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 更新控制电路部分
在这之前
引用一段Black的回帖:
————————————————————————————————————————————————————————————————————
基础论证如下:
螺线管的单位长度的匝数为n , 炮筒的
内半径为R , l 为螺线管的长度. 螺线管通入电流为i
以上则为弹丸轴向受力公式 参数同上
很容易将数据代入得出弹丸在中心受力为0
将数据处理之后能得出以下径向磁通分布图 和磁体受到的磁力成正比
而从磁阻理论分析可以得到空心时候磁阻最大 有磁芯时候磁阻最小
磁阻加速器的精髓就是在于在电容放电时对电感L储存的能量通过磁阻的变化 转化成动能
而子弹放入线圈一半是利用能量最好的方式 至于容量和线圈大小也是要匹配的 但是这和控制无关
控制要做的仅仅是把每一级的速度定下来 第一级弹丸位置能确定 手工摆放
单片机输出时序控制每一级弹丸刚进入线圈一半时候触发即可 而能实现固定延迟触发的先天条件就是第一级弹丸位置固定
电容电压 线圈参数等固定 这样由单片机输出一组触发脉冲的延迟是固定的 也不需要过多调节————————————————————————————————————————————————————————然后提到一个摆放误差的问题 这完全可以通过设置卡槽或者炮身标记限位线解决
就拿最基础的肉眼对齐为例子 普通人的辨识力是1/3440° 也就是说在25.4cm处能分辨出最小0.06mm的误差距离
而一般0.1mm的距离会被人看成一个“锐利的点”
按线圈长度40mm来算 加速距离20mm 误差0.1mm仅仅为其1/200 这么一点距离实际对速度的影响是非常之小的
而实测其实也能证明这一点 ————————————————————————————————————————————————————————
以上为支持本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控制电路图用proteus绘制
如图所示:
用单片机做的电路好处就是硬件非常简单 如果用模拟元件搭和它一样功能的电路 也许要用去上百个元件
ISP下载部分省去了 我用最小系统烧录板作为载体 功率放大部分和触发部分放在另一块电路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