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极权往往起家于一些技术,最终也败在这些技术上。
最近我分析了一下。 从技术发展史的角度来讲,高新技术进行普及的时期,确实有利于极权。
然而在普及之后,在技术的细分发展,颠覆创新等方面。极权会反而压制活力,最终走向失败。
其实所有的高新技术在开始普及时,都有面临一样的处境,就是难度大,投资大,客户学习接受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从实验室走向普及,都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而在极权国家,这些确认有效的技术,很可能依靠国家实力,集中了全国的人才,资金,和群众推广力量,大大加快普及过程。 这种国家力量,一盘散沙的自由化国家很难做到。
总结上面的规律时,我研究了一些国家实例。
首先我排除一下古代国家。古代的科技产业不符合现代社会运作方式和规律,古代也受气候,地理屏障,宗教迷信等影响更大。而且同时代。也没有几个可对比的自由主义国家。要研究,就从近现代时期开始,从工业化开始:
2牙和英国
早期欧洲殖民扩张主要发端于2牙。 当时欧洲刚普及航海技术。人们刚开始尝到地理大发现的甜头。由西班牙国家支持的哥伦布发现新大路。 组建国家“无敌舰队”等等。 这些让2牙殖民扩张的步伐大大快于其他国家。
就在2牙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大兴土木开发美洲黄金白银时。欧洲最自由化的英国没有伟大的国家队,只能特许民间海盗捞点其他欧洲国家的过路费。 民间海盗资本家当然“目光短浅”,只知道捞现钱,没什么星辰大海的远大理想,缺乏大局观念。只会做一些近的,小的,不赔本的买卖。规模做不起来, 所以同时代英国的殖民步伐大大落后于2牙。
也因为英国没有大搞殖民,没被大战略裹挟掉民间力量,所以民间资本异常自由活跃,同时期就发明了现代金融,股票市场。这都是很伟大的经济发明,从本质上大大提高了英国的竞争效率。
同时代2牙这样的权威皇权国家,因为举国体制快速殖民成功,形成了制度自信,形成了路径依赖,形成了很深的极权崇拜,所以不太喜欢民间自由资本过于强大,压制私营海军。 造船等传统工业过于消耗资源,压制了新兴的纺织等轻工业。 这时期2牙的强大国家意志开始压制了新生的经济力量。
外交也是内政延伸,其实2牙对外殖民关系也是高度极权,虽然开始集中力量搞的金银裁决大获成功,垄断了同时代世界8成的金银产量。但这样单一的成就很快饱和到顶,之后大量开采造成产能过剩,金银价暴跌,资源枯竭。 过度集中资源给几个少数产业,让殖民地其他经济萎靡不振。很快2牙就显出后劲不足。不久后反被当时没什么殖民的英国打败,从1600开始就一蹶不振400年。 而且极权也是伴随其300多年。一直到1975年的前后,2牙才一起民主化。
英国在民间经济富足后,新生了纺织等当时比较紧俏的新产业。后来瓦特也受一个小资本家要求,研发出蒸汽机。 目光短浅的小资本家只是想解决纺织问题,却因此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民间各路富足的本家,开发出蒸汽机种种用途。
工业革命后,英国皇权也开始膨胀了,开始虚荣了,开始要主导世界经济共同体了。英国从18世纪末开始了国家主导下的殖民扩张。不过英国在殖民地也倾向自由主义,管理松散。殖民地的长远潜力没有受挫。现在富裕的前殖民地,多是英国留下的。 而且可能是英国资本家们“目光短浅”,因为殖民地赚得钱不多,就逐渐失去兴趣,殖民都依靠自己的一点力量纷纷独立。所以相比2牙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条道跑到黑。 英国在国家主导的殖民时期,衰而不落。
德国日本
德国日本的第一次工业快速发展,都是在一二战之间。
日本的封建制,集体主义,财团经济,皇权崇拜等……对全民的裹挟较强。 这些力量集中目标,有限的资本都用于投资建设,而百姓长期沦为廉价劳动力。(这里说的廉价,不仅是指收入低,还包括了超额加班,免费加班)。被美国打开门户后,又能充分利用美国的自由市场。
当时日本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不过从技术根源来说,都是以引进为主,以高压榨型经济为主。在本质上还无法媲美西方。但其过重的权威政治,文化上不喜欢批评反对,还有长期快速发展带来的不自量力的国力信心,极权经济的后劲不足造成的经济受挫……最终让日本膨胀起了军事力量和野心。
德国从中世纪以来,长期都是权威主义的国家,一战也是在统一后国家权威信心峰膨胀下的后果。之后德国接受不平等条约,限制国家力量,民间高度开放。1918年进入了民主共和的“魏玛时代” 。当时德国应该是欧洲最自由的地方。大量吸引了资本家,科学家,艺术家涌入。 这些是德国工业化的人才基础。
同时一大批新兴技术开始普及。首先是大量铁路建设热潮,让美俄德这样内陆为主的国家,经济迅速提升。开始超越老牌海洋帝国。 除了铁路外,新型的钢混建筑,高速公路,汽车,坦克,飞机。这些大大刺激了钢铁金属工业发展。金属工业溢出后催生了一批周边的车床,电焊,甲壳虫汽车等新成就。
纳粹上台后,更加集中力量围绕钢铁,尤其军事重工业发展。在这些方面走在了别国前面。
20世纪初也是传媒技术发展时期。 到了30年代,收音机和电影开始普及。 纳粹集中力量靠这些新宣传工具蛊惑人心。 同时期自由主义的英美法,电影没能输出什么意识形态,美国最出名的是卓别林这样偏左的,批判美国社会的电影。 而另一面的纳粹却通过《意志的胜利》,电视奥运会直播,激情的电台演讲。激发全国上下一片的SS小将。
不过纳粹这样极权发展只是表象,是短暂的。 后来人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科技方向被纳粹压制。 比如爱因斯坦,玻尔……都被赶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大现代物理根基都被禁了。 1969年,美国学术界公布一份涉及所有学科领域的最杰出三百位流亡科学家名单,其中238人是从纳粹德国逃亡出来的犹太科学家。几年之间,德国大学百分之39教授因为政治不合格被解聘。 世界工业艺术设计的圣殿包豪斯学院被纳粹解散。 德国最重要的柏林大学校长换上了一个纳粹军队兽医,新开了80门兽医课。 现代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著作被禁,现代文学之父卡夫卡著作被禁……。 这些知识文化的毁灭不用多说。
纳粹时期的成就,基本只是围绕金属工业,和军工(军坛初中兵们也并只喜欢这个)。而这些很快就会产生边际效应,降低经济效益。实际上纳粹上台不到10年,德国经济已经开始前途灰暗。 犹太人的现钱已经被抢光,民生工业发展滞后,庞大军工摊子负担越来越重,以前的发展不可能再持续下去。
纳粹和日本极权,确实帮他集中力量,制造了当时的经济奇迹,但其发展最终来看是拔苗助长,误入歧途。
苏联美国
国内坊间说,美国发展全靠掠夺德国科技, 这话有一点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德国纳粹倒闭后科技被苏联美国瓜分。但是美国仍能继续其他创新,而苏联却进展甚微。
德国工业是以钢铁机加工,和军工为核心的。苏联整套搬走之后,也基本是围绕德国打下的基础继续发展。到了1991年,苏联仍然是以钢铁,军工为核心。其他工业都不擅长。
苏联擅长的原子弹,是德国人差点研究成功的。 苏联擅长的的导弹,是在德国V2导弹基础上研究的。苏联擅长的坦克,飞机等,也都是德国人擅长的。 而德国没开辟的工业,苏联人也不擅长。
二战后,西方新兴了一大批技术, 重要的有基因技术,半导体,互联网,高分子材料。 这些苏联一个都不行
苏联因为李森科案,让基因技术落后西方20年,堆积更多化肥拖拉机却解决不了吃饭问题。
研究过老晶体管会知道, 苏联的晶体管是世界最大的,这不是玩笑。 研究苏联家电电路也能看出,电路结构明显是为低水平三极管而设计的。
当初的美国,8叛逆青年自己创业生产芯片,各路知识小青年在车库创业拼电脑出售打造出日后著名品牌,80年代美国青年三大件是汽车,组合音响,个人电脑……。 各种民间力量快速催生着个人电脑普及。 而另一边苏联的老领导这时一句话给压下了“扯什么个人计算机,那东西要占地100平米”,估计这老领导只是会参观高大上的军用电脑,不懂别的东西。
苏联这样严管的国家,也很难发展有效的互联网,和信息传播技术。 我在大概2002年,在旧货摊买了点老唱片和560年代的旧书,想要卖到外地赚点钱。 邮局居然说按照规定,必须提供旧书和老唱片的原始购买收据,证明是从合法渠道获得的出版物,否则不给邮寄。 还好中国总体还是逐渐开放了很多。现在不至于担心邮寄普通出版物会受阻。
高分子工业用处甚广,和电子一样支撑起了一场产业革命。 比如民用商品普遍都依靠价廉物美的塑料。 塑料的水平严重影响商品性能档次。 苏联的民用商品傻大黑粗,重要原因就是塑料工业薄弱。只能尽量用笨重的金属结构。 少数采用塑料和木头的地方都异常粗燥,质感次,质量差。
到了苏联末期,钢铁,发电,汽车等这些传统工业品产量超美国,但是塑料产量只有别人一个零头,质量也很次。多方面细节不足,严重的制约苏联产品水平。 尽管苏联盛产石油原材料,但是不会生产好塑料,产不出好商品,最终只能靠卖油续命。 在这同一时期,亚洲日本和四小龙基本都是靠生产新型化工,新型塑料,在此基础上制造高档商品,迅速暴富。
其他一些实用性的民用发明,比如微波炉,个人电脑,游戏机,彩电,液晶屏,手机,光盘,MP3,不粘锅,尼龙袜,环保科技,复印机,光纤,激光,录像机…… 这些基本都是美国发明和推广。 而苏联有什么民用发明呢? 我找了半天,只找到一个《俄罗斯方块》。
上面说的是工业,这个大家应该容易理解。 在文化方面我也简单说几句。 苏联的文化基本也是吃老本,不断削弱和倒退。
曾经的沙俄时代相对宽松环境,打下了全面的文艺基础。 尤其擅长文学,古典音乐,芭蕾,绘画,早期电影。 但到了70年后苏联解体,苏联玩的还是这些“民族传统文艺”。
西方战后早就发展出了繁荣的魔幻,科幻,恐怖悬疑,现实批判等多姿多彩的文学类型。 而苏联文学在斯大林清洗后一蹶不振, 乏善可陈。
现在青年人都跳街舞,踢踏舞,有几个人跳苏联芭蕾舞?
60年代后西方发展起了乡村音乐,摇滚,舞曲,轻音乐,迪斯科,说唱。几个人听苏联古典乐?
早期苏联靠电影宣传意识形态很看重电影,电影声光影的全方位刺激,更能激发人的情绪。尤其能带动广大文盲。 之后苏联电影也就局限于此。而西方的各种类型片艺术片自由发挥,已远远不是苏联能比的了。
对平民生活来说,苏联的服装,化妆品,歌曲,装修风格等,没有一样不土的。所以苏联民间都是偷听外国广播,以出国开眼界为荣,工资都用来偷偷买外国唱片。2017年有个朝鲜兵逃到韩国时被机枪扫射重伤,醒来后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听韩国少女时代歌曲。
纵观苏联文艺衰落,越是讲究社么强词夺理的话语权,越是灌输什么苏联故事,越是隔绝外界自由氛围,越是强制一元化思维, 苏联式的文艺就越没有生命力,越是无人理睬。
可以总结一下苏联的历史,的确其在集中全力后,5670年代发展很快,经济增速超过西方。 不过这也和我前面其他分析一样,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片面的发展方式。 只是在德国和沙俄基础上扩张。 随后由于极权的压制,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都会缺乏创新能力,后劲严重不足。
总结整个工业化, 各种高新技术在早期都面临成本高昂的问题。极权政府由于掌握大量资源,往往能抢占这些技术推广的先机。 显得“高瞻远瞩”。然而资源都被过度集中,对于其他潜在的科技压制很大,不能忽视。
仅仅普及科技,也只是解决了一个量的问题。 要提高科技使用的效率,还需要市场自身能真正接受,进行市场化资源配置,深入细化,多元化,创新颠覆,与其他潜在新技术的结合,引发更好的竞争技术等等……。 这就不是中心化的指令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能完成的。我这些年用安卓机,感觉人工智能大数据是个智障,比苍蝇聪明不了多少。
要技术真正深入到结合到民间,就需要民间有大量资本,有自主决定的空间。还有开放互通有无的国内外合作环境。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