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成功的方式我举个例子,以具体的科技活动内容或者科技项目为导向,广泛招人(300或者500人以上,学校的好处就是人才集中而且可以海选),然后通过一定手法筛选,一般能选出3~5%的兴趣较好,并且具有相应科技素质的人,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瞄准略算“尖端”或者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在某一确切领域搞出一些“重大成绩”
---------------------------------------------------------------------------------------------------
又要换届了,一个小盆友电台方面很好,多才多艺,也很有想法,但是性格方面实在不适合做负责人。我们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组织并带领一个业余无线电通信方面的某一个专项的小组。如果能够做起来,是继业余卫星之后的第二个类似小组。不知不觉在向虎哥提到的这种方式发展了。
小组主要是爱好者层面的,与社团的部门在机构上独立,人员上有交叉,但更多是针对高年级。一个额外的好处是可以留住一些骨干继续做事情,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每年换负责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不知以后会不会暴露出一些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