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说法中有两点我根据自身实践结论提出异议:第一,其实用水好于用酒精,只需控制干燥条件不太强烈;第二,如果一定要用酒精,那就别再用植物油了,否则效果比较灾难。
或许是因为我买到的燃料块有效成分比例太高,它竟几乎能在水中完全溶解(当然未充分破碎成粉时,不论常温泡水多久,燃料块边缘只有约半毫米厚度有透明度变化),石蜡珠极少,经清洗、干燥后称重竟只有燃料块总重的千分之一不到???也许这就是品牌之间差异,但据其他几位同志报告他们所买到的燃料经定量测定石蜡质量分数在2.0%~9.5%不等……???除非乌洛托品明显起到表面活性剂作用将部分石蜡带入溶液内,但根据我最终破碎晶体时感受到的松脆程度和它的易燃度,我认为这是不存在的事。但定量分析上确实,目前为止没舍得对成品做热酸解测定残留烃类质量分数,不能拿出决定性证据。
重要的是,不论手头燃料的钝化剂质量分数,我和其他几位同志都成功使用刀刃将其削/绞成粉末,这样的粉末足以直接溶于水或酒精,抑或二者的混合物(一位同志认为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挥发性高于各自单组分而如此尝试),不必费心思用植物油将蜡萃取走。作者还提到燃料块用研钵难以破碎,我们这里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塑料袋包裹后取铁架台的铁杆子开抡即可将其轻易殴碎至小块,随即倒入研钵即可顺利研磨至流动性差强人意的极松散粉末。
然而按照作者所述使用植物油萃取的小组简直遭遇了灾难:尤其是使用酒精的,酒精毕竟有一定非极性性质,于是顺理成章溶解了一些植物油,这导致最终蒸发溶剂时溶剂挥发性极度下降。烘干接近结束时,残留在产品晶间的植物油使产品黏糊糊到了极致而极难彻底干燥,另外产品也残留着来自植物油中有色物质的糟糕黄色。
此后我们没有一个小组再尝试植物油与水的组合,因为担心酯基毕竟有可以形成氢键的氧原子/植物油本身毕竟会水解,所以直接使用了熔融石蜡与水萃取(仅用酒精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认为我小组的酒精没必要为这种事浪费,而且乌洛托品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确实远不如在水中的)。可惜的是,我们仅有的石蜡粉预先经过110℃下1h处理挥发其中的短链烃以提高硬度便于锉成粉末,因为这原本是为其他药物准备的粉压粘结剂。这也就导致我们的石蜡妥善熔融时温度略高于市售品的85℃左右。直到96℃我们的石蜡才完全熔融,过高的温度让我们的药块一被投入就呕出了一个氨气与甲醛的气泡,所幸之后基本没有再冒泡了。此时观察到有机相略微变黄而水相变得朦胧发白(但在冷却后黄色基本完全消退,水相也变得基本澄清),这或许暗示在温度较高时乌洛托品(或其热聚合产物)可以部分溶于石蜡。
有趣的是,有机相挡住了大概一半体积的气泡,且虽然溶液温度不变但之后产生的气泡越来越少,很快不再生成,加入石蜡的意外好处体现出来:强迫气态的分解产物以几乎大气压与水相接触,遏制分解反应的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趋势。这影响到我们用水做溶剂时的产率最终不至于太惨(忘记单独称重就倒进同一瓶子里储存了,但目测重量产率再低也不会低于80%)。
之后等待完全冷却,烧杯中的有机层凝固后十分有趣地稍稍缩小了直径(那不重要,毕竟它已完成了吸收燃料块中本身含有的蜡的任务)。取出圆盘状蜡块后(视产品成分或许还需要避开用于增加强度的纤维抽走溶液),无脑室温真空干燥就好(当然如果溶液太凉了还需要适当加热)。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真空条件,也可以在25℃的烘干箱里用暖风吹,此时容器最好选择表面皿/培养皿或者其他大玻璃片子。如果环境空气比较潮湿,则可以另取培养皿盛放干燥剂放在干燥箱中,同时闭锁干燥箱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口。这里的干燥剂不必特别强烈,变色硅胶与无水硫酸镁之类的足以胜任。当然,如果你在这里使用酒精作为溶剂,那么吸水剂没有意义,同样不应完全封闭干燥箱。
接下来唯一麻烦的就是它干燥时的特性,与作者所描述的完全相同,它会在溶液表面结出晶膜覆盖,需要被时不时挑开。个人认为结晶浆糊堆到一定程度后,总耗时最少的处理方法是先将其抽滤(要时间稍长些,而且可以考虑用平头瓷柱对其适当施压,保证那些半固体在进入下一轮干燥前基础湿度小,但我用的加压工具是小组某位成员的一个直径合适的保温瓶的盖子),再将滤液转移到原先平面玻璃容器继续吹暖风,而半固体则摊开在新的平面玻璃容器上。根据实际测试二者在同一条件下干燥是问题不大的,没有明显地影响对方的干燥效率。
约24h后,浆糊就会变成易于研磨的疏松固体,溶液也在不断被破坏表面的晶膜之后需要再次抽滤。如此循环,总干燥周期约3.5d。
最后,为了让乌洛托品在最终储存时保持尽可能充分的干燥,将你打算储存它们的瓶子、研磨工具与转移药品所需的药匙和称量纸等等东西也放进去,并换用强力化学干燥剂,比如氧化钙,在室温下(为了减少箱子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异从而减少开盖后的对流),内循环通风12h~18h。时间到后,尽量屏住呼吸完成以下操作:双手戴手套伸入干燥箱内,用药匙把固体产物切碎并转移到研钵内并用研杵充分研磨,随后倒在对折过的称量纸上,装入棕色试剂瓶,在瓶口覆盖两层高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后,拧紧瓶盖。我初次完成上述流程的时间是52秒,第二次就缩短到31秒了(两次均处理了大约10g产物)。如果各位不愿意憋气半分钟或一分钟,可以改造一个防毒面具,用通向身后远处空气的延长软管包裹其出气单向阀。当你既不希望使自己呼出的水蒸气污染药品也不希望忍受窒息的痛苦,请使用这个简单的方法。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