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一身尴尬一身雷, 我都不敢想象三体能拍成什么样。 接这种活,公司压力肯定很大。我要是老板我就不碰。我不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
按原著直接拍,最终不是闪烁其词的大烂片,就是无法过审。 要想拍的说得过去,肯定需要大刀阔斧改编,可国内根本没有擅长科幻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他们肯定也改不好。
我也试过业余改编了一点点三体。不过尝试一下后就放弃了。后进我我决定集中精力改编《深渊》《基地系列》《海伯利安》这些更经典作品。
虽然放弃,不我对三体总体还是有点看法的。 我觉得改编重点是体现科技本身发展过程。削弱原来设定的社会观念。 反正剧本也放弃了,我不妨就说说剧本里一点点内容。 给三体粉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小说开始就是文革迫害,这个肯定不能直接按援助拍摄上映。 电影审查比小说严格得多。文学能表现文革的已经罕见。 稍微展现文革迫害的片子已经在大陆彻底绝迹。
不过导演要想有一定社会责任,就不该回避这些历史。为了避免直接表现文革环境,太生硬。 影片开头先要介绍大的时代背景。给交代文革一个缓冲。
影片开头先是一段话总结: 670年代是很分裂的,技术进展迅速,方向明确。然而社会陷入空前的混乱纷争。
影片开始是标注是美国。 阿波罗登月工程,高大的运输车缓缓走过,火箭成功升空。休斯顿的绅士和科学家们兴奋呐喊。火箭从镜头上升出去,镜头下移叠化成下面黑人和嬉皮士打砸抢,一片骚乱,反越战。
镜头再到苏联,宇宙空间站升空,沙皇号爆炸等影响资料。镜头转入显示的列宁格勒街头,画匠在日常书写街头宣传画,赞美赫鲁晓夫指示,赞美苏联在正确的道路上…… 突然他们愣住了, 旁边来了一群反赫鲁晓夫的游行队伍。 原来在默默之中,在社会表面的虚假和气下,苏联高层发生了颠覆政变。
镜头再到日本,产业迅速发展,各种彩色塑料的电视机收录机等产品琳琅满目,产业工人手里拿着一堆日元笑逐颜开。 东京街上五光十色,有家电企业制造的世界最大电视墙,10层楼高。 镜头转入日本山区, 警方派同样光鲜外表的市民,去山里和他们的子女赤军谈判。突然却被固执的赤军开枪打伤,场面陷入慌乱。
镜头再到伊朗,或者印度等等。展现他们刚建立新政权,获得独立。 可是在朴实的农民庆祝时,却被自己的人恐怖细节……
以上这些新闻,都有足够新闻历史镜头,绝大部分不用自己花钱拍摄,成本很低。
前面交代完了乱哄哄的世界背景, 然后影片转入宁静的中国西部小镇, 空旷荒凉,十分安静。
小镇农田里的农民们,略有些悠闲的种地(大锅饭的工作效率),小镇上大集体的工人们,悠闲的干活。加工粮食,听样板戏。 大家似乎都没什么压力,安于现状。
稍微神色不同,有些急匆匆的是一对男女。 女的是主角,稍后戏就是男主角因为出身等等自私考虑,无情抛弃女主角。 女主失魂落魄,稍后工作上又遇到难题,受到刁难。她有自己一套研究课题,却不受重视,不被继续研究。 突然又接到噩耗,父亲病史。 周围小学生放学后,起哄欺负她,说他父亲畏罪自杀。她身体又有伤,躲不开小学生起哄仍纸团。女主是越来越月麻木状态,直到离开科研岗位,在无人大山里劳动种地时,才对着空地,无能的大声呐喊,哭泣,诅咒(我并不像把女主塑造成完全善良的,完全引人同情的刻板女性弱者形象)
我的剧本里通篇没有一个镜头,是直接表现文革残酷迫害。不过这个女主角身心,爱情,家庭,事业。 已经完全被文革给毁了。 因此也给她想毁灭人类,打下了心里基础。
突然有个干部坐车来找山里种地的女主, 这是个事情的一个转机。 他是父亲的老朋友,有一定地位,相信他父亲的话,受到他父亲临终嘱托,给他女儿提供一个工作研究机会。 这个工作并不是女主自己争取的,所以其实她不会很重视。 在这工作上就逐渐剑走偏锋。
工作地是小镇的中心,一个有苏式风格的办公楼,是红岸基地总部
我曾在影视圈里说过剧本, 我前面说的那些文革背景,一般人可能都不了解,也不关心,也不想看。 但是我只是提到核心办公楼是苏式,马上引起一群人群情激愤。在他们幻想里,红岸基地应该是十分黑科技,十分酷。
这只能说国内影视圈科技素养很低,完全不知掉当年苏联援助对中国的根本影响。
这是国内影视圈喜欢的红岸基地,造型很“酷”。
但其实这就是典型欧洲古堡造型,在里面拍个魔戒呀,哈利波特呀,吸血鬼呀,迪士尼公主呀……都不错。城堡自带一种古代魔幻色彩。
但是这个拍科幻题材不太合适。尤其在3体里。 这也不是符合历史背景,和科技阶段特色。 硬踏上魔幻城堡,就让其他深度内容大打折扣。
我只是随口一说苏式建筑,引起影视圈不理解,他们不光觉得苏式老土,不如欧洲气的红岸漂亮。 也觉得中国都是“独立自主”,怎科修苏联建筑。
为此我我再进一步搜索,发现发现没错,当年上点档次的机构,都有大量苏联建筑影子。
我看重的一个红岸模板
苏式建筑有一个精髓,是有个很尖的顶,目的是防止积雪压垮。
还有苏联建筑为保暖,加强墙壁强度,窗户都很窄。
其实老三线地区基本不下雪,也不冷。 不用保留这些苏联特色。 不过当年工业技术全套引进,建筑标准不是马上能修改过来的。 严肃正经的工程肯定要很忠于苏联图纸原貌。
这种尖屋顶,细长窗户,也有一种直冲向上,指向宇宙的象征作用。
这是我在铁岭实拍的构图思路。
也是铁岭实拍的构图
秋天到来,北方下过了干净的雨,混合着落叶。
在苏式挺拔建筑下,街上是农民拉着粮食,工人拉着矿石,唱着质朴的歌曲,赞美劳动者,赞美丰收的季节。 虽然一切都有些像泡影,但也是那个年代难得的一点温馨正面画面。
这种大时代背景特色,用欧洲城堡背景怎么拍的出呢?
用苏式建筑,我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小说随后到了90年代,苏联建筑旁边应该加上现在西式的漂亮楼房。 两者对比,体现苏式老楼的没落。体现时代风貌,和背后原动力的变化。
当年国富民穷,百姓勒紧裤腰带发展工业。 而90年代后,民富开始提升。那些国营军事单位受到了冷落。 当年是引进苏联科技,后来是引进西方科技。
这个苏式小楼有条件的话,我准备建造两个。 一个是标准高大的苏联楼房,在它旁边修一些低爱的民用建筑。 用来表现70年代。
另一个是缩小三分之一的苏联楼房,并且外表十分破旧肮脏, 在他旁边新盖的西式现代化大楼,比他高大气派的多。 新的商业楼不布满广告,比如一个巨大的内衣模特,胸部对着苏联老楼。
反正在上面多加装点,能体现出很多事情。
这些移风易俗,时代发展的洪流,又怎么用一个架空的欧洲城堡表现呢?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