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探讨这些问题。
前面特意说到,印钞不一定导致物价上涨,由于对于通货膨胀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这里仅讨论物价,而不探讨通胀这个复杂的概念。
既然说到物价,就不能笼统而论。房子的价格,显然与大白菜的价格以及40寸彩电的价格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房子具有比较重的投资属性,他们的价格与钞票的发行量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大白菜指的是生活必须消费品,而彩电是指非必须消费品,二者的价格也是略有区别的。我们可以看到,大白菜的功效没什么提高,但价格在最近十年大约上涨了10倍。彩电的价格却没有上涨甚至有所下降,或者即使有上涨的话,功效也早已大幅提高。
这里需要给定一个通俗的推论:笼统的说,除了投资品的价格取决于未来收益的预期并根据钞票发行量进行调整外,必须消费品的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非必须消费品的价格同时取决于供求关系和消费者支付能力。这里,供求关系的求,是指购买欲望,并不是指付出真金白银。
实际上,多发的钞票如果发给了基建项目和金融机构,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流入资本市场,并不直接增加普通消费者支付能力。当然普通人可以通过投资(例如买卖房产、炒股)而间接的增加支付能力,但这种增加有选择性,往往是并不怎么需要操心购买东西的人获得增加。所以这种印钞法并不会显著的推高(除资产外的)物价。当然,资产的涨价就意味着土地和基础资源的涨价,会有一部分向后传递。
上面模型的要义是,多发的钱大部分在资本市场自己找乐子玩,并未变成消费者手中的“流通现金”,因此并不必然导致物价上涨。只要资本们不把资金抽出来进行物资操纵(比如这几年流行的炒作电子元件),并不天然影响一般消费品的价格。你唯一能看到的是忽然修了很多你一辈子创造的财富也修不起一个厕所的宏伟大楼,根本想不明白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如果直升机撒钱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直接的增加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因此他有更大概率导致非必须消费品的供应紧张,从而导致价格的上涨。但是非必须消费品往往又是容易扩大生产的东西,并且对基础资源的消耗往往不占价格的主要部分,所以,这种上涨通常也是短周期的。
但是直升机撒钱有好处,他可以迅速直接的增加非必须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活跃度,也就有利于增加或保持就业。等这些钱传递到资本市场,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假如出现比如粮食危机这样的事情,如果国家不干涉的话,需求刚性遇到价格弹性,就会导致粮价暴涨。但是如果彩电生产不出来,并不会导致彩电真正的暴涨(几倍或更高),大家也就是晚点买,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由于恐慌而导致把彩电视为投资保值品,这在80年代就经常发生。
当前的局面,理论上来说,最重要的是维持就业,从而保持社会安定。这种维持的最佳办法就是直升机撒币,这种撒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变通,比如改为政府直接按上一年度社保缴纳情况帮企业给员工发工资,工资直接发到社保卡,企业根据政府发放的数量减薪。不过我国的情况,显然上面是希望国进民退的,很可能变成国有企业大范围扩招,民企死一点没太大所谓。如果走上了这条路,从长远来看,就是不归路了。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