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说,万一人家lz有cyber大脑和“我的眼睛就是尺!”,人家一睁眼就能扫描出来火箭气动外形和各表面粗糙系数,并且初步得出飞行器巡航速度,再一闭眼马上就能心算拟合出表示箭体周围流场的函数,迭代几次找到“全局最优解”,然后用手按照正负0.02丝的精度把铝材冷塑成所需形状,这不就简简单单完成了。事成之后,配享KC太庙,成为火箭版座上宾,那有多风光我都不敢想。
人家眼睛眨几下、手动几下抵你努力辛苦几个月。你呀,图羊图森颇
这个只是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如果你们非要吹毛求疵,那随便你们,固定翼使用的时候计算这些了吗?只要有摆动就能做到修正,只是非常非常简陋而已,又不是不去设计更高水平的飞控,本来也是网上售卖的平替品。我从来没说过谁一定要使用这个方法,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似乎不调参就把飞控装固定翼上的情况下固定翼一般都是有静稳定性的,因为有些飞控有自适应功能可以自适应相似气动特性的航模,例如一些专门为三角翼设计的飞控,但火箭就算是静稳定的气动特性也是与航模很不一样的,所以即是不是自己设计也最好买那种能调参的飞控,至少别让两个鸭翼控制律都不一样。
是的,那时候刚刚接触航模,现在玩fpv了,能用应该至少是f4
化工爱好者、数学物理小有涉猎
1. 公式行内显示(inline):请使用 $....$ 或 \(....\) 包裹代码
2. 公式独占一行显示(display):请使用 $$....$$ 或 \[....\] 包裹代码
3. 插入的公式在编辑时不会渲染,请检查无误后再插入。
这个只是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如果你们非要吹毛求疵,那随便你们,固定翼使用的时候计算这些了吗?只要有摆动就能做到修正,只是非常非常简陋而已,又不是不去设计更高水平的飞控,本来也是网上售卖的平替品。我从来没说过谁一定要使用这个方法,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似乎不调参就把飞控装固定翼上的情况下固定翼一般都是有静稳定性的,因为有些飞控有自适应功能可以自适应相似气动特性的航模,例如一些专门为三角翼设计的飞控,但火箭就算是静稳定的气动特性也是与航模很不一样的,所以即是不是自己设计也最好买那种能调参的飞控,至少别让两个鸭翼控制律都不一样。
是的,那时候刚刚接触航模,现在玩fpv了,能用应该至少是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