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那么现在开始第一点,即一维机械波动单一波模质元势能动能相等。由于我们要普遍地证明,所以,我们既不能完全脱离物理,只研究方程,也不能完全依赖某种特殊情况。
首先,我们要引入波动量\(u(x,t)\),它是一个二元函数,x为质元平衡位置的空间位置,t为时间,u则为在x处t时,介质质元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我们在推导波动方程前,不妨先找找动能和势能的一般表示。
那么,对于线密度为\(\rho_1\)(这里角标为1,代表线密度,即一维的密度\(\frac{dm}{dx}\))的介质,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写出某一质元的动能:
\(dT=\frac{1}{2}(dm)v^2 = \frac{1}{2}\rho_1(\frac{\partial u(x,t)}{\partial t})^2dx\)(1.1)
然而,不同介质的势能却多种多样,找具体的表达式较为麻烦。不过,我们知道,势能一定依赖于相邻两质元波动量u之差,即:\(\Delta_1 = u(x+dx,t)-u(x,t) = \frac{\partial u}{\partial x}dx\)
这是因为,无外力,必无外势场,或者外势能可以忽略不计,势能只来自于介质本身。那么势能肯定只于介质质元间相对位移有关。
不妨记势能为\(V(\Delta_1)\)。
由于讨论的一般是平衡位置附近小幅波动,我们应把势能在0附近泰勒展开,即:
\(dV(\Delta_1) = \frac{1}{0!}dV(0)+\frac{1}{1!}\frac{d(dV)}{d\Delta_1}|_0\Delta_1+\frac{1}{2!}\frac{d^2(dV)}{d\Delta_1^2}|_0\Delta_1^2+o(\Delta_1^2)\)(1.2)
我们只保留到平方项。
由于平衡位置处,势能取得极值,势能的导数应为零。由于势能的值无意义,只有差有意义,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定义平衡位置处势能为零。
那么,把相对位移的表达式代入式子后面部分,势能的表达式就可以被简化为:
\(dV = \frac{1}{2}\frac{d^2(dV)}{d\Delta_1^2}|_0dx(\frac{\partial u}{\partial x})^2dx\)(1.3)
是不是发现了规律?注意\(\frac{d^2(dV)}{d\Delta_1^2}|_0\)不是变量!它是平衡位置处势能对相对位移的二阶导数的值。
我们可以设:
\(\varepsilon_1 = \frac{d^2(dV)}{d\Delta_1^2}|_0dx\)(1.4)
那么:
\(dV = \frac{1}{2}\varepsilon_1(\frac{\partial u}{\partial x})^2dx\)(1.5)
可以发现,动能和势能的表达式已经很像了。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varepsilon_1\)是否和\(\rho_1\)一样是个常量?还是说是个小量?
解决这个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
雷氏力学!把(1.2)代入(1.4),不管偏导数,发现分子分母都有4个d,可以约去
好吧,是开玩笑的。
不过类似方法也能用。
先明确两点,振动量对平衡位置坐标的偏微商是常数,一元函数微分有分数性质。
(1.3)代入(1.4)可以发现,分子分母都是四阶小量,同阶小量之比是非零常数,所以\(\varepsilon_1\)是个常量。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