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说法有道理,不过是否需要细节到一个家庭的用电设备倒不一定,因为这本质上是个概率问题,居民用电有他的规律性。
另外,电网本身的调节能力很强,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昂贵的机械设备”,电网设备都不便宜,这里的昂贵是指“额外的昂贵”。举个简单的例子,电网频率变动0.05Hz,对于一个区域电网来说,就是几十万千瓦的负荷波动。也就是说,负荷大的时候电网频率会自动下降一点点,负荷就会自然的减小,达到新的平衡。这种下降通俗的说是因为负荷大了,发电机转起来更吃力了,于是就转得慢一点,他是自然发生的负反馈,并不需要“额外的复杂机械设备”。在发生频率下降以后,再提高原动机功率,使频率缓慢的恢复到标准值,这个过程并不需要瞬间完成,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麻烦。如此周而复始,实现了电网的自我调节,随时保持着动态平衡。这一切正常运转的基本原理,就是发电、用电之间具有天然的负反馈,是天然收敛的。
当整个电网的负载过轻时,就可以把负荷集中到一些发电机,而把另一些发电机关掉,这样比所有发电机都轻载的开着更节省一些。水电机组能够快速的开关(几分钟就可以把导叶关死),因此担任了这个角色,负荷小的时候就首先关大中型水电机组,让水库多蓄水。通常来说,大型水电站是调峰的主要手段;火电站可以用于调峰,但经济性不佳,因此是次要手段。
对于目前的电网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机器的启停值得担心。动车开起来耗电1万千瓦,几十分钟就要起停一次,虽然供电部门有点头疼,但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电解铝有功率十万千瓦甚至更大的厂,但是从来不会所有电解池同时“预备……,起”。对电网扰动大的是事故丢负荷,比如主要线路忽然故障,或者发生地震洪灾什么的。另外短路造成的冲击也是很大的,他通常不会造成长期影响,但是可能因为保护设计不良而导致不正确的断开一些线路,造成大面积丢负荷。发电厂出现事故忽然停止百万千瓦级的出力,也会对电网造成严重冲击。这种时候,靠电网的“天然负反馈”就不能维持稳定,就需要依靠拉闸限电了。在电源足够的情况下,电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楼主谈到的其实没有多大关系。楼主提到的这些问题,不夸张的说,差不多一百年前就解决了。只要技术有可能,经济上有利益,产业界肯定比用户先知先觉。
电力系统也在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追求绿色经济是社会的自然需求。提一些能源互联网之类新概念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些改进都必须站在巨人的肩上,而不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就拿楼上提到的那些问题来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些数据早就上了平台,他们的制造商很容易解决这些担忧,根本不用劳烦用户。需要解决的反而是标准问题,这些牵涉各个厂家的利益,牵涉到商业模式,做起来比工程问题要难得多。但是,只要有巨大的利益,产业界一定会先知先觉的。
对了,负荷高峰,在几年前就已经不是工业用户贡献的了,而是城市居民和商业空调用电。工业用户恭顺得很,岂敢和居民抢电。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