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意思还是听得懂的。
其实绝大多数Lora调制的物联网设备,实用的接受灵敏度就是-130dBm左右
芯片自带的射频前端,可达-140dBm,但是此时的通信速率,只有46bps,即每秒发送约3个汉字。
其实,超外差架构的接收机,历经百年,依旧凭借足够稳定和高抗干扰能力,深入人心。
常见的物联网芯片,也几乎都是超外差架构(一次下变频)!
最重要的是,通信领域的底层创新已经很少;
多为协议层面的创新,提高频率利用率,
也就是无限逼近香农定律的极限。
比如,
空分多址技术SCMA
编码方面的高通LDPC和华为极化码(Polar)之争
(也就是所谓的18年的联想5G编码投票给高通事件
LDPC是1960年RobertGallager在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Polar码是土耳其毕尔肯大学Erdal Arikan教授2008年提出的。而Gallager就是Arikan在美国MIT的导师)
数字对讲协议DMR和我国的ZETA物联网通信协议,同为4-FSK协议。
可是在DMR对讲机普遍的接受灵敏度在-122dBm的当下
传统4-FSK的无线芯片运行ZETA协议后,普遍可达-135dBm左右,
专门为ZETA协议开发的芯片,
在144.7dBm时,可达100bps,即每秒约6个汉字
在149.2dBm时,可达30bps,即每秒约2个汉字
更有希望达到-160dBm
而TurMass物联网通信协议,
-140dBm,可达2Kbps,即每秒传输125个汉字
而此时Lora设备
仅为-137dBm,速率为0.3Kbps,每秒约20个汉字
(当然,不谈通信速率对比接受灵敏度都是耍流氓,在语音对讲所需的大约2.4Kbps,
传统数字对讲协议DMR为-120dBm左右
而TurMass物联网通信协议,可达-140dBm
增益和辐射效率相同的同款天线,实际通信距离起码可达4倍。
至于极限接受灵敏度下的通信速率有啥用?
发送文字短信,也不是不能用,表达更准确明了。
除此之外,
极限接受灵敏度-150dBm左右时的通信速率
不正是和近几年火热的,
动辄通联几千公里的自动打招呼式的FT8数字通联协议不相上下么
(FT8中的8,即为8-FSK调制的8)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