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机生产环节多,难度大,但还不至于倒班。现在主要是写软件,写软件就需要搞清许多规律。
比如
不论是晶体还是SiPM,都存在严重的温飘。在整个设计温度范围内,漂移可达200%,且不线性。
但能量刻度,至少在出厂时要控制到漂移小于5%(室温时1%)。
这就需要做很多测试。
弄得用高低温箱都要排队,前几天还罢工了一个,后来火速修好了。
下图:窖藏的古董都搬出来,温度补偿搞了十几天才算初有成效,预计还要一周。
能谱这东西,不像频谱有晶体做参考。除非放一个校验源在里面,或者利用自然背景中的谱线(慢),否则没有什么天然准的东西。
稳谱的LED也能飘百分之几十,大家都在飘,没有不飘的。
不知道其它仪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标如何。或许,我们调子唱得太高,扯到蛋了。
下周要做真空冲击试验,因为这是一个气密的仪器,气压频繁变化会改变传感器内的应力,可能影响能量刻度,需要掌握它的规律。跟KC的其它仪器一样,KC761里面带气压计。
这些工作必须在发货前完成,并写入传感器中的存储器。我们低估了难度(也可能是提了不合理的要求),叠加疫情影响,导致研发时间大大超过预期,研发成本也显著超过预算。
所以老仪器的校验源是干这个的?但是源本身也有半衰期啊
那倒无所谓,他怎么衰变是不会改变产生的gamma光子能量分布的
可是那么多同位素衰变后产生的新同位素可能还要继续衰变啊,那不就相当于在原来的能谱上又叠加了一个新的能谱么
那我选个不会继续衰变的就得了嘛
元旦前能发最好,反正都等这么久了.多等等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