以直接看太陽了:
不過, 用過上一篇文說的白光牛頓鏡後, 心中一直有個疑問: 到底白光鏡和濾片哪個效果好? 現在有了摺疊式折射鏡, 可以來比一比了.
要把摺疊式折射鏡換成白光非常容易: 只要把兩片鏡子換掉就行了:
還有, 别忘了在目鏡前再加一片減光鏡:
透過這樣換裝, 太陽的亮度和透過濾片居然差不多. 好神奇!
以下兩張是透過濾片拍的, 詳細的比較待天氣好再來進行.
在1960年代Dobson設計了一種經緯儀式的望遠鏡架. 結構簡單, 操作方便, 造價低廉, 又可以撐起大尺寸的牛頓鏡, 造福了無數的天文迷. 現在, 杜布生望遠鏡(dobsonian telescope)已經成了望遠鏡DIY的首選, 也是觀星活動不可或缺的主角.
可是這種望遠鏡有一個缺點, 就是不能追著星星跑, 看了不過幾秒鐘星星就慢慢跑到視野之外了. 因此有一些聰明的人就設計出一種追蹤平台, 把杜布生望遠鏡放在上面來追蹤星星. 請搜尋"equatorial platform", 就可以看到原理和各式各樣的設計. 這裡就不贅述了.
話說不久前我做的摺疊式折射鏡也有一個杜布生架, 一樣不能追星. 最近也替它做了一個追星平台:
它是由上下兩片板子組成的, 拆開來就像這樣:
另一個角度看:
有馬達和電路的那片位於底部. 上板的邉涌康氖寝D軸
結合上板的軸承
變成
另一邊是一大段的圓弧接觸面:
合起來的轉軸正好對著北極! 至於追星的邉泳鸵?狂R達來帶動了:
上板鎖了一段敲成弧形的齒條, 以便馬達帶動:
把摺疊式折射鏡架上去:
這是在中間的樣子. 左右兩個極端分別是:
以及:
照例, 這裝置在室內似乎可以照著設計咦
上次做的摺疊式折射鏡只用了一片反射鏡, 大約把鏡筒縮短一半. 這次焦距更長, 所以用了兩片反射鏡, 整個光路成Z字形, 長度只剩三分之一左右.經過上篇的實驗, 各尺寸都已確定, 直接在方格紙上把設計圖畫好, 再照著裁切木板黏起來就完成了. 請看對照圖:
把方格紙拿開看得比較清楚:
從目鏡端看過去:
可以看到不同形狀的擋光片. 最上方是物鏡和第二反射鏡:
反射鏡是直接用白膠黏在楔形木片, 再黏到框架上的, 省略掉複雜的調整機構.從物鏡端看來:
左上方就是第一面反射鏡:
兩面反射鏡的固定方式都一樣.物鏡也只是先挖個大洞, 在一邊黏上一圈紙板當作阻擋, 鏡片放好後在另一邊用薄木片壓住而已:
對焦座則改自近接攝影用的對焦機構:
完成後的外觀:
鳩尾槽是用來固定尋星鏡用的.因為整體重量相當輕, 用抽屜把手就可以輕鬆提著走!原文地址: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BLOG20/XXXXXXXXXXpx?m=402529&id=1588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BLOG20/XXXXXXXXXXpx?m=402529&id=15884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BLOG20/XXXXXXXXXXpx?m=402529&id=16167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BLOG20/XXXXXXXXXXpx?m=402529&id=19306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