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效率几乎完全取决于燃烧室特征长度,与喷管是拉喷还是塞喷没有关系。
气氧酒精虽然说安全性和技术难度都很低,但是有一些硬伤:1、混合比难以精确控制;2、无法实际上箭应用;3、如果想换成液体氧化剂(不论是液氧还是液什么),氧化剂相关的所有设计(管路,喷注器,etc.)都要推倒重来。只能说,气氧可以作为一个起步,但想要有任何技术进步都需要更换。
话说回来,不论是正常使用还是泄漏事故,硝酸类都还是比双氧水安全,只要做好防护不让它往身上喷。
UCAS直博一年级。热爱化学相关学科(但是物化杀我),略知一二建模技术。概念机爱好者。同时还喜爱短跑、乒乓球、书法、古琴等。【我是不是说的太多了】
1. 公式行内显示(inline):请使用 $....$ 或 \(....\) 包裹代码
2. 公式独占一行显示(display):请使用 $$....$$ 或 \[....\] 包裹代码
3. 插入的公式在编辑时不会渲染,请检查无误后再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