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而已,如果已经认定“科技爱好者走不远”这种现象存在的话可以这样解释。
真要统计的话,不要说个性这么模糊的东西,即使“科技爱好者走不远”这种说法本身都很难得到统计支持。
毕竟全部人口当中能在学术上走很远的人比例已经很小,科技爱好者即使不成器,也未必比平均水平更差。
我们嫌科技爱好者不成器,只是因为他们后来的表现不像开始看起来那样优秀——即使比平均水平要好一点。
另外,对数学、哲学等理论的偏好程度以及做事的执行力也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培训、自学)改变。
总结下来,可以这样讲:
指望科技爱好者多做了几个实验就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等于指望哲学基础不对路的古代中国从四大发明搞出现代科技。
能走多远是系统思维深度和执行力的结合,学会了这一套能力体系就行,没学会或者没接触过就不行。
(所谓“国民性”刻画的各国人行为模式差异,可能背后也有这种知识和能力体系传承上的差距。)
大部分科技爱好者除了做实验都没有专门接触、学习这些知识和能力体系,当然不成器——跟爱好和天资都没多少关系。
引用第22楼虎哥于2011-11-27 02:57发表的 :
刀兄的意思是,有可能是科技爱好对个性人的选择作用,导致了“天生(或早期教育时就注定)”就“在学术上难以走得更远”的人在科技爱好者中相对集中?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人即使不与科技爱好结缘,学术上也不能走得太远,甚至更差,连“技术高手”都达不到。也就是说,我的随访调查可能未排除干扰,从而使结果表面上看是我说的那么回事,事实上正好相反。
刀兄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重要,也非常符合逻辑。在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之前,先收回第五楼,第三段的发言。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区分这种可能存在的选择作用,排除干扰。我能想到的方法是假设选择作用存在,并假设这种选择作用与人的个性匹配才能产生效果,那么应该对科技爱好者和非科技爱好者的性格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点。如果差异点存在,再在学术能力比较强的人中做抽样,比较这种人与前两种人之间的相关性,如果与非科技爱好者相关性大,则假设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