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的评价对于磁阻应用来说是较为正确的,但未免有些保守。
所以这个回复的前半部分我们尚且讨论磁阻应用中的问题吧。
在这样看似理想化的前提下:
此时每级导通前后电容电压基本不变
由于爱好者制作对于成本和体积的要求,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的磁阻应用中是不常出现的。
那么
这篇文章的拓扑反向电压等于正向电压,都不会比半桥更快
这样的结果往往不会出现。
另外,设计回路时显然不能只注意电流在关断过程中的变化。
“并联电容的半桥”相对于“boost及其衍生”结构的一大差异是全发射过程中各级分配到电压的变化趋势,前者是逐级下降的,而后者多是上升的。这一参数决定了后级绕组电流的上升速度,而不论电炮种类,绝大多数应用中都需要这一参数逐级递增,这对于当下我们追求的紧密加速、高出口动能都是有益的。虽然降低绕组电感和降低回路串联电阻也可以达成一样的结果,但往往会产生其他问题。
不同的设计会有不同的性能与成本要求,这一点上大家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结构即可。
最后,文章前部在明确讨论对象时,我把该文的讨论对象确定为所有“具有绕组线圈、凭借电磁相互作用加速电枢的电磁炮”,只不过举例时举了磁阻应用中的案例,也许造成了一些误解。
在另外一些加速拓扑中,电流的上升和下降率需求比磁阻要苛刻得多,说到这里或许就能明白我为什么需要最后这一种回路结构了。
最后的建议收到了,我尽快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