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为啥国家对电动车充电器,次品锂电池没有像对保健品/药品行业的那种监管力度?
电动车(本文指常见的电动两轮车)在居民楼下发生自燃,一路往上烧,造成巨大伤亡,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就像电动车在电梯里着火的监控曝光一样,极具震撼,引起了广泛的传播。
这几天,基本每个物业群都吵吵嚷嚷,有骂把电动车推进电梯素质低的,有骂物业管理不严让电动车停到楼道口的,还有诅咒在公共区域给电动车充电的人生孩子没屁眼的。我在的小区群,有人说了句有哲理的话:电动车起火是必然,不起火是偶然,早晚要出事。
斗人容易,斗街坊邻居安全,如果是斗境外势力,那就简直是光荣了。
当年三星的手机炸了几部,全民声讨,厂商不得不全线召回,并最终废弃一代产品,代价以百亿计。
到了电动车这里,为什么就变成斗街坊邻居了,大战资本家的勇气哪儿去了?
冤有头债有主。电车自燃首先是技术问题;自燃以后造成损失扩大,可能是防火水平低下的问题,也可能包括停放在不恰当的场所等原因。
一、技术问题
之所以没有一口咬定产品质量问题,是因为锂电池并非本质安全,发生爆燃既可能是产品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技术局限导致的必然概率,还可能是维护使用不当。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最后的原因:锂电池并非本质安全。为了防范它出现爆燃,需要复杂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的可靠性有限,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失效。电动车数量极大,主要由缺少专业训练的普通平民使用,由缺少专业训练的野路子师傅维修,并且厂家必须把成本省到极致,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如果不能解决电动车电池的本质安全问题,就只能让所有环节都能花更多钱把产品做好,把培训做好,把规范做好。离开了发展经济,这个问题无解。如果经济不但不发展,甚至还出现了衰退,问题就会变多变大。
有没有可能做到本质安全呢?如果以电池本身不会自燃为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就能做到接近于本质安全,采用阀控铅酸电池则可以做到本质安全。
磷酸铁锂未能占领电动车市场的原因我没有找到,推测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价格,二是产业链的路径依赖。电动车不像电动汽车那样受到电池巨头的重视,电动车企业没有电动汽车企业那样的实力,无法自研电池。因此市场上其实没有技术上和成本上都适合电动车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但是磷酸铁锂并不是完全没有进入电动车市场,近些年在职业领域,例如外卖、送货电三轮等群体中的普及比例是不断提高的,也有一些整车厂开始采用它。
在事故引起的网络热议中,真正有建设性的意见,是不厌其烦的宣讲,买车必买磷酸铁锂,电池坏了换磷酸铁锂,为了安全升级磷酸铁锂。磷酸铁锂:年轻人的下一块电池。
另一个话题,是铅酸电池长期被极端环保观念妖魔化。铅酸电池是世界上最环保的普通电池(没有之一),同时也是最安全的。对电动车来说,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铅酸足够应对的应用场景,例如上下班买个菜,被“高配”成了锂电池。二是铅酸电池造假太严重,普通渠道能买到的普遍质量极差,于是用起来烦心事特别多,让许多人在电池暴毙后换了兼容锂电。这两点恰恰是铅酸电池被妖魔化、被边缘化导致的。三,铅酸电池太重,不方搬回家充电。由于不分青红皂白对电动车进入电梯大加挞伐,导致人们不得不选择更轻小的锂电池。
铅酸已死,有事烧纸。如果你能够买到10Hr率以内且正经的铅酸电池,可以再抢救一下。
二、防火水平的问题
南京的电动车并没有停到家中,也没有停到楼道中。虽然能够找出一万种理由批评它,但坦率的讲,已经算不错了。它的问题是,既然接受了电动车可能爆燃的现实,又将其集中停放充电,那就应该配套相应的安全措施。这种场所配备自动喷淋都不太够,但至少应当作为充电设施进入社区的基本要求。
南京火灾有其特殊性,主要是楼内有半封闭天井,而居民又普遍侵占天井修建防护栏来堆放杂物。历史上天井导致火灾迅速扩大的教训比比皆是,发生在较为晚近的建筑中,表明设计者缺少常识,属于我常说的“设计事故”。
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我国居民家中几乎没有火灾报警设施。人一旦睡着了,是很难被烟熏醒的。很大概率,是脚都烧熟了,人还没醒,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不要相信自己有多警觉,火灾来了,多半是人没醒,就被烟气毒死了。于是,另一个真正有建设性的意见,是不厌其烦的宣讲:家中必须装烟雾报警器,装多个烟雾报警器,装声音大的烟雾报警器,并且及时更换电池。如果是我的话,再加一句:装有辐射的那种烟雾报警器(离子式烟雾报警器),它结构简单因此可靠性更高。嗯,听说学历越低辐射越大。
消防是个系统性的工作,对本质安全的追求还远未成为文化。易燃物品数量大,种类多,该阻燃的不阻燃,该用金属的用木材,阻燃材料普遍虚标不防火,短期内无法改善。在这种环境下,也要自己未雨绸缪,做好准备、看好退路。
三、在哪里充电才恰当的问题
自从出了几次热点事件,电动车就不准上楼了。在CCAV的节目中,把电池带回家中充电成了罪过,甚至都没有问一下是什么种类的电池。各个群里面也在奋力声讨。
请问,不上楼上哪儿,不带回家中带回哪儿?提这些要求的人,只要要要不付出对价可不地道,捐一个月工资修建停车充电设施不过分吧。
前面已经说过,电动车的主要用户是大量的底层平民,即便不是平民,图方便也是人的本性。一个说起来轻松的政策,带来的是数以亿人计的不方便,浪费的是无数平民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执行这种反人性的政策,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管理,制造一大堆群众斗群众的基层矛盾。这个成本一次两次并不多,但长年累月算下来,比买一块新的磷酸铁锂还贵。
如果没有这个政策,大家还可以别出心裁的提高电池的可靠性,至少顾及自身安全而选用质量更好的产品或更安全的电池。有了这个政策,正好消灭了积极防御的市场,制造了逆淘汰。
对于技术问题,制定制度管住人,就是制造逆淘汰。对技术的结果提出要求,管住物,是开辟创新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讲,找客观原因是一种美德,找主观原因是一种陋习。
关键是,并没有什么卵用。
南京火灾,就是并没有卵用的鲜活案例。
如果一台电动车都被视为定时炸弹般的危险源,你把几十上百台电动车堆在一起,就成了“重大危险源”。一旦烧起来,火烧连营,画面不能再惊悚。那台车在电梯间烧起来,就算没人管它,也是自己烧完就算了,现在可好,一次性搞个大制作。
当然,假设不能作为论据,有关部门除了披露去年电动车火灾2.1万起之外,并没有披露细节数据,因此绝不可以得出分散充电更好的结论。但全国3亿多台车,在短期内建设与住宅隔离的、充足的、方便的充电设施是不可能的,五分之一都不可能。绝大多数小区依然避免不了躲猫猫式的回家充电,为了躲猫猫还得选用最轻便的三元锂电池。
是的,我也没什么好办法。然而我知道,目前披露的数据也不能说明禁了电动车上楼就真的能不流血的落实到位,就真的能减少火灾次数或人员伤亡。在舆论导向上,不应该卖力宣传一种不能明确是否有效,或者虽然有效但难以实施的措施。有这个热度,应该宣讲真正有效的措施:如果你要在楼上充电,请买正经电池,正经充电器,并且使用磷酸铁锂或者铅酸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